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從2021年起,在全國率先探索養老服務“聰明模式”:一只呼叫終端,一個服務平臺,就能為老人及時提供緊急救助、生活服務、精神慰藉等服務。今年初,全市正式啟動新一輪“聰明養老”項目,首批6家服務商入選市級“聰明養老”服務商資格庫,搭建了統一的智能監管平臺,開通了“96345100”服務專線。
“沒有大礙了。老人摔跤是大事,幸虧你們及時發現。”聽到醫生這么說,小陳吁了一口氣。他有點赧然:“是我爸自己按鍵求助的。”
就在二十分鐘前,家住近江花園二園的老人陳德政忽然從樓梯上摔下來,當時四下無人。忍著疼痛,他按下了隨身攜帶的“聰明養老”終端上的紅鍵。話務員朱雅靜接到電話后,立即把老人的情況向120急救中心反映,并同時通天線貓陳老的兒子。過程中,朱雅靜一直追蹤詢問進度。一小時后,她再次進行回訪,進一步確認老人狀況。
一個緊急突發事件在這樣嚴謹的流程中迅速化險為夷,正是杭州新一輪“聰明養老”服務的縮影。新一輪“聰明養老”服務強化了應急救助服務,新增對孤寡、獨居老人的主動關懷和尤其時段的助急內容。
在杭州,當居家老人突發意外,按一下呼叫器就有人上門提供緊急救助;失智老人意外走失,隨身攜帶的智能定位器能幫助家人及時查詢到老人的當前位置;老人有生活護理、家政服務、水電維修、上門送餐等方面的需求,一個電話就有人上門服務。突破傳統居家養老瓶頸,插上“互聯網+”翅膀,杭州“聰明養老”2.0時代已經到來。

互聯網+實現養老的“私人定制”
在上城區不少社區,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老人胸前掛著一個毛線袋兒,有的老人眼鏡盒不離手,說是用來裝手機的,紅紅綠綠很是喜慶;在拱墅區,失智老人手腕上都戴著一個綠色的防走失手環,不僅有監護功能,內側還有一個ID編號,就相當于老人的身份證一樣,可以幫助失智老人不再走丟。

