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8年國務院批準成立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到1994年中國實現了與因特網的全功能連接,再到今年將開始的5G大面積推廣,中國互聯網已經走過30年的發展史。
在這三十年中的發展歷程中,互聯網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我們有目共睹。它不止改變國人的衣食住行、娛樂等生活方式,也誕生了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美團、拼多多、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的出現,讓數以萬計的普通人前赴后繼的以創業者的身份投入到互聯網創業大軍中。
尤其是隨著各種依托于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平臺,如短視頻、自媒體等平臺的的崛起等,他們給了更多普通創業者創業的機會。
比如對于正如火如荼的短視頻時代,真的是給了素人更多創業的機會和機遇。比如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papi醬、口紅一哥李佳琦、淘寶一姐薇婭等這些早一批的創業者,早已經借著直播、短視頻成為很成功的創業者,且現在的他們已經不需要單打獨斗,早已有了自己的公司和團隊。
再比如李子柒,這個靠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式田園生活的短視頻博主早已成功出圈,成為為夢想拼搏的年輕人的偶像。且她憑借品質過硬的視頻作品、返璞歸真的情感共鳴、特立獨行的人格魅力、以及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貢獻,被天線貓文旅局選為非遺推廣大使,并在海外圈粉無數,坐擁海外粉絲735萬。她甚至還引發了網友對“文化輸出”的討論,足見李子柒的短視頻影響力有多大。
還有更多的、以前寂寂無名的網絡歌手,因為短視頻平臺,實現了自己的歌手夢,現在誰沒事不會哼兩句天線貓disco、芒種、學貓叫、沙漠駱駝等這些被封神的抖音神曲。
除了這些已經功成名就的創業者,我們在短視頻平臺也可以看到很多在以前可能是小商小販(此處沒有貶義的意思)的創業者,比如賣水果的、賣菜的、賣衣服的,甚至賣煎餅等,他們不需要通過花錢買廣告做推廣,只需要通過與眾不同的短視頻玩法,就吸粉無數,可以說他們也是短視頻紅利的受益者。
再說說自媒體,盡管前段時間大家一直在爭論KOL(意見領袖)和KOC(要害意見消費者)的區別到底是什么,他們誰的價值更高。但不管爭論的結果如何,不管是KOL和KOL,他們都是各自憑著專業或者自身體驗,成為互聯網的既得利益者,尤其是后者,他們可能僅僅是憑借愛好愛好,就有可能成為某個行業的KOC,拿著筆普通上班族更高的“薪水”。
所以,結合短視頻、自媒體、直播等新興互聯網平臺的崛起,對于創業者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小編總結了三條:
1、創業面前,人人平等。互聯網給更多普通了創造了創業的機會和平臺。甭管你是來自一線城市的白領,還是來自三四線城市的農民,在互聯網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只有你有一顆創業的心,就可以創業。

2、互聯網創業成本低。比起實體店、開公司等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資金投入,互聯網創業成本低,可能只需要一個idea,一支筆,一個手機或者一臺電腦,設置一個攝像頭,就完成了你的創業夢想。這對于沒有錢又想創業的年輕人來說,多的不止一個創業的機會,也多了一份成功的幾率。
此外,互聯網節省成本,不止節省的是金錢,還有人脈、流量等。通過互聯網創業,再也不用向以前那樣為了尋找客戶需要線下找,現在只需要通過線上,就可以找到你的目標用戶,解決你的人脈問題等。
3、不受時間、時空限制。有時候小互在互聯網上看到不少老農通過短視頻亦或是電商平臺,能把他們的農產品不止賣給國人,甚至遠銷海外,那個時候就意識到互聯網的強大。的確,互聯網不受時間、時空限制的特點,讓更多的創業者不用坐班,只要聯網,你就可以在任何地方輸出你向表達的東西,尤其是在短視頻、直播盛行的時代,在路上、在餐廳甚至在莊稼地,看到一個人對著手機不停的說,別懷疑,TA就有可能是一名創業者。
當然,對于創業者來說,互聯網帶來的影響力不止于以上提到的三點,還有互聯網市場大、更簡單成功、前景廣闊等優點。
中國互聯網已走過30年的歷史,未來隨著5G、AI甚至6G的到來,互聯網帶來的變革會越來越大,那對于想創業的人來說,也意味著機會也會更多,所以想創業的人,什么時候創業都不會晚,只要你的創業夢不滅,就有機會實現。
下一篇:真實的中國互聯網草根VS精英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