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似乎每過那么幾年就會有一次潮流上的轉變。12年前是智能手機,10年前是平板電腦,再之后是VR等智能穿戴設備,而這幾年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當然不是太生疏,我們平常使用的手機上基本上就有語音助手,其表現的優劣基本上就可以等同于手機的智能化程度的高低。
但是,在人工智能領域角逐的可不只是手機行業,制造業、家電行業、科技企業,所有我們能夠想到與人工智能搭得上邊的,我們都可以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看到它們的身影。在人工智能發展的同時,另一個概念IoT(物聯網)也變為了AIoT(智聯網),將AI與物聯網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落地,比如智能家居、自動駕駛、聰明醫療等等,只要是人與人簡單發生聯系的地方,就是AIoT可以運用到的場景。
在AIoT發展的背后,是那些在AI操作系統、人工智能開放平臺上不斷深入的科技公司。以消費者個體很簡單接觸到的智能家居為例,智能音箱是這一生態中目前很重要的一環,也是大部分AI開放平臺很看重的入口產品,除了為合作伙伴提供解決方案之外,自己也會推出、或者聯手合作伙伴推出智能音箱產品。目前國內的智能音箱格局基本已經形成了百度小度、阿里天貓精靈、小米小愛音箱為主的三分天下格局,其它平臺的存在感雖然也有,比如在國內采用叮咚方案的索尼LF-S80D,但遠不如前三者那樣強。
當然,AIoT的落地并不是只有智能音箱成為入口就能輕松實現,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電廠商能夠接入到不同的平臺中來。從目前來看,國內的幾大家電廠商在智能家居上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卡薩帝的高端成套聰明家電理念。所以,即使智能家居在中國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但發展速度并不快,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現在能夠接觸到的國內幾大主流AI開放平臺,仍然僅限于智能音箱這類產品上。

從智能音箱管中窺豹
筆者在之前曾經體驗過4款智能音箱,分別是小度在家1S、天貓精靈方糖、小愛音箱mini和索尼LF-S80D。小度、天貓精靈、小愛音箱采用的都是各自品牌的方案,而索尼在國內采用的方案咱們提到過來自于叮咚,它背后的靈隆科技是由科大訊飛和京東聯合出資成立的。
假如我們要來評斷一款音箱或者說是一套方案是否足夠智能,但從體驗上來說似乎不夠全面,但卻很貼近我們的真實情況,因為我們所有對智能音箱下達的語音指令,在智能音箱的系統中都需要經過大量的計算,無論是云端計算還是邊緣計算。
從四款產品本身的體驗上來說,在遠處喚醒的能力上小度在家1S作為領先,剩下三款音箱相差不大。家居環境是比較復雜的,空間有限簡單混響,而且有時候也簡單產生較多的噪音,簡單干擾我們與智能音箱之間的交互,這時候就需要智能音箱通過麥克風陣列進行聲音的錄入,隨后通過信息分析將用戶的需求從大量的雜音中分離出來,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
高頻詞的分析目前來看更多地依靠于邊緣計算,因為用戶需要更及時的反饋,這一點來說,索尼LF-S80D是比較落后的;在不進行聯網的交互場景中,也會更考驗平臺本身的智能化程度,目前來看這四大音箱都只能算一般,并沒有誰顯得比較突出。
多模態的交互表現,四款音箱現在還處于未開蒙的狀態。假如我們平時是兩個人在日常中溝通對話,那我們就能從動作、表情乃至是氣味來獲得信息交互。很顯然,現在的智能音箱都停留在語音交互上,這是產品形態所限制的,但是經過了好幾年的發展,我們也并沒有看到其它消費級的類似產品出現,證實在大部分平臺眼中,智能音箱仍然是當前很合適的解決方案。
假如以“真·智能”這個標準來衡量四大智能音箱背后的方案和平臺,它們沒有一個是合格的;但假如從產品的體驗上來看,小度在家1S無疑是很為輕松的,姑且認為它的智能化程度很高。

四大平臺的進度
