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的洪流,總是具有些許相似的特征,曾隨某個時代崛起,構建了強有力的競爭模式的那些巨頭,總會對新的時代缺乏主動求變的激情。

要害詞:
5G
歷史的洪流,總是具有些許相似的特征,曾隨某個時代崛起,構建了強有力的競爭模式的那些巨頭,總會對新的時代缺乏主動求變的激情。
很典型的例子莫過于傳統影像時代的柯達,曾經雄踞全球的影像帝國,不可一世的影像行業霸主。但越是看似無懈可擊的商業模式,越簡單被時代碾壓,數碼影像技術像一只小小的蝴蝶,僅僅扇動了一下翅膀,就讓曾經的龐大帝國轉瞬間灰飛煙滅,歸于塵土;再有傳統手機時代的巨人,伴隨著一代人記憶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被當初智能手機一根稻草,壓垮了傳統手機世界的整片天空。
這些并不久遠的“傳說”,是不是能為今天的互聯網行業敲響警鐘?
互聯網的輝煌源自4G時代初期,勇于站上風口,樂于主動求變的互聯網公司們,學會了“以快打慢”,和“以新打舊”。以互聯網技術為驅動的,更快和更新的商業模式,一度讓傳統行業驚呼“狼來了”,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新興行業,挾互聯網+的威勢,著實為傳統金融業上了一課。整個4G時代,足足可以寫出一部互聯網巨頭風光無限的“鴻篇巨著”。
而如今,5G來了。
這意味著5G會比4G時代帶來更多變化,4G時代形成的諸多成功商業模式也許不能適應5G時代的需要。4G時代崛起的互聯網巨人們,正面對著5G時代與4G時代的“權力”交接,5G布滿未知。
的確,5G為今天的商業時代,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而優選的確定因素就是5G本身。華為云與計算中國區CMO張鵬對記者說,“華為的思考,是如何利用5G、云、AI等融合技術給互聯網這個行業帶來真正的變化。”

在5G時代的大門前,是坐等風來,還是主動去追逐風的方向,答案不言而喻。
本期座上賓:華為云與計算中國區CMO張鵬
5G風向已經明了,互聯網行業誰能抓住機會?
在科技變幻如此迅猛的時代,任何跨越了4G時代成長而來的互聯網公司,都有其成功的必然。
在張鵬眼中,“互聯網公司從不缺探索精神,很多應用和技術,互聯網公司都是開始去做第一個探索的人。”在5G剛剛揭開大幕之時,互聯網公司依然是那些行動很快的人,云游戲、云VR、云直播……在5G創新的賽道上,互聯網已經開啟了新征程。
盡管互聯網公司依然習慣性的跑在風口上,但他們看到的通常是應用風口,而不是技術風口。
從技術角度看,互聯網公司都是天生的云原生公司,他們生于云,長于云,云技術的驅動沒有誰比互聯網公司利用得更為徹底。但隨著4G時代的深入,云成為了普惠技術,傳統行業通過上云,走向了數字化轉型。換言之,傳統行業與互聯網之間的技術落差,正在逐漸被填平。
張鵬也給出了這樣的疑問:“4G時代,很受益的是互聯網公司,發展很好的是互聯網公司,給這個社會帶來巨大價值的也是互聯網公司。而5G時代,互聯網公司還會不會是引領5G時代的那個人?”
“5G+云+AI”將給互聯網行業帶來新體驗、新玩法、新商機,當前正是變道超車、創新升級的要害時期,5G的來臨,很可能成為互聯網行業新的分水嶺。要做5G時代的領頭羊,必須保持更大膽的創新,才有可能抓住這個機會。
雖然,5G的風向已經明了,但機會卻并不是那么簡單抓住。作為下一代很重要的通信基礎技術,5G實在太新了,對互聯網公司來說與其花費精力去投入,不如尋求一家“5G的云伙伴“,與之同行,共創未來細分市場。
代表未來,“5G+云+AI”成答案
5G爆發式的需求背后,必然有成熟而穩定的技術支撐,這是5G走向成功的第一個必備的條件。
華為在業界很早投入到5G技術的研發當中,經過長期的積累和沉淀,目前已形成了技術上的行業優勢。這也是為什么張鵬會說,“5G未來到底會怎么發展,也許華為是能給出答案的核心企業之一。”
而另一個有力的支撐,則是華為從5G基礎技術為圓心,洞悉到未來5G時代的全場景終端,會如何去發展,這些趨勢性的方向和技術布局,正是互聯網公司真正迫切需要的洞察。
從合作的角度看,則有三點信息非常要害。
第一,互聯網公司一向以追求務實和創新著稱,尤其看重投入與收益的實效。這種務實的風格與華為的企業特性是一致的,這讓雙方很簡單走向雙贏。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5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