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20年的發展,目前來看,OT和IT的融合已是大勢所趨。沒有IT技術的支持,OT將停留在紙張作業的階段,僅強調ITOTCMS批量助手,忽視OT所關注的企業運營的邏輯和要求,IT系統也不能滿足生產所需,無法有效提高企業運營水平,提升企業獲利能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OT是業務根本,IT是工具平臺。OT包括管理邏輯、數據、知識、秘籍等組成部分。而IT,作為工具平臺,通過采用先進的工業軟件以及大數據應用,可以幫助企業更快、更好地獲得智能。但也要認識到,OT解決知識傳遞問題并不容易,不是有了IT技術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把數據轉換為執行力和知識,這有一個過程,在恰當的管理方法論的指引下,還需要經驗的積累,而且是要不斷演進、不斷優化、不斷完善的。
當然,比較大的一個困難是,OT系統往往使用大量各種技術設計的硬件和通信協議。因此對許多企業而言,更多的是解決企業升級過程中,如何支持老系統和設備,以及眾多廠商異構的網絡和標準等問題。
除此之外,安全也是OT與IT二者相互融合的一個現實的物理要求。過去,OT的安保幾乎全部依靠OT設施的獨立性(即所謂的信息孤島)。近來,很多的OT系統連接了IT系統(企業的目的是擴大監控和協調OT系統的能力),但對OT的安保提出了很大的挑戰。與IT相比,OT有不同的保護優先級和不同的基礎架構。典型的IT系統圍繞著“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擴展性”設計(即允許用戶訪問之前保證信息的安全和正確),而OT系統要求“可用性、完整性、可擴展性、保密性”的有效運行(即讓用戶能及時地獲得信息,然后才關心正確或保密)。
日立:IT+OT創造新價值
2017年12月1日,日立集團在廣州舉辦了“廣東-日立創新交流會”。會上,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執行役常務中國總代表小久保憲一表示,未來,日立將繼續以電梯、汽車零部件、高性能材料等為基礎業務,同時在醫療健康、智能制造和城市數字化等領域,運用Lumada加速開展社會創新事業。據悉,2016年日立在華銷售額約為577億元人民幣,占日立總銷售額的10%左右。“中國是日立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小久保憲一說OTCMS采集軟件。
會后,小久保憲一及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執行役專務、服務與平臺業務單元CEO小島啟二接受了《經濟》記者采訪。
《經濟》:2016年日本提出了“社會5.0”,與“中國制造2025”有何相同之處?
小久保憲一:人類社會起源于采集、打獵的原始社會,然后發展到農耕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和IT信息化社會,之后會進入到第五個社會,日本政府就是針對第五個社會制定的“社會5.0”政策。“社會5.0”所追求的目標是給人們帶來安心、安全、穩定的社會,同時營造一種讓人更輕松的生活環境,所以說“中國制造2025”和“社會5.0”的部分內容是重合的。
在營造一個安全、安心的社會方面,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在交通網絡方面,通過相關解決方案改善系統、改善交通手段,使人們可以更好、更快速地利用交通設施;電力方面,利用IT技術可以有效提高電力使用效率;醫療方面,可以通過IT設施來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分析、了解身體健康情況等。
“中國制造2025”的一個主要方向就是通過IT提高生產效率,而實現這一切都需要網絡,物聯網的發展對“社會5.0”的實現也至關重要。
《經濟》:面對中國市場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更迭,日立是否會有壓力?在技術研發、解決方案研發的同時,日立如何保持商業上的平衡?
小島啟二:日立擁有OT技術和IT技術,在做研發、創新時,會把OT技術和IT技術結合起來創造一種新的價值,這是日立的優勢所在。OT技術即操作運營技術,日立在此方面擁有100年的歷史,在IT技術方面擁有50年歷史。中國企業最強的是IT技術,我們希望運用日立的OT和IT技術,與中國的IT企業實現很好的結合OTCMS批量更新。所以,與其說我們感受到中國的創新和IT壓力,不如說我們更愿意和擁有很強IT技術的企業進行充分合作,有效地把IT和OT技術融合起來,共同創造價值。
關于投入到研發當中的資金額占比,我們一般是看研發經費與銷售額的占比,以及與營業利潤的占比這兩方面。首先我們的目標是“營業利潤∶研發經費>2”。目前日立的研發經費在銷售額中的占比大概是3%-4%左右,再加上目前營業利潤大概能達到6%-8%左右,所以這一數值能夠達到2以上。今后我們希望能夠把這一數值保持在3左右,進一步把握研發投入與利潤的平衡,繼續提升研究開發的效率。這樣的研發投資力度,在全世界范圍內的一流企業中也是一個較為普遍的水平。
上一篇:做淘寶客必須不然忽略的問題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ther/OThIT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