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互聯網保險產品?(推薦一款雪中送炭的設計)
保險是一種保障機制,能夠在遭遇意外時起到緩沖保底作用的財務工具。而經歷了同事患病無法投保的事例后,筆者也開始思考什么樣的互聯網保險產品才是真正雪中送炭的?
01
很近開發項目組里有個同事得了急性肝衰竭,非常忽然,本來70年國慶全家要出去玩,結果感冒了,在治療感冒的過程中,病情急轉直下很后進了ICU,這樣我想起之前的一個帖子,“從感冒到死亡只需要短短XXX天”。
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很不幸的——我的同事家庭不富裕,之前似乎還治療過癌癥,癌癥治好了但花了不少錢,現在又因為肝衰竭治療又需要50萬,所以無力支付,現在發起了水滴籌。
可能有人問都治療過癌癥了還不趕緊買保險,這個問題我當時也有,但是這個保險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的,商業保險絕大部分是不會承保的(我不確定是否100%,沒有全部看過)——因為保險是要賺錢的,這個道理大家應該都懂。
現在就算很多新興的互聯網保險也是有門檻的——就是老人不保、有病的不保、出過保的不保,比如阿里的“相互寶”,屬于門檻低、保費低、保障低,主要靠大流量來分攤出險費用,滿足低收入人群的需求,但依然有上面的門檻,所以我同事的案例應該是很難找到合適保險來承保的,只能靠水滴籌這樣的公益平臺來解決。
2021年1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很新一期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其中男性約為215.1萬例,女性約為177.8萬例,惡性腫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癌癥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40歲以下(占比)青年人群中,癌癥發病率處于較低水平;從40歲開始快速升高,發病人數分布主要集中在60歲以上,到80歲達到高峰,下表是2021年中國不同年齡段腫瘤發病率(2020年也可以參考):
從上表可以得出,腫瘤發病率60歲以下人口占比:(12.9+153+523.5)/2114=32.61%,60歲之后是67.39%。
2020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人口為13.75億人(60歲以下人口占比83.85%,其中20-60歲占比61.86%,60歲以上人口占比16.15%),所以2020年60歲以下惡性腫瘤發病率占總體人口的比例為392.9萬*32.61%/13.75億=0.093%/年。
與相互寶猜測30歲中位群體的重疾發病率男性為0.095%,女性為0.099%差不多(性別比男性:女性=105:100)。
60歲以上惡性腫瘤發病率為0.193%/年,而60歲以下惡性腫瘤發病率占同齡段人口的比例為392.9萬*32.61%/(13.75億*83.85)=0.111%/年,60歲以上惡性腫瘤發病率占同齡段人口為1.195%/年,可見差不多每年每100個60歲以上的老人中就有1.2人得惡性腫瘤,比例非常高。
惡性腫瘤是保險很重要的保障領域,因為惡性腫瘤治療費用高、治療時間長,一般家庭難以承受,所以傳統商業保險和互聯網保險都需要篩選人群來降低發病賠付率,這樣投保費用和保障額度就可以達到一個比較好的平衡,而且投保年齡越輕,投保費用越低,這樣也符合癌癥發病年齡的統計規律。
保險公司主要賺的就是賭發病概率低的錢和投保費用抽成的錢,假如是投連險或萬能險還有投資收益分成的錢,互聯網保險也不例外,也是要賺錢,只不過銷售渠道成本低,加上大流量的邊際成本低,所以投保費用比商業保險要低,但本質是一樣的,也需要設定參保門檻,降低發病賠付率,否則是運營不下去的,分分鐘破產。
但是,從上面的統計數據報告看出,60歲以上惡性腫瘤發病的高峰,是真正需要保險的時候,但很多保險對年齡有限制,我們看下幾家主流保險的對比:
從上表來看互聯網保險非常有競爭力,保費低、保障高、保障期限長。
但也有人說返還型保險也不錯,保費可以返還,很高可以返還保費的150%,就是不僅賺錢還有保障。

其實這是因為投保金額可能會參與投資,假如有投資收益也會返還給你,所以返還金額可能比較高,但投資收益是不保證的,也可能虧損,只是參考而已。而且保費里是要扣除保障成本的,這個成本就是用來支付保險公司的各種成本和花費的,可能比消費型保費還高,剩余的現金價值才是投保金額。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