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給許多行業正常生產帶來嚴重的干擾,甚至是沉重的打擊,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也給我們思考行業發展創造了機會。疫情爆發和互聯網人工智能時代的社會發展大趨勢的偶然碰撞,開啟了一場新的創新運動。教育行業也不例外,新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之后,中國開啟了人類歷史上很聲勢浩大的全員教師在線上課運動。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天線貓SEO軟件很浩大的教師教育創新實踐。

當前,教育信息化在全球范圍內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正日益顯現。這場“教育革命”的很顯著特征是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雙重變革”。在此過程中起要害作用的是教師,而目標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育模式變革必須利用信息技術的很新成果,對教與學進行“流程再造”,“生態再造”,建設“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個性化學習環境。
“教育+互聯網”將拆掉學校的圍墻,徹底打破學校的封閉狀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本質是信息傳輸的量的增加和質的飛躍。傳統學校作為知識生產機構,因信息傳輸障礙的打破而失去優勢,反過來,學校需要從學校以外汲取更多的資源才能維持作為教育機構,作為創新源頭的優勢。在這個過程中,甚至不是被動地被互聯網技術拆掉圍墻,而是需要學校積極出動地拆掉圍墻,打破自我封閉,積極整合社會資源,為學校發展所用。
融合互聯網技術是教師教學的必然宿命。前一段時間還有報道說教師為了防止學生玩手機,逼迫學生自己把手機砸爛的事件。極端的手段暴露的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時代到來時的焦慮和手足無措,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應對這一新的命題,于是我們就用很原始很粗暴很野蠻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想一想這和清末慈禧太后拒絕使用火車出行何其相似。科學的發展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信息化就像空氣一樣彌漫于世界的角角落落,我們無法回避,因此只有勇敢面對。積極主動的融合信息技術,為我們所用,惟其如此,我們才能在這種必然中爭取很好的宿命。
學習方式的進一步個性化。在今天的環境下,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自主選擇教師和課程,名校名師的錄播課和直播課越來越豐富;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想學習的學科,必修和選修,課內學科與校外綜合實踐等等,為此,我們的高考也不得不適應這種發展趨勢,讓學生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學生通過互聯網可以實現學習場所的移動化學習,可以在家,也可以咖啡館或者任何一個自己覺得舒適的地方,通過視頻參與學校正常的上課。
上一篇:2021中國互聯網安適峰會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5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