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至今也就 20 多年歷史,其歷程有如《冰與火之歌》般魔幻,風云幻化之快讓人無暇細想,風口上的豬,也許下一秒就成了豬排,競爭之慘烈有如喬治·馬丁在寫劇本,隨時領方便,像第七季開篇同盟軍強大的龍媽,頃刻間就成了孤家寡人~
來源 | 港股那點事(ID:hkstocks)
文 | 啊咪老師
一條“狗”——即將赴美 的搜狗,很幸運,也很巧合地幾乎見證了整個中國互聯網的競爭史。
2004 年,那是個意氣風發的年代:中國互聯網還沒有BAT這樣的巨頭,大家草莽英雄,不問出身,不消站隊,也互不平氣。學霸王小川背著“滅掉百度”的使命,在彼時門戶大佬張朝陽的授意下創建了搜狗。
在動蕩的互聯網世界里,能如此從一而終,在大公司下鞭策一條業務線,做大做強做獨立做 ,在上有老板,外有勁敵的配景下,縱橫捭闔,不忘初心的走到終點的不久不多。
13 年來,王小川生于清華長在搜狐,抗百度擊奇虎,斷舍阿里聯姻騰訊,一人一“狗”罷了。
經過 13 年的博弈,大股東是騰訊,控制權是搜狐,辦理權是王小川,這樣極其罕見的一個奇葩公司治理架構下,搜狗終于頑強的結束反圍剿,走上新的征途(美股IPO),然而這個中國互聯網上聞名的變量,也見證了中國互聯網走過的光輝歲月。
一、草莽英雄時代
2003 年,張朝陽給了王小川一個任務:“給你六個人頭咱們把百度滅掉”。
六個人干掉百度?站在現在看,這個指令就是腦子進水。但事實是,阿誰時候,BAT都還在各自板塊中廝殺,沒有走出后來絕對的領先優勢,張老板覺得給幾條槍就足可以擼百度了...

那一年,騰訊推出QQ游戲,并以其VIP辦事收取用戶費用,終于走入對的軌道,同時期還在斗MSN。
那一年,做著B2B外貿電商的阿里巴巴,調轉槍頭,創建網上購物平臺淘寶網,對杠ebay。
結果 25 歲的王小川帶領著 12 個大學生兼職員工,只用了 11 個月便研發出了搜狗搜索引擎( 2004 年)。這個速度已經很快了,但是奈何巨頭更快。 2004 年騰訊港股 , 2005 年百度赴美 , 2007 年阿里巴巴港股 ,三巨頭 后,在本錢的鞭策下迅速的掃清了各自領域的競爭對手,建立領先優勢,搜索、社交、電商,三座大山日漸聳立,騰訊、百度都為投資者帶來了幸福的回報,而阿里巴巴則在港股投資者中留下深深的暗影...
而有趣的是,三巨頭也恰好誕生于中國經濟很為活躍的三個地區:百度(京津冀)、阿里(長三角)、騰訊(珠三角),假如當年三巨頭的出生點位發生變革的話,對當下經濟格局又有多大影響呢?
在蠻荒時代,草莽英雄的廝殺中,勝利很終是屬于All in的選手。廝殺太慘烈了,標的目的都是看得見的,機會也相對是平等的,大家的對手更多的是國外的老大哥,國內創業者比的更多的是運營能力,是當地化的能力,All in打贏國外的老大哥,回過頭來收拾戰場就相對輕松了。
中國互聯網的叢林法則是:唯快不破。

只要快,啥手段都沒問題,而有掣肘的搜狗又如何跑得過那些All in的選手?憋出搜狗輸入法的王小川想出了一套流量繞地球一圈的策略:「三級火箭」模式——輸入法、瀏覽器和搜索...
然而現實就是, 2008 年,五道口搜狐大廈,王小川正琢磨如何說服老板張朝陽,不再反對他為推進搜索業務而做瀏覽器,忽然辦公室門開了,一個王小川保舉進公司的人進來對他說,「老張親口跟我說,搜索以后你不消管了,由我負責」。
那一年,王小川 30 歲。
作為 90 年代兼職Chinaren就拿 8000 元工資,并在 27 歲( 2005 年)就做上搜狐公司副總裁的王小川,不說巨富,財務自由基本是可預期的,有成功項目背書,出來單干完全沒壓力,居然在這樣徹底的否定下沉得住氣,繼續留在搜狐,用游擊戰推進「三級火箭」真的很神奇。同時代的很多巨頭的高管都出來單干,不但僅是股權(收益)的問題,而是公司姓誰?要害時候聽誰?雖然故事的很后,王小川還是說服了老板,但是時間窗口就這么錯過了,隔壁360,工具-瀏覽器-搜索的「三級火箭」也射起來了...
家犬是跑不過餓狼的,這就是殘忍的現實,而這個早期的案例,也基本揭示了后面BAT三家分化的核心原因。
這個中國互聯網的莽荒時期,像極了群雄并起的東漢末年: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5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