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業和金融行業是兩個本質完全不同的行業。主要有兩點不同:
第一,互聯網行業是一個以崗位劃分的行業,和房地產行業類似;而金融行業是一個以子行業劃分的行業。第二,互聯網行業是一個沒有名額限制的行業,而金融行業是一個有名額限制的行業。
這就決定了,互聯網行業給普通人提供的就業機會和上升空間,是比金融行業高出不止一個數量級的。
舉個例子,小明和小紅都有志于成為互聯網產品經理,小明是985碩士,進了阿里巴巴當產品經理,小紅學歷一般,二本畢業,去了一家創業公司當產品經理。雖然小紅畢業的時候進不了名企,但好歹入行不成問題,究竟市面上那么多互聯網公司,而且日后發展的好,一樣能通過社招進入名企。把這個例子里的產品經理換成程序員/互聯網運營,都是一樣的情況。

在另一個時空,小明和小紅都有志于成為公募基金經理。然而,公募基金這個行業總共才兩萬多從業者,其中基金經理三千人不到。這個行業里哪怕是很不起眼的公司,都是非常難進入的。小明學歷高,進入了南方基金,走上了成為基金經理的道路;而小紅費盡千辛萬苦進了一家農商行做大堂經理,可以說這輩子也難以成為基金經理了。

金融行業的復雜程度遠超互聯網行業,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公募基金、私募證券基金、融資租賃、金融租賃、期貨、PE、VC、FA……超過十種主要細分行業,不同細分行業間的互動關系、崗位設置,可以寫一本書。應屆生面對如此復雜的金融行業往往是懵逼的狀態,懵懵懂懂就選擇了一份工作。而金融行業如此細分的特性,又讓日后的轉行變得困難重重。
金融行業又是一個有名額限制的行業。金融機構是靠牌照做生意的,中國的700萬金融從業者,90%以上都是銀行業及保險業的基層從業者,而高端的子行業如公募基金/信托/金融租賃、以及銀行業和保險業的總部,能提供的就業機會極其有限。極其有限的名額,造成了金融行業高端子行業的極高門檻。
所以對于金融從業者而言,職業生涯的天花板往往在選擇第一份工作的時候、甚至是高考報志愿的時候就已經若隱若現了。這確實是很壓抑的。
而互聯網從業者通常是先選崗位、后選公司的,只要不挑剔公司,入行一般不成問題。而行業里主流的崗位就那么幾種,一般人結合自身背景也不難選擇。因此,學歷背景不會造成決定性的影響,而入行以后的調整空間也大得多。
綜上,對于個人能力大于學歷背景的人,互聯網行業是一個明顯更友好的行業;而對于學歷背景大于個人能力的人,假如能發揮學歷背景的優勢進入高端子行業,更簡單形成對其他人的壁壘。
上一篇:互聯網企業征戰的空凈江湖潛伏洶涌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