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能得到市場的垂青,但這句話在快遞領域卻不是很適用。
提到快遞,大家首先想到的通常會是行業龍頭順豐,以及耳熟能詳的四通一達。但有多少人還能記得,曾經中國民營快遞之父并不是順豐的王衛,而是創立宅急送和星辰急便的陳平。
曾經,宅急送市場份額高達驚人的60%,占據著國內快遞行業的大壁江山,星辰急便則拿到阿里的7000萬投資,也是風生水起。但如今不管是宅急送、星辰急便還是陳平,都已逐漸被江湖遺忘。

那么,這個曾經的物流王者為何會落寞呢?

1994年,陳平帶著一家三口節衣縮食攢的30萬元回國,和二哥陳東升一起創立了北京雙臣快運有限公司,這也是中國第一家民營快遞企業。只是那時候國內還未有“快遞”的概念,公司起步艱難,生意慘淡,一年下來只賺了4700余元。
1995年春節一過,陳平攜手日本一城株式會社的負責人小林共同成立了“北京雙臣一城快運”,公司有了專業人士助攻,開始迎來轉折點。1996年情人節,小林給陳平支招“送鮮花”。結果,雙臣馬上火了,4部電話,從早上8點一直響到晚上10點,當天就接到了1萬多單,日營業額超過15萬。此后,陳平給雙臣取了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宅急送”,開始大步流星朝前跑。
首先,陳平瞄向北京火車站,給北京鐵路系統6大貨場負責人另外的補貼好處,接下貨場大批訂單。當年從貨場走貨的營業額就超過50萬,一年不到,陳平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業務網和運輸網。其次,陳平逐步向全國擴張。在北京穩住陣腳之后,陳平就以北京、上海、為基地,開始實行24小時門對門的服務。短短一年時間,陳平就建成了6個子公司,200個網點,每年營收保持著80%的增速。經過苦心經營,2007年,宅急送的營業額突破13億,旗下擁有近萬名員工,一舉登上當時國內快遞界的“龍頭老大”,同時陳平還被人們稱為“快遞之父”。

當時,快遞界另一邊的順豐也迅速崛起,甚至在營收上已經趕超宅急送。為了加快布局小件快遞業務,陳平決定南下收購順豐,卻被王衛一口回絕。
后來,陳平一直在擴展業務,大刀闊斧改革,但因為心太急很終導致公司的引資失敗,陳平很后不得離開了奮斗了15年的宅急送。不過,陳平并沒有妥協,在2009年創立了“星辰急便”想要東山再起,還獲得了阿里巴巴7000萬的戰略投資,外界普遍認為,星晨急便和阿里的聯姻,讓公司享有其他競爭對手不可比擬的優勢。一夜之間,幾千個加盟商都尋求加盟星晨急便。不到三年的時間,星辰急便就擁有了150個運轉分撥中心和將近4000個網點。
但在2021年,星辰急便與鑫飛鴻合并,沒想到不到四個月就被后者的4000萬債務拖向了深淵,2021年春節剛過,星辰急便業務便開始大幅萎靡,“陳平攜款跑路”的消息也頻頻爆出,僅僅一個月之后的3月1日,陳平就不得不公布放棄收購,星辰急便隨即退出江湖,宅急送從此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之前有業內人士分析評價,陳平一直以來都沒有為公司找準市場定位。以前經營項目物流風生水起時,調查未足就深入小件市場。很終傳統項目業務被后起之秀搶奪,電商快遞的浪潮沒有把握住,小件商務快遞也被順豐壟斷著,導致快遞夢一碎再碎。
曾是行業龍頭,很終被后起之秀趕超碾壓,在中國商界并不少見。市場變化風起云涌,陳平創業夢碎“星辰急便”,其中 關鍵的一點在于企業的變革發展沒有跟場的腳步,這也給了創業者警醒,戰術的改變要以市場趨勢為指導,正如貝索斯曾在給股東的公開信中所說那樣,要緊跟時代趨勢。企業應該在認清市場的基礎上,尋求變革。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9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