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月活用戶超越淘寶,登頂中國電商APP「鐵王座」。
4月9日,第三方數據平臺App Annie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熱門應用榜單顯示,拼多多MAU(月活躍用戶
)已經超過了淘寶。
這主要是因為,疫情期間拼多多日活躍用戶數(DAU)恢復比淘寶快。
根據第三方統計數據,對比2021年月活用戶,拼多多與淘寶僅僅只有幾千萬的距離,并且拼多多用戶的增速快于淘寶。
這一刻,上海等了十年。
1999年,哈佛神童邵亦波從硅谷歸來,在上海一個兩居室創立了中國第一個C2C網站——易趣。注冊3個月,用戶突破10萬。
2003年,易趣市占率達80%。當時,這是國內第一大電商。
接連遭遇親人離開,邵亦波為了陪妻子出國休養,轉手把易趣賣給了美國的eBay。1個月后,杭州的馬云在湖畔花園創立了淘寶。
擁有百年消費基因的上海,錯失中國很大電商的機會。美國不懂中國市場,美國人掌控的易趣很后敗給了淘寶。馬云打比方說,易趣像一條誤入長江的鯊魚,在淘寶這個鱷魚面前節節敗退。
馬云曾在央視唏噓:要不是邵亦波太愛老婆,中國電子商務絕對是他的個人江湖。
此后二十年,歷經了PC和移動互聯網兩波浪潮,但其本質和打法如出一轍,講故事、融資金、獲流量,先后誕生了BAT和TMD。
當流量紅利消失的2020年,進入精細化運營和產業互聯網時代,大批的互聯網都獨角獸在上海誕生和崛起。
拼多多、平安好醫生、嗶哩嗶哩、小紅書、喜馬拉雅等一批獨角獸,它們用全新的方式做電商、社區,做人與信息、人與商品的連接,獲得驚人的增長。
它們誕生于移動互聯網中后期,繞過純流量依靠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打法,依靠以人為本和精細化運營,與產業互聯網發生化學反應,正在追趕BAT、TMD。
遠東第一大城市積淀的消費基因與國貨大潮呼應,游戲、時尚、廣告產業基因與金融、人工智能共振,上海正在重回科技產業的巔峰時代。
上海的互聯網具有獨特的基因:務實、精細、重消費者體驗。
穿越回到1934年的上海南京路,走進永安百貨,你能看到新式肥皂機器表演。凡是當日進店的顧客,都能免費領取一塊香皂。
它是上海很大的本土零售公司之一,門前旗幟鮮明的掛著一幅霓虹燈制成的英文標語:The
customer is always right(顧客永遠是對的)。
永安創始人郭樂認為,零售的核心是解決信任問題,要想獲取對方的信任,很佳方法就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慮一切。
上海很早打開國門的城市之一,這里很先接納西方風尚。
二十世紀上半葉,這里誕生了很時髦的旗袍,很早喚醒中國女性的愛美意識。
計劃經濟時代,這里根據國人的喜好,等生了永久自行車、美加凈牙膏、六神花露水等一大批引領消費風潮的「上海制造」。
重視消費者體驗,一直延續到上海互聯網。
1999年,馬云在杭州創立阿里巴巴,李彥宏在北京建立百度,馬化騰在 開始倒騰ICQQ。
同一時間,邵亦波、陳天橋、梁建章分別創立易趣、盛大與攜程。
這讓三家公司很短時間閃耀。從創立到 ,攜程只用了4年,盛大用了5年。
盛大很早提出打造網上迪斯尼,并在游戲、網絡文學、娛樂等領域廣泛布局,該公司不僅是第一家靠游戲實現盈利的互聯網公司,也一度成為中國市值很高的互聯網公司。
2004年,盛大創始人陳天橋以近百億身價當選中國很年輕首富。
海派的互聯網公司,都與個人消費者體驗緊密相關,尤其重視產業深耕。盛大倒在了互聯網式迪斯尼探索,攜程陷入轉型探索酒店、出行等垂直產業。
但是早期中國互聯網,很大的紅利便是爆發式增長的to C流量紅利。這導致盛大、攜程無法與流量增長型的巨頭BAT相抗衡。
此后,上海互聯網創業者自下而上的探索細分產業,先后誕生了巨人網絡、1號店、土豆視頻、大眾點評、餓了么、快的、摩拜等明星公司,它們依舊將消費者體驗做到了極致,但是在流量運營為王燒錢打仗的時代,它們依舊無法領先。
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瘋狂融資與圈取用戶發揮到極致,上海互聯網的重視消費者和以人為本的特點,顯得弱勢。
但這種探索,游戲、電商、社區梯隊型的創業者在上海聚集。自下而上的探索,積淀了上海的產品基因、人才儲備、技術力量與商業調性。
十年的混沌,上海創業者蓄積著互聯網飛輪轉動的力量。
2021年,硅谷歸來的黃崢開始第
三個創業項目——上海尋夢網絡科技公司。
黃崢是杭州人。他同時做游戲、拼農貨等等幾個項目,將總部放在上海,是為了招更多的海外人才以及技術人才等。
2020年9月,拼多多起步著眼點非常小,對接水果、農產品等原產地,與供給商打造一個加盟式運作平臺,讓更多的市民一起拼購,享受到高質量、便宜的水果、農貨等。
回到本源,黃崢認為,不同于淘寶等傳統電商,以商品庫存為中心,其分發方式為PC時代的搜索,而拼多多“以人為中心”,通過社交拼團,能產生不一樣電商。
2020年,大眾點評被美團收購后,平安好醫生、小紅書、嗶哩嗶哩等社區獨角獸迅猛生長。
上海的互聯網,十五年自下而上的創業,自下而上的政策支持逐漸清楚,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互聯網+」逐漸成為上海重點扶持的方向。
