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十一已經落下帷幕,參與這場狂歡的人都在討論"有沒有搶到這個優惠"、"下個月又要吃土了"等等話題,而很多抱著吃瓜心態的群眾都很好奇各家電商的成交額是多少?有沒有超過去年?
3723億,這是今年天貓雙十一的銷售額,比去年的2684億增加了1039億,但是這份漂亮的銷售數據卻不能像往年一樣能夠激起大家的腎上腺素。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今年雙十一戰線拉得太長了,這個數據統計的是11.1---11.11號的銷售額,所以創新高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當然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阿里的吃相太難看了。
吃相難看的背后是對于流量的焦慮
進入11月,很多人都在抱怨淘寶廣告的無孔不入。用戶不管是登錄視頻平臺還是資訊平臺,亦或是知乎、豆瓣等社區,只要誤觸了屏幕,都會跳到淘寶app。
而阿里作為微博的第二大股東,早在10月下旬就開始投放各式各樣的廣告,力度和價格均創了歷史記錄。
這種大規模的投放廣告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對淘寶進行引流。
作為中國目前很大的電商平臺,淘寶的月活早在今年5月份就達到了8.46億。按理來說應該是不會缺少流量,但是今年的這種騷操作表明了阿里也對流量有了焦慮,而在雙十一這個尤其期間則更加的明顯。
雙十一作為流量很好的時候,全網所有的電商都在為爭奪著這期間巨大的流量使出渾身解數。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作為老牌流量巨頭的阿里在這場爭奪中率先發動,提前截取流量,拉長戰線等等操作都是不自信的表現。
流量的焦慮來源于互聯網流量紅利期即將過去,很多以往的流量合作渠道都在自建電商平臺,加速對流量的變現。
而身為傳統電商的淘寶就是依靠販賣流量起家。在發展的早期,通過各種渠道合作來批發流量,然后用流量來吸引眾多的品牌方入駐,再利用各種流量分配活動將流量販賣給品牌方,以低買高賣來賺差價。
所以阿里對于流量的渴求才會如此的迫切,在今年的雙十一通過全網鋪天蓋地的廣告想要抓住紅利期的尾巴,以此來捍衛自己電商霸主的地位。
愈發混亂的電商大戰
今年的雙十一就像是春秋爭霸時期一樣,五個勢力在正在電商這個巨大的市場中互相蠶食地盤,其中新入局的抖音和快手等導流平臺已經不想再為淘寶輸血了,而是想要建立自己的生態閉環系統了。
在今年的10月份,激烈的競爭就初見端倪。
10月9號,抖音的官方平臺公布禁止第三方商品進入抖音直播間,這個舉動被外界解讀為抖音與淘寶的分道揚鑣。
在這一舉動之后,抖音就公布舉辦"雙十一寵粉節",分為10月25-29日、10月30日-11月11日兩個階段,正好對應天貓"雙十一"兩個促銷時段,挑戰意味明顯。
不過在前不久雙方還就廣告和電商兩部分達成了近200億的合作,所以作為上游流量供給商的抖音目前雖然還是與淘寶保持合作關系。但是隨著抖音小店的不斷完善,或許在明年的雙十一,雙方就是完全的競爭狀態了。
而同樣是以短視頻起家的快手在今年的雙十一則是將流量完全傾斜在了自己的電商部門,截取了淘寶的上游流量。
快手銷售額目前還未公布,但是單從頭部主播一場18億的數據可以推算出,今年的快手的銷售額與淘寶的差距肯定進一步拉近了。

而近年來在電商行業異軍突出的拼多多在雙十一就顯得極為低調,自去年加入雙十一,就沒有公開過銷售額。
但是拼多多對雙十一還是極為重視。雖然沒有復雜的養貓活動,不需要為了用券而湊一堆無用的產品,但是平臺直接將補貼的優惠力度擴大,贏得了很多消費者的心。
面對各種對手的奮力追趕,身為電商巨頭的淘寶有時也非常的疲憊不堪,難以招架。
在2021年阿里巴巴的獲客成本已經接近了400元,以流量批發販賣為主的阿里巴巴決定了其必須不斷搶占用戶量和用戶的注重力,這也造成了其需要不斷追逐新的流量。
在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阿里親自參與互聯網流量變遷歷程,希望在此過程中降低流量批發的成本。但如今流量紅利即將衰竭,阿里巴巴電商服務的下一個增長點到底在哪里?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8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