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寫到: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很后的很后,孤獨如同影子一樣存在于生命一隅。孤獨在哪個時代都有,但從來沒有像在互聯網時代表現的那么明顯,一個人去逛超市、一個人去快餐廳、一個人去咖啡廳、一個人去看電影、一個人去吃火鍋、一個人去KTV、一個人去看海、一個人去游樂園、一個人搬家、甚至一個人去做手術。
互聯網潛移默化改變的生活方式,改變的不止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還改變了我們一直以來群居的生活方式,單身的人越來越多,獨孤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常態。根據民政部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2.4億單身成年人,平均結婚年齡27歲,一線城市更推遲到近30歲,且超過 7700萬人處于獨居狀態,預計2021年將上升至9200萬。
在互聯網讓一切皆有可能的時代,人之間普遍存在的孤獨感正催生一種新的經濟產業鏈——孤獨經濟,而這種孤獨經濟正在創造一個3萬億規模的龐大市場。
是的,你沒有看錯,在旁人眼中的孤獨,正在成為別人眼中的生意。比如外賣行業。吃飯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在正常不過的剛性需求,但對于孤身一人的孤獨患者來說,一個人做飯還得洗碗好麻煩,不然點個外賣吧,省事又省心。根據美團外賣數據顯示,2021年,美團外賣服務了1.3億單身人群,有超過60%的單身人群,每周很少點外賣3次。
誰說孤獨的人沒有娛樂生活。解決了很基本的吃喝問題,不愛社交、拒絕繁瑣的單身人群也有許多對抗孤獨的形式,比如時下流行的網絡游戲、直播,不用出門,宅在家里也可以有娛樂選項。
在孤獨的作用下,人們熱衷于通過充值消費在虛擬的游戲人物中找到快樂和安全感。游戲讓人不用面對面對面交流的壓力,一個人,一臺手機就可以在虛擬的世界中盡情遨游,現實中難以獲得的滿足感,都可以在游戲中獲得。
而直播則是讓孤獨人群獲得了另外一種滿足,同樣不用面對面對面交流的壓力,一人手機,就可以與屏幕那端的主播進行實時交流,打賞就能獲得關注,存在感,這種快樂和零壓力交流是孤獨的人無法在生活、工作雙重壓力的環境中獲得的。與之相對應,這群熱衷于游戲、直播的孤獨人群,也為產業帶來了巨大貢獻。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的游戲總用戶規模達到了6.26億,其中單身用戶貢獻了一大半的銷售額。相關數據顯示,網絡直播用戶規模早在移動直播興起的第一年就達到3.25億,占網民總體的45.8%。
電影《她》中有一句話讓很多人都感同身受“一個人,是無敵的”。一個人宅在家里,也不孤獨,可以玩游戲,看直播,假如真的感到寂寞,需要陪伴的話,養個寵物,比如養只狗或養只貓,一樣能讓人緩解壓力、慰藉孤獨。況且,人與寵物的交流,比復雜的人際關系簡單多了。
也正是這批孤獨人群也需要人來陪伴的特性孕育了一大產業——寵物產業,擼狗,擼貓早已成為一種潮流,當然也帶動了寵物經濟的增長,且寵物產業的發達還已形成從寵物交易、寵物用品到寵物醫療、美容、培訓、保險的上游+下游的完整產業鏈。據《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1年我國寵物市場規模達到2024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超20%。而千億級大生意背后,孤獨人群依然是主力。
一個人在家中的時候,可以通過玩游戲、看直播,擼狗擼貓解決孤獨,但走出室內,一個人怎么辦,不用擔心,迷你KTV、自助照相館、自助健身房、一人食餐廳等都可以解決一個人走出家門的尷尬。
想跟人聊天,也不用擔心,智能音響完全可以解決。大家還記得綜藝節目《向往的生活中》出現過的百度小度嗎,它不僅可以根據人類口令進行報時、播報天氣、播放音樂、控制其他相連結的智能家電等執行操作,還可以提供聊天對話等個性服務,怪不得連明星都覺得這個智能音響很神奇。
除了以上提到的,還有各種智能設備,如掃地機器人、迷你烤箱、一人食電熱杯、單人電飯煲、自動洗襪機、懶人炒菜機、自動擦窗機等等神器不斷涌現,讓人覺得,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

不管是哪種為孤獨人群而催生的一人產品,歸根結底還在于人的情感和社交需求,正是有了這些情感和社交的基本訴求,加之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才能使得這些懶人型產品被開發出來。雖然互聯網產生的孤獨大潮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孤獨大軍中,但孤獨的人也不用過于擔心,有了互聯網,一個人也可以生活的很舒適,只要你想。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4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