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新的戰略業務單元開始成型了。
2021年底,京東宣告全面技術轉型,繼旗下零售、物流、數科三駕馬車后,這四個技術服務板塊開始浮出水面。3月初,原屬京東云、京東人工智能、京東物聯三個品牌,統一為“京東智聯云”,并啟用新logo。
從“云”到“智聯云”的整合,寓意著,京東正式分拆了又一個成體系的載體,下定決心進入技術服務賽道。
“我們的定位是很懂產業的數字經濟服務企業。”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云與AI總裁周伯文告訴《21CBR》。聚合研發體系超過1.8萬人的力量,技術服務的第四極業務呼之欲出。

聚焦三大痛點
京東技術架構整合,早在2021年底已顯露跡象,涉及云、人工智能、物聯等三個事業部,整合為“京東云與AI事業部”。
周伯文透露,進一步明確為“智聯云”,背后隱含兩個核心邏輯:
其一,集團自身從傳統基建轉變為“新基建”,進行全面上云。信息化部門劃歸后,定位為智能治理與效率平臺部門,對內支撐協同建設,對外實現商業化落地。
其二,對外輸出技術服務,有了核心承載對象。周伯文解釋,從“京東云”升級為“京東的云”,智聯云成為京東技術服務的主要出口、賽道及載體,這樣,動員所有技術力量服務客戶,提供統一的品牌、官網、體驗與售后服務,觸達的行業面更廣。
統領新事業部的周伯文,兼任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成為整個集團的技術掌舵人,肩負推動技術產業化、商業化落地應用的責任,擔子不輕。
相較業內其他玩家,京東發力云服務起步偏晚。
“我們的技術是被實際場景驗證過的。”周伯文強調,要做“產業AI化”而非“AI產業化”,以供給鏈為基礎,京東理解實體產業,對企業服務的認知遠高于其他企業,“新基建”浪潮涌動,他要瞄準的是數字化轉型的三大痛點:轉型能力不夠,不會轉;轉型成本偏高,不能轉;轉型陣痛期比較長,不敢轉。
新事業部將云計算、AI、物聯網等技術板塊,整合為完整引擎,打造一系列解決方案和差異化產品,這會降低數字化門檻,并將業務重點放在探索云服務普惠、深層次大數據應用,以及企業智能化改造方面;基于京東的生態構建,智聯云還可以聚合上下游企業以及合作伙伴,實現技術與服務的開源流通。
周伯文將其業務概括為“ABCDE”戰略,即以人工智能(AI)為大腦、大數據(BigData)為氧氣、云(Cloud)為軀干、物聯網(Device)為感知神經,以不斷探索(Exploration)為好奇心。
“你可以把ABCDE想成一個完整有機體,就像一個人,有大腦、充足氧氣供給、強大軀干、豐富的感知神經和數據采集能力,還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他說。
供給鏈為切口
京東智聯云的核心抓手,在于智能供給鏈。
京東的貨品有數十億SKU,每個SKU有更多維度的信息內容。傳統供給鏈是“人找貨”,周伯文期望,智能供給鏈能實現“貨找人”,提升效能和節約成本,京東智聯云則扮演消費端和產業端之間“流通的加速器”。
如同新基建體系中運轉的“軸承”,智聯云的智能供給鏈已應用在多個業務場景。
2021年,京東智聯云承建了“普洱茶防偽追溯平臺”項目,針對玉溪普洱茶進行全產業鏈追溯治理。由于每塊普洱茶茶餅的紋理完全隨機,類似于人的指紋,團隊通過AI技術,對普洱茶餅紋理進行機器學習,在出廠時,采集餅茶的紋理信息作為優選身份ID,錄入普洱茶追溯信息,而消費者以專用小程序進行茶餅圖像掃描,就能確認茶餅身份,且查詢玉溪普洱茶的生產、流通等各種信息。
另一個典型案例,應用于疫情期間黑龍江的前進農場,受困于防疫物資缺乏、員工構成復雜,農場疫情排查和抗疫防疫工作開展難度高。
智聯云從前中后臺三個維度進行升級,于是,機器代替人工進行職工外呼疫情排查,口罩等物資則通過京東應急資源信息發布與匹配平臺發布需求,不到1小時成功對接供給商,同時,前端的農產品也有了銷售門路。
京東智聯云的探索,已不限于典型的電商場景。
例如,為迎接冬奧會的來臨,基于5G+AI技術,智聯云團隊在研究如何實現千人千面的視頻直播,根據觀眾需求和用戶畫像,實時決定視頻轉播中細節的選擇、放大、延遲和回放。
“梅西和C羅的球迷,都想看到自己偶像過人、傳球的畫面,我們可以預先判定球員動作,評估他的配合,之后實時剪輯,再根據千人千面的特性推送給不同觀眾。”周伯文告訴《21CBR》記者。
云服務市場方興未艾,整合技術服務資源,以供給鏈這一產業痛點為切入口,京東有機會再孵化出一項百億美金級的業務。如今,科技公司紛紛殺入“新基建”賽道,劉強東的第四極業務,后續一定會有新故事。
下一篇:巧用對手數據為淘寶店鋪引流量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9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