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由于中國金融體制缺陷,傳統金融機構偏向房地產、基建等領域的國企和大型企業,導致中國 6000 萬中小微企業遍及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窘境,嚴重影響了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在此配景下,以互聯網小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迅猛崛起,徹底顛覆了傳統金融模式,有效彌補了民間資金供求市場的空白,讓廣大中小微企業沐浴金融甘霖,大大提高了金融辦事實體經濟的效率。

“傳統金融機構厚此薄彼,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大多在 10 萬— 500 萬之間,具有‘短、小、頻、急’等特點,而銀行風控成本高、信貸效率低,大部分企業達不到銀行的超高抵押信貸要求” , 人大常委經濟工委委員、 互聯網金融商會會長、江西財經大學客座教授向雋體現,較之于傳統信貸融資,互聯網小貸無論是在成本節約、風險監測和信貸效率方面都具有天然優勢。

互聯網小貸融合“互聯網+金融+電商”三大屬性,具有小額靈活、跨地域、安適便捷、大數據辦理等獨特優勢,徹底顛覆了傳統金融辦事模式,因而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從年初中心一號文件,明確鼓勵互聯網小額存貸款等金融業態發展,到近期各地相繼出臺鼓勵網絡小貸的相關文件。毫無疑問,互聯網小貸正成為倒逼中國金融改革的要害力量。
另一方面,由于監管收緊、運營成本增加、利率水平高等原因,曾被視為中小企業融資救星的P2P網貸逐漸降溫,大部分P2P平臺不得不在風控建設、投資收益率、貸款成本上尋找保留空間,而這種利率的擠壓效應,造成了現在超過20%的信貸利率,,讓捉襟見肘的中小微企業雪上加霜。因此,不少平臺紛紛轉型互聯網小貸。一時間,互聯網小貸成為很受本錢看好、很具市場空間的互聯網金融業態。

互聯網小貸引領的萬億級藍海市場,正迎面撲來。本年以來,萬達集團、新光集團、未來域、 58 同城等巨頭企業紛紛進軍網絡小貸,并以此為支點,撬動整個集團的全面發展。“互聯網小貸具有銀行信貸的基因,又兼具互聯網普惠金融特性,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三年內,國家必然會將互聯網小貸升格為‘互聯網小貸銀行’,徹底解決中國 6000 多萬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為中國金融改革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向雋說。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