問大家一個問題:
在如今的社會,單打獨斗經營企業,成功的幾率有多少?
顯而易見,極低!
現在是資源整合時代,你有資源、我有資金、你有技術,大家腦袋一拍合伙成立一家公司。
就算自己白手起家的企業,哪個中途不得接受幾輪融資。
現如今,股權投資、融合、合伙不是什么稀奇事,而是一個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經之路。
股權無小事,涉及到股權分配,那都是關系到公司經營的根本性問題。
但關于股權,你了解多少?
創始人股權低,就代表在公司沒有決策權和話語權么?
不!任正非在華為的持股不到2%,馬云持阿里7.4%的股份、李彥宏持股百度15.7%、馬化騰持股騰訊8.61%。
這些大佬在公司的持股并不多,為什么能控制整個企業呢?
而說到股權,不得不提企業家們很愛用的招數之一——股權激勵,堪稱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殺手锏”。
根據美國《財富》雜志調查,20世紀以來,美國排名前1000的絕大數公司,會給核心治理人員、技術骨干等關系到企業發展的員工實行股權激勵。
你所知道的世界500強企業,沃爾瑪、微軟、聯想、戴爾、阿里巴巴、華為等等,都是在股權激勵下快速擴張,成為獨角獸的。
如此重要的股權激勵,你知道應該怎么做?
這些問題不好回答啊!股權牽連甚多,關系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一時半會兒很難搞清楚、講清楚。
但參與過復星、海爾、中興等200多家聞名集團旗下參控股企業的股權布局及股改設計的包啟宏老師,卻有這個本事。
像講故事一樣把股權的各方各面講得清楚,讓人一聽就懂,懂了就能用。
包啟宏
中國知名股權實操專家
股權資本研究院院長
暢銷書《中國式股權》作者
國內首位“五融八篇”股權系統倡導者
15年股權資本專業研究、實操經驗
多次受邀包括北大、清華、上海交大、浙大等高校擔任EMBA、EDP、總裁班客座導師。
從被騙49%股份,到100000企業家的股權導師。
2004年,剛工作2年的包啟宏老師是教育公司的一個小主管,被公司派到杭州開發新市場。
憑借自己超強的社交能力,沒幾天就找到了一位很有人脈的“地頭蛇”。
為了合作,總公司答應給這位“大人物”新公司49%的股份。
當時包老師要在杭州做一場800個學生活動,“大人物”拍著胸脯說600個給我,你負責200個就夠了。
眼看著日期一天天臨近,“大人物”那邊毫無動靜。
包老師開始急了,一打聽才知道,“大人物”2個月只招到了2個學生。
雖然后來包老師使勁渾身解數,填補了空缺但是按照合同規定,公司還是得給貢獻了2個人頭的“大人物”49%的分紅!
有了這次教訓,包老師開始研究股權,后來干脆辭去了20萬年薪的經理工作,到中國股權領導品牌——經邦咨詢當個年薪5萬的小員工,只為更深入地研究股權。
在經邦咨詢做了8年股權咨詢,他看遍了所有類型的股權架構,對所有股權問題了如指掌。他說:投資=投人=投股權架構!
2021年他辭職,和幾個合伙人聯合成立了股權資本研究院和上海三度集團。
專門幫助企業解決管(系統化治理培訓)、銷(招商銷售平臺)、投(投資平臺)、融(融資平臺)等問題。
包老師設計的股權架構科學、穩定,所以他們從來沒有因為任何決策起過爭執。
大家朝著共同目標前進,把公司從很開始的萬,打造成了年營業額近7億的行業領導企業,實現近千倍的爆發式增長。
不會股權激勵=替競爭對手培養人才。
汽配公司的張總有3個員工,一個跟他13年,將他的公司從萬做到了00萬。
一個跟他7年,將公司從00萬做到1億。
還有一跟了他3年,將他的公司從1億做到了3個億。
面對3位功勛,股權激勵是必須的。
但是張總很為難,到底該給哪個員工多一點呢?要給多少呢?
而且,他要是分配不好,鬧翻了,員工跑去他的競爭對手那,到時候損失可就是幾千萬、幾億!
股權激勵要做到公平公正,還真不好做啊。
缺乏恰當機制,股權激勵簡單變成股權“激怒”:
員工那么多,到底要分給哪一個?判定標準在哪?
怎么分,一次性給還是分批給?用什么方式分?
每個員工情況都不一樣,分多少合適,具體怎么計算?
員工拿到股權,還是要走,怎么鎖定人才?
激勵的員工退出,怎么回收股份?
……
但是張總這個煩惱對包老師來說,卻是小菜一碟。
他給了張總一個自創的“貢獻系數法”,立馬就做出了讓三位員工心服口服的激勵機制。
包老師還順便教張總一個簽訂合同的方法,讓他再也不怕人才會流失。
不懂股權分配=給自己培養競爭對手。
老林和朋友老趙合伙做瓷磚生意,他投70萬、老趙投萬。
生意做得不錯,第一年不僅回本,還賺了100萬。
于是老林拿了70萬分紅,老趙分了萬。
老趙一看生意這么好,私下又開了家瓷磚公司,貨源和客源都從原公司拿。
老林知道后,讓老趙二選其一。
可老趙油鹽不進,兩邊都不放棄。
老林想告老趙同業競爭,但老趙只是股東,沒有同業競爭的說法。
他想把老趙踢出公司,但法律又規定不能強制剔除股東。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老趙氣得心肝脾肺腎都在作痛。
所以,股權分配要注重,否則分出來的都是意見:
合伙人該怎么選擇,股權應該怎么分?
股東多又雜,做決策艱難又拖拉,怎么辦?
股東背后搞事,還同業競爭,怎么辦?
股東聯手架空創始人。創始人沒有話語權,怎么辦?
請神簡單送神難,對阻礙企業發展的股東,怎么讓他退出?
……
包老師就給老林上了一節課。老林就找到了對付老趙的方法,讓老趙自愿退出。
他又給老林上了一課股權架構,讓老林就算只持股3%,也能牢牢抓住決策權。
每一個治理人員,都應該逼自己學會的股權知識。
曾國藩說過:“利可共不可獨、謀可寡不可眾”。
意思是利益分配給大家,不能一個人獨享;權力則相反,應該放在少數人手里。
但利益怎么個“共”、謀怎么個“寡”都是深奧的學問,做不好就簡單讓企業這艘大船沉沒。
預防大于治療,提前把這些問題摸清、摸透,應對其股權問題才能得心應手。
股權架構穩定,投資與被投資,才能有的放矢。
治理崗位以下,或者想之前,可以答應自己無知一會兒。
但是治理崗位以上,或者想要的,必須讓自己建立起股權意識。

上一篇:淘寶聚劃算預熱會影響搜索流量嗎
下一篇:阿里進軍房地產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9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