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華為將在長春設立國內第九家研發機構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據報道,騰訊、京東和阿里此前也已啟動了在東北的戰略布局。
一直以來,政府和國企是推動實施東北振興戰略的“主角”,市場和民企在其中的作用非常有限。
為何近期信息技術和互聯網企業紛紛開始重倉東北?東北成為市場焦點,將為全面振興東北戰略實施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從產業技術創新規律來看,華為、騰訊、京東和阿里在東北的戰略布局有其必然性。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全球經濟開始進入由信息和通信技術引發的第五次經濟長波。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抓住了這次歷史性機遇,通過嵌入全球產業價值鏈,快速在電子計算機等信息制造領域建立了較強的競爭優勢。
而東北地區是以鋼鐵、化工、裝備等重工業為主的產業形態,處于這輪技術經濟變革的外圍地帶,一時間成為“落后產能”的典型代表。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實際上是本輪技術經濟長波進入轉折期的標志事件,金融資本讓位于產業資本驅動經濟增長,信息和互聯網技術加快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
自去年以來,伴隨5G技術發展,產業物聯網的市場預期日漸形成,擁有較為雄厚的工業和農業基礎的東北地區,在邁向產業物聯網時代的優勢顯現,獲得阿里、騰訊等互聯網企業青睞即是必然。
從創新要素儲備來看,豐富的科技和人才資源為東北提供了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條件。
東北地區擁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等一批優秀高校,以及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自動化研究所、金屬研究所、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等聞名科研機構,不僅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還具有較強的應用研究實力和技術轉移轉化能力。
比如,東北大學輸出技術成交額多年在國內排名前列,中科院在東北地區科研機構來自產業的技術性收入大大高于中科院平均水平。

這些人才和科技資源優勢也將為華為等信息技術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與華為的座談會上,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就曾強調,“學校將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計算機、軟件等相關學院開設基于華為自主可控技術的相關課程,聯手培養符合行業趨勢、企業需求的高質量人才。全力配合華為公司在5G、光學、工業互聯網、車聯網及聰明汽車等方面的科研創新。”
從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來看,投資東北是市場的理性選擇。
東北地區是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時間很早、持續時間很長、影響很為深刻的代表性區域。營商環境差,一度是東北地區飽受詬病的焦點問題,也是東北振興需要解決的首要任務。
黨的十九大以來,東北地區省市各級政府以簡政放權為先導,梳理事項清單,統一事項名稱和辦理流程,簡化歸并審批職能,建立清單公開制度,開展涉及多部門事項聯合辦理,實行綜合受理、部門聯動、集成服務,構建“一窗式”聯合辦理新機制,等等。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構筑了市場的信心基礎。
華為、阿里、騰訊和京東等信息技術企業進駐東北,推動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正逐漸拉開東北邁向產業物聯網時代的數字轉型大幕。
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將重構產業創新生態系統。
當前,東北地區產業結構和組織方式已經嚴重制約了創新創業活動。
在鋼鐵、化工等傳統產業領域,由于計劃治理和歷史包袱等原因,國有企業主導形成的產業鏈條僵化。
在信息、生物等新興產業領域,由于民營經濟比重低、產業配套能力較弱,影響了產業壯大。

華為等信息技術企業在東北地區開展工業互聯網、智能汽車等方面的研發和應用,不僅有助于打破傳統產業僵化的產業鏈,激發創新活力,而且有助于引進相關配套企業和人才,夯實新興產業發展基礎,加快大學、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進程,面向數字經濟重構產業創新生態系統。
另一方面,將重塑發展理念和模式。
自我國實施振興東北戰略以來,東北地區也在大力培育新興產業,積極助推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但由于觀念、體制、創新創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培育的新興力量依然在原有制度體系下運行,并沒有成為推動東北地區發展模式轉變的重要力量。
上一篇:手淘首頁淘寶流量提升全攻略
下一篇:淘寶賣家店鋪流量受限的8個因素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