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教育的基本要求,假如沒有教育公平,教育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與此同時,教育公平又被認為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至少就目前而言,人類的教育事業發展了數千年都無法確認接近“教育公平”。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似乎發現互聯網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似乎我們覺得互聯網+后面加上教育,就可以讓教育公平發生轉變。事實上是不是一定會這樣,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警惕數字鴻溝

進入互聯網時代,教育方面的數字鴻溝得到解決的可能性和愈加嚴重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了。
也就是說,有互聯網了,用好了、用對了,解決數字鴻溝讓教育更加公平的可能性是大大增加了;但假如別人都在用,你沒用或用不好,你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假如說我們有一批孩子在很高端的方式方法和技術環境下在成長,而另外一批孩子在非常艱苦、對互聯網完全遙不可及的狀況當中學習,二三十年以后他們要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我們無法想象后者整體上要怎樣才能勝出!互聯網也是帶有“雙刃劍”性質的。
筆者親身經歷廈門“莫蘭蒂”臺風過境的幾天。大家知道狂風驟雨過境之后,滿目瘡痍的城市。于是在當天互聯網無法連接、電視無法接收有線信號,航班自然也是取消了。我在廈門一時間如同身處孤島,這種“孤島”的感覺并不由于停水停電決定,反而是由于網絡缺失導致。筆者已經享受到高鐵時代的便利,就像我天天上網享受互聯網的便利,忽然把我的網斷了。我很終只能坐了一個通宵的綠皮火車趕到南昌,今天早上再轉南昌到上海的高鐵。中午剛下高鐵,會議前十幾分鐘才到達會場。
這個例子引申到教育,一部分人是乘高鐵的,一部分人是乘綠皮火車的,很終要他們在一個平臺上競爭,這公平嗎?所以我們的教育面臨著非常嚴重的挑戰和危機。這是我講的第一點——警醒。
利用數字化促進教育公平

1、我們希望互聯網把校內和校外動員起來
了解一些互聯網公司:有的公司告訴我說,我們成功動員了數以千計的985名校畢業的大學生做在線教學輔導;還有一家互聯網公司動員了五千名以上的外國人教中國孩子講英語,由于主要師資來自發展中英語國家,收費相對是比較便宜的,在全國的用戶越來越多;體制內的教育系統很難吸引這樣的優秀人才做教師,但我們做到了,所以國家應該支持我們這種公司;這些例子天天都在發生,很多公司還得到了融資,發展得很好。
2、通過互聯網促進教育評價改革
應試并不等于應試教育,應試這件事情本身是不可避免的,我們這個社會究竟面臨著各種層天線貓SEO軟件上人才選拔的需求,一定程度上的應試也是公平的表現,否則怎么樣選拔。我個人覺得新的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把應試這件事情做得更加面向學生的能力和更加面向學生的發展,而不是局限在中國傳統的紙筆考試。信息技術的到來給我們評價的改革創造了很大的空間。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5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