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晚間,京東發布了2020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
財報顯示,。其中,凈服務收入為321億元,同比增長53.2%,占總營收的比例也創新高,達到了14.3%。

相比于營收增速,京東的經營利潤同比僅增長12.4%至5.9億元,不及預期的8.5億元。四季度,京東的凈利潤為243億元人民幣(約37億美元),2021年同期為36億元人民幣,同比暴漲近7倍,財報解釋稱,上漲原因系“公司在股權投資市場價格上漲導致的凈收益增加”,也就是說,京東主要靠“炒”自己家的公司股票賺了錢。
去年(2020年)全年,京東總營收為7458億元人民幣,較2021年增長29.3%。全年凈服務收入為939億元,較2021年增長42.0%。2020年全年經營利潤為123億元,同比增長36.7%。凈利潤為493.4億元,同比增長315%,其中來自于股權投資等的收益達326億,占總利潤的六成以上。
由于業績超預期,京東美股盤前一度漲超10%。截至收盤,京東漲幅收窄至0.76%,總市值達9070億元。
“自營開放”是近一年來京東在零售業務上的主旋律,即一切關于自營的運營、數據和營銷等工具,都對第三方商家開放。
“去年,京東開放平臺的商家數量和續簽率有明顯的提升,同時,京東也清退了平臺內的一些低質低效的經營者。”京東集團CEO徐雷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
從具體數據上來看,去年第三季度,京東的凈服務收入就已經有了顯著提升,同比增長42.7%至228.2億,占總營收的比例也從11.9%上升至13.1%。來到四季度,京東的凈服務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達到了創紀錄的14.3%,增長53.2%到321.3億元。
不過,凈服務收入的占比提升,并非是開放平臺帶來的傭金及廣告收入提升,而是主要歸功于物流業務的快速增長。
去年全年,京東廣告收入增速僅為25.3%,相比之下,物流及其他收入增速達到了72.3%。四季度,京東物流的收入增長幾乎翻倍,增幅達到95.3%。
在凈產品收入部分,京東的大本營3C數碼和家電領域和傭金及廣告類似,也處在較低增速的階段,去年全年增幅僅為22.0%。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在一般消費品領域增速不俗,去年全年增幅達37.9%,這部分收入也是支撐京東總營收保持較高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另外,京東也在財報中披露了全年的GMV數據,2020年京東GMV達到了2.6萬億元,同比增長25%,與2021年24%的增速基本持平。
在電話會上,京東零售CEO徐雷介紹了京東的增長歷史和方式。他表示,京東很早是通過品類、圍繞“貨”進行擴張,在第二階段,聚焦人群擴張,吸引下沉市場、女性用戶等,現在京東在開始探索去中心化的業務發展模式,無論是向線下的拓展還是向全渠道方面延伸。
同時,徐雷也透露了京東零售業務未來的發展規劃,京東的“大本營”3C數碼、家電業務作為第一增長曲線,正在發展中的健康、工業品MRO領域是第二條增長曲線,仍在發展初期的創新零售、服務與技術服務等賽道則是第三增長曲線。
凈增新用戶1.1億,是京東財報中不可忽視的數字。京東表示,其中80%來自于下沉市場。相比之下,阿里、拼多多的新增用戶中下沉市場的比例是70%,這說明,京東對于下沉市場的發力更為有效。
去年12月,京東整合了一系列業務成為“京喜事業群”,包括社交電商平臺“京喜”、便利店業務“京喜通”(原京東新通路)和社區團購業務“京喜拼拼”以及京喜快遞。
此外,京東還通過業務合作和戰略投資,加強了在下沉市場的供給鏈能力。去年12月,京東公布7億美元戰略投資社區團購電商平臺湖南興盛優選。另外,7.98億港元參投了農產品批發市場運營商、香港企業中國地利集團,占股約5.37%。
隨后,今年2月,興盛優選又完成了由紅杉資本領投,騰訊、方源資本、淡馬錫、KKR、DCP、春華資本、恒大等跟投的30億美元的D輪融資,充足的資金讓興盛優選成為了幾乎優選一個可以和美團、滴滴、拼多多抗衡的創業公司。
談到社區團購,就不得不提京東的老對手阿里。阿里并非是第一個試水的互聯網巨頭,但卻是內部賽馬很為激烈的,除了對外投資的十薈團,餓了么、零售通、菜鳥、盒馬等都在原本業務的基礎上探索社區團購業務,雖多但不專。不過,據億邦動力報道,春節過后,主打社區團購的零小哇優選開始在河南三城上線。
隨著各大互聯網公司的隊伍逐漸齊備,社區團購即將進入更為激烈的競爭階段。
前段時間,滴滴旗下橙心優選、美團優選、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以及阿里參投的十薈團等均因為低價傾銷擾亂了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使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與其進行交易等原因被市場監管總局各罰150萬。
京東重注的興盛優選雖然未在處罰之列,但這個賽道并非坦途。不僅僅是因為平臺之間在資金、戰略、打法上的較量,也在于以往互聯網慣用的、靠低價爭奪市場的野蠻打法已經被官方命令禁止。
除了零售相關的業務之外,京東很值得關注的業務就是仍在進程中京東物流。
這是一個因虧損而被質疑多年的項目,如馬云就曾表示,京東物流“公司太重了,早晚會拖累京東。”
不過,馬云的預言并沒有成真。現如今,物流不僅是京東的一塊“招牌”,也有望成為京東的“搖錢樹”。
在2021年、2021年、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物流營收分別為人民幣378.73億元、498.48億元和495億元。其中,去年前三季度營收較上年同期營收的345.76億元增長43.2%。
同時,京東物流的虧損也在迅速收窄。2021年、2021年及2020年前9個月,京東物流分別虧損為人民幣28億元、22億元及1170萬元。
2021年11月,京東公布對外開放,隨后外部客戶收入占比不斷提升,從2021年的29.9%、2021年的38.4%提升至2020年前9個月的43.4%。
關于京東物流的開放性問題,去年8月,京東還因暫停接入申通引發熱議,對此京東給出的解釋是,淘寶從未答應接入京東物流,而在彼時,傳言稱阿里或將成為申通的第一大股東。
截至去年年底,京東物流在全國運營了超過900個倉庫,包含京東物流治理的云倉面積在內,京東物流倉儲總面積約2100萬平方米。
京東物流之所以能夠實現當日達或次日達,主要就是依靠這些數量龐大的倉儲,商家提前將貨備至京東的倉庫,消費者下單后從很近的倉庫發貨的“以儲代運”模式才能得以實現。