幾大平臺的進度可以說是比較“參差不齊”的。在我們的印象中,百度的AI是這兩年活躍度很高的,在搜索引擎業務明顯有些乏力的情況下,百度的業務轉型思路在開始做AI的時候就應該已經確立下來。到如今,百度的AI布局已經覆蓋到了基礎能力層、平臺層、內部體系應用、外部商業交付層和應用場景等五個方面,擁有自己的AI芯片、人臉識別、自然語言理解、語音識別等多項能力。
目前百度AI正處于高速商業化的階段,覆蓋了佳通、金融、醫療、教育等多個行業。我們熟知的小度助手可能是這里面讓我們感知得到變化很為明顯的,除了本身的智能化深入之外,小度助手的商業化從VIP會員到付費技能,可以讓消費者去解鎖更多的優質內容。這里多提一下內容方面,從之前的產品體驗來看,百度確實是很豐富的的,而且目前百度仍然在不斷引入更多的洗呢呢絨,比如在7月22日百度領投“凱叔講故事”,繼續豐富兒童教育內容。
自動駕駛的進度應該不用筆者多說,目前正在形成閉環。據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的高管介紹,百度和某品牌打造的中國首條L4乘用車前裝產線已經正式投產下線,并且李彥宏還公布自動泊車方案已經有來自多個車企的訂單。
此外,百度還有助力全產業AI應用落地的深度學習平臺“飛槳”,在工業、農業、城市規劃、金融等行業都已經有落地案例。在商業化進程上,百度AI雖然還是難以扛起營收大旗,但已經能夠為百度帶來可觀的收益。
和百度通過小度助手、自動駕駛以及百度智能云三駕馬車,在商業化道路上齊頭并進的勢頭不同的是,阿里巴巴在AI上的發展似乎更看重技術的積累,在很近幾條阿里巴巴披露AI技術重大進展的消息中,都是“攻克了XX難題”的口吻。在阿里巴巴的AI發展道路上,語音智能、語言技術、機器視覺和決策職能以及實體AI芯片將會是很主要的幾大核心。
在起步較晚的情況下,阿里巴巴成功超車,在40多項AI前沿技術研究上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從飛天系統、異構計算等底層、到數據處理引擎Maxcompute、機器學習框架的中間層,再到前面提到的各種算法模型、阿里巴巴業態中本身的應用落地,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成整的機器學習系統。
不過,阿里巴巴目前的思路還是通過“被繼續”滲透到各行各業中,目前阿里的AI技術能為阿里、為行業帶來多少價值還處于探索階段,并沒有固定的標準去衡量AI可以為阿里帶來的效益。
小米對于智能家居的野心顯而易見,“小愛”今后也會充當起勾連整個家居生態的核心人物。不過,小米本身對于技術研發的投入在國內算不得太高,還要勻很大一部分到家電、消費終端上去,所以我們目前還是只能看到小愛同學簡單地控制家里的小米生態家居產品,或者是自己一個人玩,從技術發展和商業化程度上來看,也就只有智能音箱的銷量還能入得法眼,但都不如百度和阿里巴巴。
叮咚背后的京東和科大訊飛從之前定下的營銷計劃來看,它們的核心仍然落在“語音”上,平時關注過叮咚的朋友應該知道,它基本沒有在近兩年掀起什么浪花,甚至還有不少人在詢問網友“靈隆科技”是否已名存實亡。
寫在很后
從技術領先的角度來看,阿里巴巴暫時處于比較領先的位置,不過因為阿里目前還處于“被集成”的階段,AI的布局影響還未開花結果。反倒是百度憑借專攻智能云、自動駕駛和小度助手,在商業化上先行一步。至于小愛和叮咚,大概現在還在自己的世界里面玩。
AI的商業化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通過AI+戰略實現落地,這種方案周期一般比較長;一種是傳統產業引入AI技術進行優化,這涉及到的行業更多,工業制造、大家電等都是比較常見的例子,由于本身技術迭代的關系,所以第二種方案的商業化進程會比較快,因為它一般會伴隨產品同步推出。
目前來看,國內較為領先的阿里和百度都是采用的第一種方案。假如從消費者的應用角度來說,目前已經在兩個領域開始結果的百度無疑是走在了前面;但阿里的優勢主要在于技術鋪開面廣,涉及行業多,一旦方案成型就是規模商業化的很佳時機,到時候說不定又會來一次“彎道超車”。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6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