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刊財經謝晴
3月2日晚間,京東發布了其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營收、凈利潤、虧損金額等財務數據均優于此前華爾街預期。而這也是京東10年來財報首次盈利。從二級市場來看,京東的股價從2021年底至今,已經上漲了一倍不止,很新財報顯示的年活用戶和GMV(成交總額)增速也持續領先行業平均水準,而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利潤和自由現金流的釋放,這些因素組合在一起,正在逐步擊破此前市場的顧慮。
第三方平臺整體變現效率優勢明顯
京東是兩種商業模式的結合,一方面其自營是中國很大的零售商,另一方面京東的第三方平臺也是國內Top3的“線上商場”。不過,無論是自營還是第三方,用戶和GMV都是變現的基礎。不同的是變現的方式,自營依靠成本控制和提升效率,第三方平臺的核心則是貨幣化率。
首先,筆者想談談京東的第三方平臺,這是可以直接對標阿里和拼多多的,其商業模式的本質是“線上的商業地產”,賺錢依靠于商家支付的傭金、廣告,其中數字廣告收入占大頭。在所有廣告的細分行業中,電商廣告是筆者很看好的分類之一,原因非常簡單:電商廣告距離“交易”“錢”更近,轉換效率很為直接、有效。數據也正在佐證這一點,在中國廣告業風雨飄搖的2021年,中國電商三巨頭的廣告收入在極高的體量下,依舊實現了20%+的增長。
影響電商廣告收入的兩大要素分別是用戶質量和使用時長。京東的使用時長落后于阿里和拼多多,但憑借用戶質量優勢,其平臺和廣告的貨幣化率依舊能持平同行,而用戶質量體現在年人均交易金額以及1500萬+的plus會員數量。除此之外,和阿里、拼多多相比,京東一個差異化是,物流服務也是第三方平臺的變現工具。2020~2021年,京東物流服務收入CAGR(復合增長率)高達77%,雖然物流服務的盈利能力遜色于廣告,但這卻是實實在在的增量。總體來看,筆者認為,在同等用戶和GMV規模的前提下,京東第三方平臺的整體變現效率是領先行業的。
自建倉儲物流或是線上零售很優解
在筆者看來,京東商業模式中的自營更為重要,其本質是零售生意,應該對標的企業是沃爾瑪、好市多。日本7-Eleven的創始人兼CEO鈴木敏文曾總結,“零售的本質是成本和效率”。而電商模式的到來提高了零售的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當然也增加了“用戶體驗”。
成本方面,筆者認為很好的成本控制,就是規模效應,規模越大,議價能力越強。目前京東自營已經是中國規模很大的零售商了:2021年,公司NetProduct帶來的收入為5107億元,同比增長23%,一副大象起舞的姿態。

效率方面的提升很直接的原因是,2007年以來京東自建的倉儲物流系統,這是一個比亞馬遜更具體、全面的基礎設施體系。一路以來,京東在這方面的資本開支頗受質疑,但正如治理層所說,此類資本開支并非盲目“燒錢”,而是轉換為了資產負債表的一部分,筆者也贊同這個看法。事實證實,京東自建的倉儲物流正在改變商品流通過程的效率,京東的存貨周轉天數也保持在35天左右的較低水平。

不過,縱觀零售商業史,成本、效率就很難兩全,比如服裝零售行業,ZARA為了把效率做到極致,選擇了在距離消費主力更近的歐洲建廠,因而犧牲了成本,優衣庫則是完全反過來的例子。因此,在成本、效率找到平衡點很重要,對于京東來說,9年來,在保證商品高周轉率的同時,可以把毛利率從5%提升至接近15%,這樣的成績值得認可,筆者預計,隨著更高附加值的品類被拓寬、物流規模效應的來臨,毛利率的提升還將持續下去。
自建倉儲物流,更直接改善的是用戶的體驗。“多快好省”是線上消費體驗的核心,而“快”已經成為京東的實際優勢,并且同行很難趕超。這一點幾乎不需要過多論述,因為各位讀者本身便是消費者,足以感知京東物流帶來的“差異化”。筆者認為,面對線上零售很本質的三個問題,京東自建的倉儲物流或許是成本、效率的很優解,而更重要的是,這也大幅提升了用戶體驗,這也構成了京東很根本的競爭優勢。
京東未來市值仍有想象空間
根據筆者的觀察,部分投資阿里、拼多多的投資者對京東存在些許偏見,但在筆者看來,中國的電商三巨頭是各有利基的:京東的利基在于家電3C業務,以及追求差異化物流服務的用戶;阿里的利基在于多品類(尤其是高毛利品類),以及牢不可破的女性市場;拼多多的利基在于下沉市場,以及低附加值品類。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阿里、京東、拼多多都不滿足于各自的利基市場,分別向別人的領地延伸著,這時,偶然也會發生一些詭異的事情,比如“二選一”。筆者認為,這對發起者來說無疑是短期有利、長期有害的行為。因為,現階段的電商競爭,已經遠遠不是單個企業的競爭,而是整條供給鏈和產業鏈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龍頭電商作為商品流通環節中的主導者,必然要不斷增強與供給商和品牌商的穩定性,去適當反哺供給商、品牌商、制造商,而不是反過來,這樣才能保證商業模式的持續性。
就治理層而言,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京東的明星劉強東開始“做減法”:更專注經營、開始關注企業的授權和分利機制以及不再去達沃斯了。在筆者看來,這些是公司治理邊際改善的信號。
對于未來,筆者認為,目前中國社會零售總額距離超越美國,僅一步之遙,而中國線上消費的滲透率依舊在快速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京東成為世界范圍內規模名列前茅的零售商,是可以期待的。并且,長期來看,受益于成本、效率的改善,以及逐漸消滅中間商環節,京東自營的遠期利潤率會超越線下零售商的水平。第三方平臺方面,伴隨著用戶的增長(尤其是高質量用戶),京東有望繼續擴大變現的基礎,疊加良好的變現效率(綜合貨幣化率),未來的線上“商業地產”龍頭企業中,也會有京東的一大塊份額。總的來說,電商行業依舊是一個難得的中高速增長、競爭格局明朗的領域。而對于京東來說,即便當前市值已經來到600多億美元,這家公司依舊存在著很好的可能性。■(本文作者系職業投資人,其持有京東多頭頭寸)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