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連續和馬化騰在兩會期間見面。猶記此前的一年,馬化騰強調,騰訊在戰略上專注做連接和內容,當然還有“半個”金融。此所謂“兩個半”戰略。接下來馬化騰在2017年提出騰訊未來要做的是一家科技公司,這意味著騰訊下一個大的轉型,其實就是要解決“連接之后”做什么的問題。
2017年之后,騰訊視角下的“科技”慢慢浮出水面。一種說法是定位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助其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另一種說法是扮演三個角色:連接器、工具箱和生態平臺。
2018年4月,馬化騰曾將騰訊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歸納為“一三五七”:一個目標,三個角色,五個領域,七種經濟。“一個目標”即成為“數字化助手”,助力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三個角色”指騰訊要專注做三件事,做連接、做工具和做生態;“五個領域”是指騰訊的“互聯網+”要加在五個領域上:民生政務、生活消費、生產服務、生命健康和生態環保,所謂“五生”轉型升級;“七種工具”則包括公眾號、小程序、移動支付、社交廣告、企業微信、云計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以及安全能力等數字化工具。
其實不管一三也好,五七也罷,世界上大致只有兩類公司:技術驅動型公司與需求驅動型公司。既然騰訊提出轉型,恐怕之前,無論是騰訊自己,還是外部公眾,對它的認知都更偏向商業公司,也即需求驅動型公司。
那么這兩類公司究竟有什么不同?我理解首先是管理哲學的不同。我把技術驅動型公司的管理哲學叫做“先造鑰匙,后找鎖”。
鎖與鑰匙的管理哲學 (alara teoman /繪)
鎖與鑰匙的管理哲學 (alara teoman /繪)
技術驅動型公司基于公司的技術能力去推動開發新產品或服務,而不是基于已被證明了的需求。實際上它的每一個突破性創新都是基于技術驅動導向。馬化騰自己說過:“掌握技術才能保證戰略制高點,否則當一個浪潮來了的時候,為什么有的能做到,有的做不到?技術是一個不可逾越的東西。”說明他其實對此心里是明白的。
上一篇:阿里和拼多多為什么戰爭提前上演了
如果您覺得 騰訊怎么證明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請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3002.html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