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正成為決定商業命運的勝敗手。天線貓,網站托管行業優選 企業專業幫助中小型企業改變傳統。
為什么支付寶正在成為一站式的場景消費金融品牌?為什么京東智能要提出場景化購物?因為只有通過場景打造搶占消費入口,才能分食后面的「大蛋糕」。
今天誰擁有場景,誰就擁有引領、決策、激發和轉化消費的能力。這也是為什么馬化騰、馬云、王健林、李彥宏基于線上線下聯姻層面頻頻出手的原因。
資本寒冬像一劑清醒劑,瘋狂的潮熱終于回歸到理性判定,燒錢、補貼買流量的模式被拋棄,服務、體驗、場景這些詞陸續走紅。
當你看到之前一些純線上的平臺,又開始搞起線下的門店體驗時,不要驚異。沉寂之后,今年可能是互聯網公司的「場景元年」。
忽然之間,CEO們跟我聊起了「場景」
仿佛就在瞬息間,原本只玩線上、大搞燒錢的在線旅游公司們,很近半年都陸續開始「增重」。
攜程拿下了眾信,去哪兒公布要開啟「酒店服務年」,同程分別在泰國、日本成立了合資公司并收購了三家旅行社,途牛要擴大線下人力去直采資源,驢媽媽要在2021年擁有有100家分子公司和2000家門店........
連窮游網都愿意沉下心去做旅游產品,在境外目的地玩起了線下門店Q-Home,賣起了周邊,接了地氣,你說線下的資源是有多被看重。
如今,有這樣想法的不止窮游一家,不止一個行業的互聯網公司更改了戰略。很多公司看來,純線上的模式應該被拋棄,只有聯動線下資源,搞場景體驗式服務才有出路。很多被2020年資本寒冬洗禮過的行業,都開始著著手加速線上線下的融合。
電商玩家們都在以很快的速度開辟「線下場景消費」新戰場,連亞馬遜都在西雅圖開實體書店啦。(栗子太多,我實在是舉不過來了)
為什么會放著好好的輕平臺不做,轉而下沉到線下做重服務?當我對眾CEO提出這個問題時,雖然身處不同行業,他們仍然異口同聲的說了一個理由:更多的交互與交易會在線下的場景中產生。
流量升級戰中,「場景」強勢上位
流量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場景」的威力要大的多。
PC時代的互聯網,提供給用戶的選擇不多,可移動性差。在尋找人與人、信息、商品、服務的連接點時,只能依靠于PC端,這樣流量相對集中,所謂的流量入口概念就形成了。阿里、百度、騰訊成功的道理就是在這里。
但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來了以后,形勢也起了變化。忽然間,大家發現線上的引流到了一定水平后,線上的獲客成本被越炒越高。好不簡單通過燒錢、補貼拉來的用戶,輕易就流失掉了。
在PC互聯網時代,企業間的競爭是流量的競爭,爭奪的是流量入口。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淘寶等電商平臺上做生意的商家,客戶流量更是直接決定了商家交易量。
而一度被電商碾壓的零售復蘇潮似乎更能直接說明這個問題。流量不增不減,就在那里,但是獲取流量的成本卻是越來越高。互聯網公司發現就算自己有了流量,還是無法賺錢,沒辦法推翻線下的舊勢力。

線下的商業一直靠著信息不對稱存活至今,即使互聯網的介入正在漸漸的擊破信息壁壘,古老的商業邏輯始終并未改變。
用戶在乎的不單單是產品本身,他們更喜歡場景化的體驗,愿意為美好買單,愿意在優雅的場景下換成商品消費。這些,都是線上平臺無法給予用戶的。這也是無印良品、宜家仍然能夠屹立不倒的原因。
這一點也被許多創業公司洞察到了,要想盈利,單純的線上平臺終歸是有瓶頸的,線下的傳統商業還在負隅頑抗。與其等著傳統被改變,不如繞開傳統,自己重造一個世界。互聯網公司只有深度介入到線下,才能降低成本,獲得更多利潤空間。
外賣再好吃,還是有人愿意去海底撈去涮個愉快。互聯網的模式都是對人類生活的一種模擬,就算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身臨其境與面對面的場景體驗,無可取代。
如今,各行各業玩家在做足線上聯結服務的同時,紛紛「回歸」線下,從線下獲取更精準、更具粘性的用戶,導流回線上,形成所謂的閉環。在這個所謂的閉環中,場景承載著體驗與服務,也成了CEO們口中促成交易的一大要害。場景漸漸成了比流量更重要的詞。
拋棄用戶價值談場景,都是在耍流氓
但「場景」就真的是萬能的嗎?

所謂「場景」的主要作用,是讓我們知道,用戶在特定的地點,時間和環境下,產品給用戶提供價值的方式需要有變化。

在2020年的這一波資本寒冬中倒下的企業中,不知道有多少是打著上門服務旗號公司。表面看,他們死在了資本的屠刀下,實際上呢?他們也會講場景,死亡都是因為他們在沒有一個清楚的用戶場景概念。
用戶的使用場景與內在需求是客觀存在的,它不是你隨便YY出來的,但有時候卻也能被「培養」出來。創業公司要做的,就是通過各種手段去發現這些場景,整合放大這些場景需求。
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產品的本質,是為用戶提供價值,對應的是用戶內在需求。用戶不會簡單的因為創業者憑空創造的需求去下載一個產品,只有高頻場景,往往才是客觀存在的用戶價值。
「我可能認同場景,并不認為這是個新概念,而是古老商業邏輯的延伸」。在窮游網COO韓哲看來,宜家與沃爾瑪能夠在波濤洶涌的商海中堅持到今天,要害在于他們為用戶營造了很好的場景代入感與儀式感,也真正抓住了商業的本質。
「這是線上的精美照片與文字視頻信息都無法給予的,無論是窮游還是大O2O領域內其他的公司,遲早都會走線下這一步」。
其實BAT能做到今天這個地步,也并非完全取決于互聯網對舊式商業的改造,更多的是因為他們嗅到了人性的弱點,把用戶需求很大化了。
無論是京東去開智能家居體驗店,還是被稱為阿里「友商」的支付寶會員生鮮體驗店「盒馬鮮生」,都是通過優質服務與體驗重造線下門店的嘗試。此時,商品不再是作為物的產品,而更多是發軔于場景的體驗,刺激每一個進入門店人的購買欲。而這些都是傳統的水果店、家電城無法辦到的。
移動互聯網時代,場景會讓這場狂歡的高潮更快的到來。線上線下終會成為一家,所有的概念都會回到商業的核心——人和服務。
下一篇:互聯網+讓養老服務更有人情味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5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