今年1月,杭州統籌實施新一輪“聰明養老”綜合服務,推進“聰明養老”項目轉型升級。以公開招標方式產生了市級“聰明養老”服務商資格庫,援通、友康、藍谷、在水一方、高厚和公羊會(聯合體)、天闕和元墅(聯合體)等6家單位入圍,這些服務商通過建信息服務平臺、發智能化終端,為老年朋友提供三類共13項服務,杭州的老人憑借免費領取的設備,輕點按鍵就能享受“聰明養老”服務,目前服務已在主城區全面鋪開。
“我們在努力探索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打通養老服務‘很后一公里’。”杭州民政局副局長楊英英說,杭州正在著力構建服務多元化、響應智能化、治理績效化的“聰明養老”新格局,以實現便捷高效地為老年朋友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養老服務。“此次轉型過程中,杭州還在全國率先開放養老服務市場,吸引了來自其他城市的力量投入。上海友康就加入了陣營。”我們在上海已經做了6年,正在杭州投入兩個分中心建設。“友康負責人說,杭州”聰明養老“前景非常好,他們將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并完善應急預案,必要時會調動上海團隊進行支援。
響應快“一鍵通”應急救助平臺
“我媽病重,在市三醫院住院好幾天了,想找個師傅理理發,可是沒人愿意……”這一通來自延安新村的電話,幾乎帶著哭腔,急切得讓人動容。
1月24日,援通接到這通呼叫后,馬上聯系到理發師傅阿佳趕往醫院,為老人理發。當時,老人身上插滿救護的各種管子,身上散發著長時間臥病在床的異味。“真的謝謝你們,我媽平時很愛干凈,我們不忍心看到她蓬頭垢面的樣子。謝謝你們幫我們完成了心愿。”子女們連連道謝。
去年除夕夜,家住杭州拱墅區左家新村、今年已經82歲的顏丹青老人家里忽然斷電了。老人情急之下只能通過剛剛領到的智能手機緊急呼救。此時,家政公司下班了、家政服務人員也回家過年了,但24小時值守的公羊會志愿者始終在。不到半個小時,公羊會會長何軍帶著“小黃人”志愿者從萬豪酒店打包了兩只剛出爐的披薩餅馬上直奔老人家中。
不僅電路修好了,披薩還熱氣騰騰,老人全家從一臉驚愕到欣喜不已。“我知道今晚他們全家一定覺得很暖和、踏實。”參與這次服務的公羊志愿者說。
1月30日晚上,張洪達老人電話聯系在水一方服務平臺說:“家里忽然停電,需要助急服務”。話務員具體核對了老人地址等信息,通過平臺派單給在值統保中心的工作人員。維修工黃平接單后,20分鐘內趕到老人家中進行了緊急維修,排除故障,接通了電。維修結束后,黃平對平臺匯報了維修過程、結果以及對維修現場進行拍照。
“聰明養老”綜合服務平臺就像一個“貼身保姆”,不少老人已經習慣把手機壓在枕頭底下、放在床頭,看得見、摸得著、更安心。
“我和老伴今年都78歲了,腿腳也不太方便,平時買菜燒飯還行。但是碰到要爬高換燈泡擦玻璃這樣的體力活,我們挺犯怵的。不過現在只要在手機上按一下,就會有服務人員上門來幫我。”江干社區的裴阿姨說著,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
服務多元化“叫得應”的生活服務網絡
3月7日,家住拱墅區勝月院的老人徐月珍撥通了天闕服務平臺電話,詢問是否有就醫幫助。天闕公司服務人員上門后發現徐月珍患有子宮癌中期,每月需到省中醫院復查并配藥,老伴兒老年病較多,記性較差,腿腳也不太方便,兩人都存在就醫困難。根據老人實際情況,天闕開展了陪同就醫服務,不收取額外費用,并將老人列入了主動關懷老人的名單。
“聰明養老”不僅讓老人享受到了服務的便利,更極大擴展了老人的精神空間,讓他們遠離“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精神孤島。
服務商中,高厚智能科技公司聯合了公益組織公羊會的力量。公羊會“小黃人”忻怡在為上城區江韻園王冠揚老人上門服務時,被老人“留下”拉起了家常。親切愉快的言談間,他驚喜得知,王老先生竟然是中國“兩彈一星”的試飛員,全國二級英模,為航天事業作出過杰出貢獻。對服務滿足、與服務人員相談甚歡的老人,還專門向習總書記寫了一封感謝信:“習總書記非常關懷我們老同志,杭州為老同志發放智能產品,提供服務,這是首創。我衷心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愛。”
目前為止,平臺基本已具備三大類服務。一類服務內容以“助急”為核心,在保留上一輪緊急呼叫、親情通話的基礎上,強化應急救助服務,新增對孤寡、獨居老人尤其時段的“助急”和主動關懷服務內容,老年人無需付費。
二類服務具體有“七助”,包含“助急”、“助潔”、“助餐”、“助醫”、“助浴”、“助行”、“助聊”等內容,服務商主要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服務面向所有老年人,并提供優惠價格,由老人自行付費。
這些服務背后的資源從何而來?以藍谷科技為例,主要依靠自有團隊和簽約信譽好、業務佳的服務商家來實現。“碰到濱江及大江東的偏遠社區,我們還會整合社區四面的商家,就近進行救助。”藍谷科技負責人吳玉梅說。
除了上述兩類外,還有第三類具有區域特色的“定制”服務,服務商會整合區域為老服務資源,向全區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推介所在區域政府購買服務及公益服務內容。老年人可無償或低償享受服務。

下一篇:工業互聯網的新風口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5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