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入選。
2021年,中國工程院開展了第14次院士增選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選,共選舉產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其中工程治理學部共6人入選,王堅是其中之一,他也是極少數來自民營企業的院士。

據阿里方面介紹,王堅很為知名的成就之一,是帶領阿里云工程師,自主研發了中國的云計算操作系統——飛天,實現了中國云計算從0到1的突破。
2008年,在阿里的IT架構中,淘寶和支付寶使用的絕大部分都是IBM小型機、Oracle商業數據庫以及EMC集中式存儲。當年用戶激增,數據越來越多,天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半之間,服務器的處理器使用率都會飆升到98%。
當時全球企業的數據庫基本都是Oracle,而阿里巴巴擁有亞洲很大的Oracle集群,計算規模達百TB級別。按照當時淘寶用戶量的增長速度,Oracle集群很快將無法支撐業務發展,而很核心的問題就是算力不足。盡管當時阿里已開始把數據遷移到更大規模的Greenplum,但后者在百臺機器規模時就碰到瓶頸,給業務增長造成極大阻礙。此外,Hadoop之類的開源技術在可靠性、安全性上也遭遇了天花板。
2008年9月,王堅帶著解決大規模算力瓶頸的任務加入阿里。他發現,無論是Oracle還是Greenplum、Hadoop,都不是大規模數據計算的很優解,要研發一套新的技術架構來換掉阿里巴巴的舊引擎。
新的架構需要足夠便宜,而且為了滿足阿里巴巴龐大的計算任務,這套系統至少要比IOE表現更好,能同時調度數千臺計算機。王堅需要從零開始建立這個云計算系統。2008年10月,這套云計算系統被團隊定名為“飛天”。
飛天是國內前期大規模分布式計算系統。2008年底,王堅首創了以數據為中心的云計算體系結構,并確定為飛天的體系架構。構建了“先全局聚合、后邏輯切分”的計算資源治理模型,解決虛擬化技術路線造成的計算資源分易聚難、彈性能力不足等難題,實現計算資源在全球范圍跨數據中心的擴展和調度,滿足大規模數據處理的要求。
中國電子學會鑒定認為:飛天系統核心技術完全自主可控,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對我國乃至全球互聯網產業發展具有尤其重要的推動作用,是以企業為主體的云計算核心 關鍵技術自主創新的成功實踐。
2021年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中,阿里云主導的“飛天云操作系統核心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這是該獎項設立15年來首次頒發的特等獎。
附:中國工程院2021年當選院士名單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1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