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謅
對于昨天的離職傳言,俞永福亮相本身“不會離開”。當然,他必定不會離開阿里巴巴集團,但阿里大文娛條線或許真的要換人來管了。
近半年,阿里巴巴的數字媒體和娛樂業(yè)務乏善可陳,包羅優(yōu)酷土豆、體育、音樂等業(yè)務的數娛收入在第二財季雖然同比增33%達到46.98億元,但虧損額也達到了33.83億元,去年同期為22.47億元。
阿里影業(yè)的成績也不抱負,比來半年營業(yè)收入為10.61億。雖然同比和環(huán)比都有10%以上的增長,但《傲嬌與偏見》、《青禾男高》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三部電影,前兩部票房暗澹,均未超過2億元,《三生三世》還搞出了粉絲鎖場事件,以至于院線排片減少,很終票房定格在5.3億。尤其《三生三世》這個阿里大文娛著力孵化的IP,很終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可以說,阿里大文娛現在的確是個鍋,但是平心而論,這個鍋不能全扔給俞永福。
去年6月,阿里正式頒布頒發(fā)成立阿里巴巴大文娛版塊后,俞永福開始全面負責阿里巴巴大文娛版塊的領導和辦理工作。但是大文娛業(yè)務的整合從2021年阿里數娛事業(yè)部成立就開始了。
其間,蝦米與天天動聽整合成阿里星球(罵聲一片),文化中國變身阿里影業(yè)(沒做出什么好內容),阿里全資收購優(yōu)酷土豆(一直在虧),書旗小說和UC書城合并為阿里文學(市場份額原來就少)……可以說,大文娛是阿里戰(zhàn)略投資部門拼湊出來的,而野蠻整合之下,高管變動、員工訴苦、產品數據下降、team打法亂套的幺蛾子數不勝數,,不說另外,你還記得2020年阿里影業(yè)前副總裁徐遠翔的“編劇無用論”嗎?可見一斑。
具體到俞永福上任后的舉措,也只是去年12月成立了阿里應用分發(fā),本年3月收購了大麥網并后續(xù)成立文娛現場娛樂事業(yè)群,以及9月成立了游戲事業(yè)群。
若說俞永福整合資源不力,湖謅并不認同。大文娛體系下產品的配合力度之大,可能是騰訊或者百度永遠都達不到的。好比優(yōu)酷本年6月上線的v6.7版本里,在底部導航欄位置用“阿里星球”代替了之前的“訂閱”——為了口碑欠安的“阿里星球”故事,優(yōu)酷產品團隊連訂閱關系這一差異化優(yōu)勢居然也甘愿犧牲,足見阿里大文娛體系下的產品聯動執(zhí)行力其實并不弱。
大文娛的核心問題在于,雖然其涉足網文、影視制作與發(fā)行、票務、視頻播放、現場表演、音樂、體育、游戲等文娛IP變現的幾乎所有分支行業(yè)。但通吃產業(yè)鏈只是能很大程度收割IP變現中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價值,而這對于孵化優(yōu)質IP自己并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與工具型業(yè)務差別,內容型業(yè)務想培養(yǎng)用戶使用習慣,一方面要加強產品的網絡效應(譬如社交媒體),更主要就依靠于源源不停產出的強IP。所以一個好的內容公司,必需不停做出爆款show
case來吸引用戶眼球。就像愛奇藝本年做了《中國有嘻哈》,李彥宏一整個夏天都笑瞇瞇地引以為傲。

但孵化一個好IP也真心不易。哪怕是閱文集團,目前真正對騰訊泛娛樂IP生態(tài)有所貢獻的也就是一部《擇天記》,哪怕在騰訊大力投資且匹配了大量資源(如騰訊視頻)的情況下,《擇天記》的市場口碑也并沒有那么好。
總體來看,阿里大文娛現階段的亂象,可以說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中,因為任何一個內容生態(tài)的初期都是一團亂麻,俞永福這一年能夠保證產品之間統(tǒng)一協(xié)作,資源快速互通,已經算是做到了天職。就算去年負責阿里大文娛的是其他高管,情況又能好多少呢?
只要馬云確定做文娛生態(tài)的決心不擺蕩,連結投入的力度不下降,阿里大文娛總會有起色的,真不信碰運氣都碰不出一個爆款IP。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