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目標是9年時間內在中國開到10000家門店,這塊“肥肉”是任何一個巨頭都不愿放過的。
12月5日,阿里巴巴的馬云和星巴克創始人、前CEO霍華德·舒爾茨一起出現在了星巴克全球第二家臻選上海烘焙工坊的開幕式現場,還來個聲勢浩大的全球直播和線上星巴克臻選天貓超級品牌日活動,足以見星巴克對于阿里的重要性。
舒爾茨與馬云合影(馬爸爸又穿了這件綠色大鵝)
目前,星巴克手中握有中國大陸3000家直營門店,而舒爾茨的遠大目標是,9年時間內開到10000家門店,這背后,是星巴克加速開拓中國市場,尋求新增長點的決心。
星巴克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提到過,下階段門店發展的重中之重是數字化體驗和高端臻選烘焙門店,在美國門店飽和的情況下,中國大陸成了星巴克新一代零售門店的試驗田。
對于星巴克來說,中國市場是巨大的誘惑,而對于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來說,星巴克的價值更是無可比擬。
自去年起,業內頻頻提及線上紅利消失,故事從流量驅動轉變為了線下場景和用戶的爭奪,尤其在馬云年底提出新零售后,這股風越刮越兇猛,幾乎2021年的每個零售風口都與線下分不開關系。而線下的這些吃喝玩樂領域都是人數聚集、超高頻率的消費場景,作為一家主打“第三空間”概念的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可以說是線下零售的一個標桿,頗具個性化的場景和獨特的消費品類,吸引了巨頭們的注重。

星巴克在開的中國首家社區體驗店圖片來自愛范兒
比起阿里過去一段時間收購的線下實體店,星巴克的體量和發展潛力更加具有想象空間。想象一下,冉冉升起的咖啡行業,數量龐大、客流充足的線下門店,多元的消費場景,都將成為打開中等收入人群錢包,探查他們消費習慣和獲取數據的入口。
從去年12月微信支付早先一步接入星巴克門店開始,阿里與騰訊便開始了一場無硝煙的星巴克“爭奪”大戰,雙方的爭奪點集中于通過技術手段,比如支付、LBS等等,與星巴克的線下會員和消費者建立緊密聯系。
除了將移動支付落地以外,阿里和騰訊的打法還是很不同,一個重技術和線下體驗,另一個主打線上社交,騰訊的動作更快,但阿里的聲勢更大。
騰訊:微信扔個綠包的咖啡社交
去年12月,微信歷時8個月的談判,與星巴克才達成戰略合作,星巴克全國2400家門店接入微信支付,比支付寶早了11個月。彼時,全國僅有三家星巴克門店力挺馬爸爸的支付寶。這三家門店分別位于阿里西溪園區、阿里濱江園區以及支付寶大樓下。阿里在與星巴克的合作上,先“落了下風”。
伴隨著微信支付而來的,還有星巴克的線上社交禮品卡”以及后續的“用星說”小程序。當扔紅包扔膩了,微信覺得和星巴克湊在一塊可以讓朋友間、同事間的社交變成扔“綠包”,互相請喝咖啡。微信方面也很給星巴克面子,在推廣期間,讓出了九宮格的位置。
微信與星巴克的合作,可以看做是“重線下體驗的咖啡店,如何開拓線上用戶”的范本。當我們談論線下實體店受電商沖擊而“逐漸死亡時”,總會說餐飲重線下體驗,是線上無法帶來的,應該大力發展餐飲。
但同時,也該意識到餐飲本身也受到了電商的沖擊,購物廣場、市中心的客流減少了,受傷害也包括街角的星巴克和麥當勞,這種情況就正在美國上演。舒爾茨曾經就表示過,近年來,星巴克也經受著電商的沖擊。
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微信賦予了星巴克“電商”的能力,使星巴克以往依托實體店的消費場景有了線上的延伸。雖然天貓旗艦店也有類似的電子飲品券,但是相比于騰訊少了一些社交的色彩。騰訊以一種“兼顧用戶體驗的方式”將社交能力賦予到星巴克商身上,讓社交圈子里賣虛擬的咖啡成為現實,網上獲客成為可能。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8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