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工業產品的采購90%以上依然存在于線下。二十年前,國內就有人發現了工業+互聯網的商機,開始了工業品電商平臺的建立,目的是通過專業運作,以去中間商低價優勢、供給鏈整天線貓勢,提供一站式工業品采購平臺,方便客戶物流配送,利于企業成本管控。但為何至今都銷聲匿跡?甚至還有一些從業多年的企業采購人員從未在工業電商平臺這一渠道進行過選擇。

而今,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前仆后繼地踏上了工業電商平臺的建立,甚至包括阿里巴巴(平臺電商)、固安捷(垂直電商)等知名企業,試圖在互聯網+的大時代下工業品電商,率先搶占先機,獲取“產業互聯網”新機遇。創業之路,路險且艱,諸如歷史比較悠久的2004年創立的艾馳商城,希望像淘寶一樣“企業再無難做的采購”,自成立以來便不溫不火,但相比于泯沒于歷史長河的創業先輩們來說,已經彌足珍貴。現在的工業電商B2B平臺多達上百家,略有名氣的純粹工業品電商平臺像2021年產業人陳龍創立的震坤行MRO工業超市,采用制造服務業的“一站式工業用品超市”概念,通過多品牌代理商批發,為企業客戶提供便捷式采購服務;2020年互聯網人楊寧毅然辭去慧聰網董事兼總裁職務,創立佰萬倉B2B2C工業品電商平臺,針對中小工廠用戶,挖掘采購數據,進行優化分析,提供一對一解決方案,實現降本增效;2021年,央企中國石化旗下易派客工業電商平臺正式運營,提出SC2B概念,即供給鏈對企業,而今累計交易金額已過千億,堅守初心全面踐行“讓采購更專業”戰略;還有諸如環球資源、中國制造以及較小的京東、西域、優螞、指南者等太多工業品電商平臺,不勝枚舉。
如此之多的工業品電商平臺進行PK,未來必將進行優勝劣汰,但究竟能否規模性替代企業線下采購,層層篩選淘汰很終誕生出遠超淘寶市場規模以萬億計的工業互聯網+的巨頭,短期內仍然是個未知數。工業品電商平臺優勢太多,產業互聯網人不知者少之又少,這里便不做細述,只講其劣勢;個人認為工業品電商平臺想如同淘寶一樣普及,其中難度至少有四。

其一,工業品電商平臺真的能夠去中間商降低成本么?首先,國內工廠第三方平臺直營這一概念尚未完全普及,很多產業互聯網人依然在此不斷努力,而相對專業的中間商卻清楚地熟悉到了這一問題,故而平臺上中間商依然活躍。其次,國內工廠部分 關鍵性物料依靠進口,而平臺為了吸引客戶資源,拿到國外知名品牌中國代理權,大多只能通過中間商來打響平臺知名度,只不過可能由城市代理上升到區域代理或者中國代理,相對而言價格及貨期會略有降低,并不會完全去中間商,且平臺發展后期更會成為很大的中間商,這又如何做到去中間商呢?
其二,工業品電商平臺真的能夠將供給鏈整合么?首先,不同于消費者淘寶,工業品采購決策鏈比較復雜(并非個人決定),對未來供給商服務的穩定性勢必提出較高要求,平臺供貨商如何保證穩定?且采購物料需求差異性很大,平臺信息如何做到完善?這都是問題,一站式采購服務目前不過一個理想口號而已。其次,平臺中供求信息冗余,且多數供貨方不會對平臺信息進行實時更新,如此造成企業采購審核信息太過繁瑣,實時庫存誤差頗大。再者,對于國標產品,平臺整合購買相對方便系統。而對于非標產品或者加工件工業品電商,種類繁多,各種企業要求不一,平臺上無法推薦,依然需要企業線下自主發掘。很后,即使真的能夠對一家企業進行系統化一站式服務,那企業產品技術目錄便如同公開,還有何秘密可言?

其三,工業品電商平臺真的能夠完善且便于物流配送么?首先,貨物如經電商公司流轉,物流效率勢必低下,針對貨期的各種上下游交易糾紛很難避免;其次,如部分物料企業急需,有時會同供給商溝通,調整空運,而平臺在該項服務的物流及時性上如何多次給出保證?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