這是京東的優勢,同時也造成了京東在干線運輸上投入不足。為了補齊在空運、陸運上的短板,去年8月,京東物流以54億對價收購跨越速運,目前,京東物流擁有的620條航空貨運航線絕大部分都來自跨越速運。
效率增長上,京東物流在反映供給鏈能力的庫存周轉天數從去年同期的35.8天持續下降至33.3天,應付賬款天數也從54.5天下降至47.1天。
不過,對于京東押上重注的社區團購來說,京東物流的業務協同性其實并不高,原因在于冷鏈和常規的貨物運輸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此前的投入也較難復用。
除了物流以外,3月10日,京東集團旗下的提供基礎設施資產治理與綜合服務的子集團京東產發也獲得了來自高瓴資本和華平投資的A輪優先股融資,預計融資總額約為7億美元。
京東產發的目的是為京東提供融資租賃服務,即從京東手中收購部分現代化物流倉儲基礎設施,再回租給京東。截至目前,京東產發旗下兩只核心基金和開發基金的資產治理規模合計超過190億元。

實際上,高瓴資本已經不止一次地出現在京東系的各個項目中。早在2021年,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就給京東投資了3億美元,這是當時國內投資界的很大單筆投資之一。另外,張磊也主導了京東與騰訊的合作。
2021年2月,高瓴曾領投京東物流的25億美元融資,幫助京東開展供給鏈和物流渠道優化,這也成為中國物流行業很大單筆融資,京東物流投后估值為134億美元。在京東物流的招股書中,高瓴資本旗下HHJLHoldingsLimited持股2.9%,如按照目前市面上普遍認定的400億美金估值計算,高瓴資本可獲得約3倍的回報,獲利約50億元人民幣。
除了京東物流外,去年8月,京東健康也與高瓴資本就B輪不可贖回優先股融資簽訂了很終協議。高瓴資本的投資額超過8.3億美元。
京東正處在IPO收獲期,零售、物流、科技(京東數科與AI、云業務合并成立的子集團)、健康這四架馬車中,除數科暫緩外,其余業務已經或即將。
但就在之前,京東系的高層們也迎來大動蕩:京東物流原CEO王振輝因個人原因離職,京東數科原CEO陳生強則擔任京東數科副及京東集團幕僚長,疑被“束之高閣”,原京東三大高管僅剩徐雷一人把握實權。“劉強東復出”的聲音開始浮起。
如今,京東物流CEO由京東集團原首席人力資源官余睿擔任,京東數科CEO則由京東集團原首席合規官李婭云接任,他們會如何續寫京東故事,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7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