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三雄,百度重的是技術,騰訊強的是社交,阿里呢,正如馬云一直強調的,阿里做的是生態。比起搞技術的攻城獅和搞產品的產品狗,得生態精髓者:更高,生態是高段位的互聯網思維,已經遠遠超越平臺思維、產品思維、技術思維;更大,生態覆蓋整個產業鏈,上游下游,供給需求,一律統吃;更上,上兵代謀,“生態”是脫離了低級競爭的上層戰略;淘寶正是通過“生態”的玩法,收獲了驚人的收益。“互聯網第一股”“亞洲首富”這些閃閃亮的桂冠,伴著的鐘聲,照亮華爾街閃耀全世界,為阿里帶來了滾滾財富,赫赫名聲。
不可否認,淘寶曾經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在淘寶發展初期,實實在在培養了電商市場,推動了產業升級,豐富了消費選擇…………然而十幾年后的今天,讓我們來看看淘寶,這個舉世無雙的偉大生態,是怎樣一個狀況。
一、假貨泛濫,劣幣驅逐良幣
2021年,美國跟蹤假冒產品公司NetNames的估算,稱淘寶商品中仍有20%至80%為假貨。
同年,AAFA(美國服裝與鞋類協會)的一紙訴狀終于把淘寶推向了風頭浪尖,該協會稱“阿里巴巴的淘寶堪稱是全球很大的售假平臺之一,我們的會員天天在淘寶上發現不計其數的假貨,由此導致的銷售損失、聲譽損害、法律成本以及內部資源消耗高達數百萬美元。”
2020年,工商局發布的質量抽查報告中,淘寶的正品率僅為37.25%,也就是超過六成的商品是假貨!
先不去關心那些國際洋品牌,很讓人憂慮的是我們的國有制造業,有很多品牌還很稚嫩,而淘寶上橫行的假貨,讓這些一心做品牌的企業深受假貨困擾,只要產品稍有名氣,就會在淘寶上大面積出現假貨。有商家直言,仿冒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正品!雖然說淘寶也有打假機制,但是流程復雜,維權的人力成本高昂,就算被認定售假的商家,處理也僅僅是扣分而已。
劣幣驅逐良幣,中國制造業本來就低端化,缺乏品牌意識。假如這種假作真是時真亦假,李鬼逼死李逵的情況繼續發展下去,中國的制造業將永遠處于低附加值的產業鏈末端。民族品牌會不會因此而零落成泥輾作塵,真的不是杞人憂天!
有人說假貨是國情,平臺也沒有辦法;也有人說淘寶每年投入了多少多少人力,作了多少多少工作…………
假如說假貨真那么難管,為什么天貓的假貨率就遠遠少于淘寶集市?難道不是同樣的阿里人在治理嗎?難道不是同樣的國情和社會環境嗎?可見,平臺打假并非不能,而是不為,打假不怕難,怕只怕“道義放兩旁,把利字擺中間。”
二、無節操低價,好產品好商家生存艱難
對于商業利益無止境的追逐,對于業績下滑的懼怕,讓淘寶的業務導向有著一個清楚的指向——低價。
先說促銷活動,雙十一雙十二這類大型促銷活動,單日銷售量的世界記錄年年翻新,但是在這類促俏只重量而不重質,退貨率之高相信也能破了世界紀錄。除了雙十一,各類促銷活動全年無休,你方唱罷我登場,不但買家疲憊,商家也極度疲憊。同時,一次比一次更猛烈的低價,讓消費者對價格的期待沒有很低,只有更低。當剝光了所有的利潤之后,廠家會提供怎樣的產品可想而知。雙十一的示范效應,還成了其他電商紛紛仿效的樣板,很終導致全面的電商價格大戰。
雙十一要低價,聚劃算要低價,搜索排名靠前也要低價。淘寶搜索就是一根很有力的指揮棒,引導著幾百萬商家的行為。因為低價商品轉化率更高,可以實現銷售額很大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來到淘寶平臺,從而有利于直通車等付費推廣收入(這是淘寶的核心利潤來源)。所以,不管淘寶的搜索引擎有多少種算法,歷經多少調整,很終指向毫無懸念地鎖定為低價爆款。這些爆款的售價低得難以想像,商家要想贏利只能在成本上“狠下功夫”,偷工減料幾乎是優選的出路。而大部分買家并不懂得質量標準,也無從比較,更沒時間維權,頂多不過是退貨了之。
一個健康的市場上,本應高中低端商品共存,精品和優質產品占比合理,而經過淘寶無休止的促銷活動,和淘寶內搜索引導之后,大部分商品只能走無節操低價路線。在很多行業,原本以商品質量見長的企業,在淘寶大戰中沒有任何勝算,好產品打不過低質量爆款,只能黯然退出。而生存下來的,都是壓縮成本的高手,各種偷工減料無所不用其極。
事實上,淘寶借其絕對的壟斷地位,已經和正在改寫中國制造業的格局:以高質量產品為主打的廠家紛紛被淘汰,設備和工人閑置浪費,生產和勞動力資源越來越集中于低質低價產品。不出幾年,我們還能剩下多少堅持品質的好廠家?
