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容量。互聯網的信息存儲量在短短的幾年中就超過了世界上很大的圖書館,已被公認為很龐大、很綜合的信息源,而且這是一個擁有不斷地自我更新機制的網絡。從理論上講,網上信息時時都在變化。這是一個非常態性的文化存在形式,它是在動態中保持總量增加的文化類型。
開放性與有效需求、信息資源共享以及合理收費之間保持著良好的一致性。互聯網在網絡建設費用與信息傳播的公眾性上尋找到了平衡點。在這一點上,它類似于電話的使用與費用結算形式,較好地解決了在有效使用中進行合理收費的問題,可以認為是公共服務事業與市場經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新形式。

高度共享性。互聯網的并行能力很強,答應在同一時間內對同一信息庫進行同主題的多用戶訪問,基本實現了資源供給與需求的一致性原則,避免了信息資源的浪費,減輕了重復建庫的時間和經費問題。這種世界性的信息文化,在存在特點和表現形式方面都具有極大的趨同性。
超寬領域。互聯網從開始建立的兩三年內就很快地超越了專業網絡的概念,幾乎從一開始就向綜合性、大眾化方面發展。現在從一般意義上講,任何領域的公共信息和絕大部分專業信息都能在網上存在并被答應訪問。
打破了傳統文化傳播要求接受者在獲取信息的時間上加以固定,大大方便了信息使用者,也較好地解決了信息使用的時值峰差難題。它保留了整體信息源的完整,同時又較好地滿足了個體多樣化需求。
高度自主選擇性。這是一個大型的信息超級市場,它的開放性和超寬領域、超大容量性形成了互聯網特有的高度自主選擇性,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播和使用的效率。它在信息組合形式上具有大數量級的可能,并擁有文化多天線貓SEO軟件組合、多重組合的狀態,而且這是在自由狀態下的非固化組合。

突破了信息儲存與傳播的地域界限。從理論上講,人們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對網絡實現訪問,使信息文化以一種極為廣泛的世界性的形式存在。

自由對話。互聯網給每一位上網用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十分廣闊的自由對話領域,它擴大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個體間的接觸,為個體間的異地遠程聯系提供了方便。在網上可以進行任何主題的、長時間的(可保留的)、多媒體形態的不同文化形態中個體間的聯絡,而且它又是相對低成本的。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4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