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其實不是一個國家,其實是一個“互聯網公司”!
互聯網公司追求什么?流量?利潤?都不是,它追求壟斷,追求大樹底下,寸草不生!
假如我成立一家互聯網公司,我一定不是做產品,而是做平臺,只有做平臺,才能持久地割上下游的韭菜,我要讓所有的商戶,都成為我的用戶,我要讓所有的消費者,都成為我的消費者,兩頭賺錢,他們要融資、借貸、理財,都要使用我的金融工具,他們要銷售渠道,只能使用我的渠道,他們要供給鏈,只能使用我的上游供給鏈,我提供一站式服務,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當然,離開了我,天下到處都是難做的生意,不對,沒有我,你們根本做不了生意。
美國模式,其實就是互聯網模式,追求的不是利潤,而是壟斷。壟斷金融、渠道和供給鏈。你的一切生產工具,得使用美國標準的生產工具,Windows、英特爾、高通、互聯網根服務器…..你的通信協議,得使用美國標準的通信協議,你的國際貿易,得遵守美國人的法律體系。你的貿易結算,得使用美元這種貨幣,你的金融,也離不開華爾街和美元體系。你想要買材料、賣產品,也得得到美國各個狗屁協會的批準。
你以為美國是個狗屁國家,其實不是,它是一個平臺,四種人組成的互聯網公司,1、華爾街金融家;2、律師;3、軍工復合體;4、好萊塢導演。
金融家負責輸出美元,燒錢開路,入股、收購各國優質資產,掌控各國經濟命脈,賺錢吃大頭,賠錢就撤資,欠錢就不還,一旦發現經濟過熱了,自己有金融危機了,果斷加息,撤回美元,管它洪水滔天。等到各國金融崩潰了,它們再次出動,收割各國廉價的寶貴核心資產。
律師負責制定各種游戲規則,一旦正常貿易干不過對手,那就發律師函,打官司,起訴對手,使用知識產權和關稅大棒,反正嘴長他身上,其他人不配有嘴。
軍工復合體,就是前兩者的后臺,韭菜割不動,嘴炮打不贏了,就派航母過去耍流氓,炸他個稀巴爛,保證金融統治地位,保證規則的不可動搖,保證自己平臺的優選性。

好萊塢導演的作用更重要,導演負責價值觀洗腦,負責吹牛逼,把美國吹得比他現實中還強大還美好,美國有一分,他吹成十分,美國能登月,他吹成美國能打星球大戰,美國黑人能夠打籃球唱歌致富,他吹成美國夢無所不能,讓普天下的韭菜心向往之,這就保證了這家互聯網大公司源源不斷的“流量紅利”。
當年蘇聯就是個傻大笨粗的傳統工廠,和這樣的互聯網公司競爭,曾經也打得有來有回。但架不住互聯網公司會吹牛逼啊,一邊鼓吹自己的模式先進,在蘇聯領導人面前展示紙醉金迷的互聯網生活方式;一邊在蘇聯內部培養公知帶路黨,拼命寫文章抹黑蘇聯,說搞傳統行業沒有前途,你們飛船上天又怎樣?你們吃不到土豆燉牛肉,你們摸不到夢露小姐的大腿!你造航母造火箭又怎樣?我們都搞“星球大戰”計劃了!用互聯網的文化,去腐蝕好好工作正經生活的蘇聯青年。
蘇聯就是個大傻子,自己實業沒垮,技術沒敗,卻在輿論上被忽悠瘸了,自己把自己廢了,丟掉武器,丟掉實業,丟掉科技研發,預備加入美帝的互聯網平臺,結果美帝說:“你算老幾,你也配互聯網?來來來,學個狗叫我聽聽?”
日本也曾想著挑戰美國的互聯網模式,日本決定在某些行業做強做精,以行業的絕對優勢,去反過來倒逼平臺和渠道,結果美國的律師上場了,發律師函,打官司,對日本半導體加懲罰性關稅,罰款、整頓、封鎖市場,發動美國人民砸日本的電器汽車。
徹底廢了日本的武功之后,還嘲笑日本:“你感動嗎?”日本:“不敢動,不敢動”。因為美國的軍隊還駐扎在日本哪,誰敢動?美國的導演們繼續編故事——日本死于自己的思維僵化,死于所謂的“工匠精神”,死于沒有互聯網思維——說著說著,全世界都信了。
上一篇:互聯網思維很露骨的演講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