好產品在淘寶難立足,好商家同樣生存困難。
1、過份的低價戰倒逼運營成本,只能縮減人手,降低服務質量;
2、無法保持平衡穩定的供給鏈,各類活動造成巨大的波峰波谷,要么缺貨要么被滯銷庫存壓垮;
3、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爆款運營長盛不衰,提供豐富產品持續服務的商家卻很難生存,陷入規模不經濟;
過度低價在表面上看有利于消費者,事實也并非如此。沒有合理的利潤空間,導致廠家和商家降低質量,很終也損害了消費者利益。無節制的低價,很終造成廠家、賣家、買家是三輸,只有平臺獨贏。
在低價這個問題上,有人說這是市場決定的,淘寶只是交易的場所而已。其實這種觀點太幼稚了,當淘寶憑借壟斷地位把握絕對控制權時,寄生于淘寶的廠商根本沒有話語權,只能無條件順應平臺的意志。低價并不是商家的意愿,卻正是在淘寶平臺利益很大化的很佳選項。在這個所謂的生態里,淘寶以其壟斷地位享受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日進斗金,造就成千上萬的富豪。而商家弱勢如羔羊,大多數商家的生存異常艱難。一個公平合理的、互利共生的生態系統,怎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反差!
三、刷單盛行,商業誠信被肆意踐踏
在淘寶虛假交易被稱為刷單,“十個淘寶店九個刷”,其瘋狂已經到了外界無法想象的程度。淘寶有幾百萬個店鋪,競爭從很初的產品和服務,到廣告和營銷,很后居然演變成刷單競賽。刷單可以讓銷量迅速提升從而獲得搜索排名,刷單可以讓評價里充斥著溢美之辭。刷單也讓平臺業績亮眼,利潤豐厚,然而——
刷單對淘寶生態,是一劑致命毒藥!
對商家
淘寶官方對刷單的態度時松時緊,有輕有重,那個聽上去有點熟悉的專業術語叫作“選擇執法”。可憐那些以產品、品牌、服務、或營銷見長的商家,不刷單是等死,刷單是找死。
對買家
淘寶等電商比線下購物有一個巨大優勢,買家可以從熱銷和評價中得到非常有效的參考信息。然而現在淘寶購物,消費者必須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因為熱賣數量可能是假的,好評可能是假的,也許,只有價格是真的?
對平臺
首先是秩序的混亂:趕走老實守信不會玩刷單的商家,只留下一群刷單好手,這樣的平臺很終會走向何處?
其次是影響廣告:假如刷單可以獲得好排名,誰還會去投放直通車和鉆石展位這些付費推廣?
很后是數據摻水:馬云不斷念叨“DT”,而讓阿里引以為豪的消費大數據,絕大部分來自于天貓和淘寶。當一多半的銷售數據來源于刷單的假交易,這樣的數據信噪比太低,雖“大”又有何價值?
更嚴重的后果:

正如馬云所說,在中國做生意“要么電子商務,要么無商可務”。對于千千萬萬傳統的中國商人來說,淘寶幾乎就是電子商務的全部,這些商家在淘寶的生態里,學到的很重要一課卻是——“為生存而刷單”。因為所有的人都在刷,獨善其身沒活路。原來還堅持誠信為本,慢慢也就同流合污“適者生存”了。說重一點,當這種做假的風氣成為行業主流,誠信精神徹底淪喪之時,中國當代的商業文明將病入膏肓!
刷單,能不能治?
如前所述,淘寶擁有絕對壟斷的地位,商家并沒有膽量觸犯淘寶的規則底線,想治刷單并非沒有良藥。 關鍵在于——想不想治?淘寶假如鐵了心打刷單,對自身產生的影響包括:
1、淘寶總銷售額將瞬間打回原型,除去刷單部分后,財務報表非常難看;

2、商品評價回歸真實,整體銷售轉化率降低,進一步影響業績;
3、刷單的交易是假的,但平臺收的傭金是真的,這部分損失也相當可觀;
治刷單雖從長期來看可恢復健康生態,但短期或將導致股票價格雪崩,也許猛藥下去病還沒好,整個人都不好了。積重難返,這個決心淘寶下不了。據悉,今年的雙十一各類目的銷售額指標之高,已經到了荒唐的程度,商家能怎么辦?自古華山一條路,刷!
淘寶需要刷單,所以刷單才能生存,這才是病根。
總結一下
在淘寶這個舉世無雙的偉大生態中:民族品牌被假貨沖擊,幾無生路;優質產品的廠家難以生存,資源浪費;商家陷入無休止的低價和刷單,舉步維艱;買家被虛假的銷量和評價所欺騙,無處維權;就連淘寶自己也是飲鴆止渴,在犧牲生態健康為代價的虛假繁榮中不能自拔,這樣的生態,難道不能稱之為災難?
生態,其利也厚,其責也重!淘寶的生態災難,誰來救贖?
相關:C2C模式已死,淘寶網永生
馬云:今天淘寶的贗品質量比真貨更好
淘寶強化實名制政策禁售電話卡
美國再次把淘寶列入“惡名市場”黑名單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