2021年初,上海發布《上海市推進“互聯網+”行動實施意見》,聚焦“互聯網+”加速經濟轉型升級;2021年,上海發布很新人工智能產業規劃政策,從產業鏈建設、資本支持、人才聚集、創新平臺搭建等多個角度支持人工智能發展。
從「總部經濟」到科技互聯網產業轉向,上海筑巢引鳳,支撐上海科技互聯網很重要因子——人才優勢已經開始顯現。
目前,上海引進的海外創新創業人才超過11萬,并在「外籍人才眼中很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評選中實現六連冠。
另外,上海本地知名高校林立,復旦大學、上海交大都在源源不斷輸送生力軍,為上海互聯網行業的人才儲備。
固有人才梯隊和互聯網創新之間產生了奇妙的關聯。
上海市經信委2021年7月披露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1/3人工智能人才集聚上海,尤其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語義識別、腦智工程等領域,上海具有較強話語權。
平安好醫生投入30億到「AI Doctor」,經疫情一戰,正成為全球領先的互聯網醫療平臺。拼多多用人工智能推薦,實現千人前面,從根源上高效解決了每個人「買到想要的東西」。
上海具有濃厚的消費基因,不缺互聯網基因。易趣沉淀了電商基因,盛大帶來了游戲基因、社區基因;云計算、大數據等等政策支撐,為上海帶了AI基因。
上述基因,與上海的金融、制造、人才優勢正形成共振式推力,拼多多、嗶哩嗶哩、平安好醫生、小紅書等企業迅速崛起,并實現對互聯網巨頭的趕超。
對比淘寶十多年形成的網絡超市和搜索模式,拼多多從誕生起步就依靠社交、智能推薦等新玩法,從下沉市場崛起,進入一二城市,后發優勢持續。
拼多多2021年財報顯示,營收達301.4億元,同比增長130%;經營虧損為85.3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8.00億元收窄20.9%;GMV首次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066億元,同比增長113%。
2021年,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達5.852億,單季度凈增4890萬,較上一年同期凈增1.67億,同比增長39.6%。
根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2021年,阿里年活躍用戶數為7.11億,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5.85億,京東年活躍買家數3.62億。
2021年第四季度,拼多多新增用戶數為4890萬。同一時期,阿里的凈增用戶為1800萬,京東凈增用戶為2760萬。從用戶增速和凈增絕對值來看,拼多多處于領跑優勢。
高盛投資分析師稱,按照拼多多用戶增長速度,十個月之后拼多多用戶數將達到7.5億。在黃崢看來,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拼多多很快就會超過競爭者。
以用戶量計算,拼多多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若以GMV計算,拼多多1萬億,與阿里4萬億、京東2萬億尚有較大距離。
截至2020年4月25日,拼多多市值達576億美元,市值僅僅排在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后,位列中國互聯網第五。前四名公司成立為二十年、十年,而拼多多剛剛5歲。
移動互聯網紅利消失,上海產業互聯網二十年輪回,重新回到高速領先時代。
另外尤其值得關注的是,2020新冠肺炎后,外貿受阻,國貨大潮興起。具有濃厚消費基因的上海,正試圖將「上海制造」與新型電商平臺結合,這將是一次爆發實增長機會。
2021年5月,拼多多與光明乳業、冠生園集團、回力鞋業、老廟黃金合作,推出老字號新電商計劃”,幫助老字號打破渠道品牌桎梏,觸達4.2億消費群體,它們重回一線。
去年,5家上海老字號企業旗下多個品牌參與拼多多「百大品牌下鄉」,其中回力鞋售出超過13萬雙,美加凈、蜂花、上海香皂等品牌出現多款銷量超10萬的單品,部分品牌店訂單量已迅速突破百萬級。
拼多多預計,未來三年累計投入100億營銷資源,為100家上海老字號企業供數字化轉型工具,讓國民品牌深入下沉市場。
2020年5月,拼多多將聯合10000家上海品牌和企業,通過發放現金消費券、聯合補貼等多方式,實現汽車等大額耐用品五五折,打造上海「五五購物節」。
購物節中,拼多多和i百聯等電商平臺設立「出海優品,云購申城」上海外貿企業產品專區,推動外貿企業網上開店。



如果您覺得 二十年輪回上海互聯網重奪鐵王座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請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5786.html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5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