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高級產品經理揭秘(僅需5步,讓數據產品產生價值)
在一個企業內,一只數據團隊只會報表,取數、建模和分析是遠遠不夠的,對上,你的貢獻會被業務和前臺屏蔽,對下,云原生等等技術已經讓平臺運維變得更為簡單。

雖然現在數據中臺如火如荼,給了數據團隊名義上的機會,考慮到數據中臺的本質特征是業務化,但假如你連接觸前端的機會都沒有,怎么可能能建設好一個業務化的數據中臺呢?
很多數據團隊在企業內存在感不強,或者是老黃牛的命,是有其深層次原因的,并不會因為數據中臺的出現而有什么實質性變化,而只有數據產品才能真正解決數據價值創造很后一公里的問題。
從數據產品的性質劃分,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種是決策分析類產品,主要提供分析服務,比如BI報表系統、分析專題等等。
第二種是推薦投放類產品,主要提供營銷服務,比如營銷治理平臺,精準廣告投放平臺等等。
第三種是數據治理類產品,主要提供采集、開發、挖掘、運維及治理服務,比如數據治理平臺等等。
但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數據產品表現并不驚艷,很多企業對于BI和大數據差不多是一個印象,取數、指標、報表,平臺,很多大屏可視化一下,還有什么?
你會發現很多數據產品天生的基因決定了它只能做螺絲釘,做到極致也就是70分,其創造價值的天花板是很低的。
作為傳統企業,這幾年我們在數據產品的方向探索上還是比較多的,很近正好看到阿里的一張PPT,如下圖所示,感覺大家很終還是殊途同歸,發現了數據產品真正能創造價值的地方。
阿里提到的很多數據產品,無論是DataWorks,Dataphin還是OneService,都是偏后端的數據產品,它們其實屬于數據價值鏈的中段,而真正能直接創造價值的數據產品,則是上面圖示中的阿里媽媽、阿里小貸、觀星臺、生意參謀、黃金策、嵌入業務中臺等等。
而這些服務對象在任何一個企業都具有普適性,也就是說,通過打造為這些對象服務的產品,你的數據產品也許就找到了真正出口。我們應該努力回歸第一性原理,從直接能創造價值的地方尋找數據產品的機會。
下面筆者就結合阿里來談一談數據產品的機會和前途。
1、賦能治理者
阿里有觀星臺,其提到主要作為公司的健康晴雨表,分職分權的財報,這就是傳統BI做的東西,這是數據團隊在一個公司的基本面,使命就是確保數據及時正確,無他。
報表指標做到70分是比較簡單的,而從70到100是很難的,你的數據一般只能反映事實,很多做個相對固定的比較,而無法直接提供決策能力。這意味著即使你能在這個上面雕出一朵花,其邊際效益還是很低的,你幾乎很少有機會能通過產品的完善去影響老板的決策。
考慮到固定的KPI和報表的邊際效益很低,因此針對這類數據產品的創新,應該跟隨公司的業務重點變化去追求場景化的數據產品解決方案,基于數據中臺去快速打造。
比如阿里的雙11數字大屏就是這一類場景化的數據產品,但你要知道,它一年的生命只有幾天,但它發揮出了應有的價值,這就是場景化解決方案,你說它跟BI有啥本質區別,沒有。
其實每個企業都有這個尤里卡時刻,比如運營商每年有校園營銷,就應該考慮為校園營銷快速定制數據產品,為各類治理者方便看數提供更為便捷的針對性解決方案,不要嘗試用一堆大而全的報表指標去沉沒治理者。
以下是為校園營銷快速定制的數據產品,非常火爆,因為它適配了校園的場景,圍繞校園這個實體增加了實時指標、熱點地圖、校園信息等豐富的要素信息,這也許是BI的未來。
2、賦能合作伙伴
阿里有生意參謀,它這個產品是服務眾多的賣家的,因為只有賣家活得好,阿里的電商平臺才能活得好,因此他們之間是合作共贏的關系。
其實任何一個企業都有這樣一個合作生態,你的數據產品就應該盡力為這些合作伙伴去賦能,這個跟賦能自己的治理者沒有區別。
我們在感慨阿里生意參謀強大的時候,其實應該想到馬云說的那句話:相信只有別人成功你才能成功。
生意參謀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但我們有多少企業的數據團隊想到了這一點,在這個方面能走出 關鍵的一步?
3、賦能運營

上一篇:淘寶企業店比個人店流量更多嗎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