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近,網上流行起了一個“垃圾清理挑戰”:找一個你覺得需要維護和清理的場地,先拍下照片,然后你把它打掃干凈,再曬上清理后的照片。在一個互聯網無所不“加”的時代里,“垃圾清理挑戰”給公益植入了互聯網基因,給環保活動帶來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伴隨著社會變遷,老百姓對環保的認知也在不斷深化。從不亂扔垃圾到垃圾分類,再到“垃圾清理挑戰”,環保也有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過程。在通常的情況下,垃圾清理都有環衛工、清潔工來完成。只不過,總有一些地方的垃圾處于被忽視的邊緣地帶。面對這些垃圾,究竟是“無視地走過”,還是通過自己有所作為,將它打掃干凈,折射出人們不同的“意義之網”。通過親歷而為的角色體驗,人們能夠更加理解清理垃圾的艱辛,懂得換位思考和體諒環衛工作的不簡單,提升人們對環保深層次的認同;另一方面,參與者不僅得到了滿足、樂趣等內在性的激勵,也得到了來自他人的肯定、尊重和贊譽等外在性的激勵。
千姿百態的社會流動,讓我們經常置身于一個四面都是生疏人的場域之中。得益于神奇的互聯網,“垃圾清理挑戰”不僅記錄了參與者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付出的努力,也會感染和影響更多的人們。社會學家指出,人的現代化就是從“消極公民”轉變為理性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公民”。這個世界的分量和質量,和每個人的角色扮演息息相關。
“勿以善小而不為”,點滴的細節推動,其價值同樣不容忽視。聚沙成塔,眾人拾柴,當公益的力量匯聚,就會產生一種強大的能量。環保作為一種公共事務,不能陷入“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搭便車困境”,需要更多公眾參與的渠道。“垃圾清理挑戰”等活動的發起,正是提供了一條公眾參與的新形式、新路徑,值得推廣與借鑒。
文章來源:未知

文章標題:互聯網讓公益變得不一樣

本文地址: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