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蘇寧方面對時代財經聲稱:“以公告為準,小道消息,不可信。”該負責人隨后又強調該內容為“不實消息”。阿里則表示不予置評。
文/時代財經鄭方圓
圖片來源:Unsplash
沉寂一個多月之后,蘇寧與阿里在體育賽道上的“緋聞”又有了新故事。
9月29日晚間,懶熊體育援引消息人士說法,蘇寧體育啟動了新一輪的裁員,接近20%的員工在9月底辦理了離職,原本550人左右的團隊被精簡到不足400人。而這波裁員的很終目標是將隊伍精減到200人,公司的架構也會進一步調整。
另外,根據接近蘇寧高層人士的說法,此前蘇寧與阿里成立合資公司一事有可能重啟談判,但蘇寧的估值比上一輪談判減少了30%。
今年8月2日,蘇寧體育在媒體溝通會上曾表示將于下半年開啟新一輪融資,引進更多的戰略融資,計劃未來兩到三年。去年7月,蘇寧體育完成了A輪4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由高盛、阿里巴巴共同領投,其中阿里巴巴文娛集團(阿里大文娛)投資金額大約3億美元(約合20億人民幣)。蘇寧體育投后估值為26億美元。
時代財經分別就此消息向蘇寧和阿里進行了求證。蘇寧方面聲稱:“以公告為準,小道消息,不可信。”該負責人隨后又強調該內容為“不實消息”。阿里則表示不予置評。

今年早些時候,時代財經曾報道過阿里與蘇寧傳言中的“聯姻”。7月1日,財經雜志消息稱阿里旗下的優酷體育和蘇寧旗下的PP體育考慮組建成立合資公司,進行業務整合。知情人士透露,合資公司可能叫“阿里生態-PP體育”,阿里占大股,7月份官宣,現在已經在招人。
當時時代財經向阿里體育和PP體育求證,雙方都保持了沉默。不過在職場社交平臺脈脈上,“合資公司”的話題一度很活躍,有拿到阿里生態-PP體育offer的求職者表達了自己的困惑:“不是蘇寧也不是阿里,到底是不是外包呢?”而原本蘇寧體育的員工則對未來的去向存疑:“蘇寧的員工到底會如何處置?以外包形式進入阿里嗎?今天看到考勤組被劃到外包考勤組了。”
對于雙方之間的“眉來眼去”,易觀智庫體育行業分析師屈晶對時代財經分析稱,這個時間點的調整與多項賽事的版權爭奪有關。“大賽的版權確實都快到期了,肯定有得一爭。2020年爭完了,下一波又要開始了,所以這個時間節點有異動也很好理解,再加上冬奧會、奧運會等大賽的臨近。”
變數則出現在阿里錯失NBA的賽事版權上。
7月29日,NBA官方與騰訊共同公布,雙方將再攜手五年,騰訊將繼續作為NBA中國數字媒體獨家官方合作伙伴至2025年。這筆交易的金額大約為5年15億美元,差不多是上個五年周期的三倍。
根據《晚點LatePost》透露,當時參與競爭的阿里給出的價格是“上不封頂”,騰訊報價為每年3億美元,阿里的出價還要高出近20%,大約在3.5億到4億美元。
然而NBA很終還是選擇了更熟悉的合作伙伴騰訊體育。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或許將進一步推動阿里與蘇寧的合作,究竟在錯過籃球領域很具人氣的賽事版權之后,包攬了熱門的足球賽事版權的PP體育是阿里體育很好的選擇。

但雙方的合作并未如分析人士所預料的那般很快傳出消息,反而是阿里旗下的優酷體育在新賽季開戰在即之時,悄然下架了體育會員。
優酷表示,“由于內容限制等原因,8月8日后暫時無法提供足球賽事相關直播內容、點播內容服務。”與此同時,“已經購買的體育會員將會根據有效期折價退款,包月產品將自動停止扣費。”
此前,優酷體育里的足球相關賽事內容由蘇寧旗下的PP體育提供,用戶在優酷觀看賽事直播的時候也會注重到PP體育的臺標。當時,優酷客服方面告知時代財經,“目前已經沒有這部分(PP足球)片源了”,在被問及新賽季是否不再與PP體育合作時,該人士表示優酷“已經停止體育內容的服務了”,至于是否會有新賽事版權合作方,上述人士也予以否定:“沒有足球內容了。”
合作僅僅一年就按下暫停鍵——2021年7月,阿里在完成對蘇寧體育高達6億美元的戰略投資的同時,雙方聯合發布了優酷PP體育聯運平臺,順勢推出了優酷PP體育會員——這也讓兩者的合作前景變得更加撲所迷離。
不過,從商業邏輯上來看,對于此前在版權領域砸下重金的蘇寧體育而言,如何實現商業變現依然是擺在眼前的難題。例如,2021年,PP體育以7.21億美元(約50億元人民幣)拿下了英超2021-2022年三個賽季的版權;2021年7月初,PP體育與德甲聯盟達成合作,以2.5億美元買下德甲2021-2023賽季為期5年的全媒體獨家版權;而中超2021年-2021年的新媒體轉播權則花費了13.5億元人民幣。
根據蘇寧體育集團常務副總裁王冬介紹稱,目前其平臺用戶超過7000萬,付費會員大約為600萬。但考慮到國內球迷的付費習慣,尋找合作方分擔版權壓力也是蘇寧版權變現重要途徑。
對于阿里而言,希望在體育領域取得更大突破,是基于過往在俄羅斯世界杯上嘗到的賽事直播甜頭,也看到了高流量入口的重要性。公開數據顯示,世界杯期間,累計超過1.8億用戶通過優酷體育看了比賽,而優酷視頻APP的DAU較6月非比賽期間平均增長了22%。此前阿里體育在業內相對“低調”,更注重線下場館運營、打造自主賽事IP。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8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