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新零售布局正深入線下小商品市場的領地,倚仗阿里的資本和流量優勢,雄心勃勃地淘寶特價版計劃3年內在全國開設至少1000家“1元店”,這無疑讓目前國內規模很大的“10元店”名創優品倍感壓力。這家成立七年的公司此時正忙于籌備在紐交所。
名創優品的創始人葉國富曾公開聲稱馬云理解錯了新零售,并屢次指出馬云的一些戰略錯誤。在創辦名創優品之前,葉國富一手創辦的10元連鎖店“哎呀呀”因為淘寶的沖擊而沒落,顯然他至今仍然對此耿耿于懷。
恐怕連葉國富自己也想不到,時隔多年之后,阿里會以“淘寶特價版”重演當年的戲碼,將矛頭指向名創優品。如今的阿里已成長為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如今的名創優品也即將成為一家公司。這場“一元店”與“十元店”之間的對決因此備受關注。
資本的車輪碾向線下“十元店”
不管名創優品是否做好了應戰的預備,這場圍繞線下小商品市場的戰爭已經打響。在淘寶特價版上線“1元更香節”當日,國內首家“1元更香體驗店”在上海落地。線上1億件廠貨1元包郵到家,線下店內商品一律1元。如此激進的策略很難不讓名創優品產生壓迫感。
按照阿里的打法,1元店無論如何都是一門賠錢的生意,但這種賠錢顯然是戰術性的。淘寶特價版上線僅僅數月,線下1元店的戰略規劃也處于初始階段,阿里需要以互聯網行業屢試不爽的“燒錢”模式在短時間內吸引用戶和流量,向競爭對手施加壓力。
阿里在新零售布局上的任性是有目共睹,自馬云提出新零售戰略以來,阿里先后入股世紀聯華、高鑫零售、銀泰,開設盒馬生鮮會員店,從商超、百貨到生鮮,阿里用簡單粗暴的資本運作快速填補了線下短板。而此次用燒錢補貼的方式開設1元店,阿里顯然是完成對線下商品品類、價格區間的全面覆蓋。
任性的背后是資本的傲慢,過去幾年,完成資本積累的互聯網巨頭的多元化擴張幾乎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資本的力量也仿佛到了無所不能的地步。葉國富曾經口出狂言:“如今中國的線上流量把握在BAT手里,而線下的流量把握在我手里。”現在看來,線下流量也很可能在資本的主導下流向BAT的手里。
在線上流量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搶奪線下流量顯然是阿里燒錢開設1元店的目的之一。此外,阿里顯然希望將線上淘寶的商業模式復制到線下,將門店打造成為實體平臺,通過收取交易傭金和商戶服務等費用,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阿里內部將“1元店”這件事上定在戰略級別,對外釋放的態度明確而果斷。“燒錢”只是一個開始,至于結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但對名創優品而言,資本的車輪已經碾過來了。
在供給鏈面前,資本并非萬能
假如留心觀察就會發現,淘寶特價版在對外宣發的信息里尤其將平臺商家規模作為重點,根據阿里公布的數據,淘寶特價版上已有120萬商家,其中近半是工廠直供店鋪,超過50萬的產業帶工廠在淘寶特價版開店。而這些商家顯然也是其線下1元店的供給商。

與淘寶模式一樣,淘寶特價版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平臺,一個賣貨的場地。只不過商家從個人賣家變成了工廠賣家。只有先整合賣家,才能吸引顧客。因此供給鏈就變得至關重要。這就是為什么阿里將淘寶特價版平臺商家規模作為一項顯赫成績的原因所在。它希望以此來展示自身供給鏈的規模化優勢。
不過,盡管淘寶特價版整合了超過百萬家的商家資源,但與供給鏈的關系目前仍然處于較為表淺的層面,它只是完成了基本的資源聚合,讓工廠來平臺開設店鋪賣貨。至于阿里反復強調的C2M模式,目前也只是停留在“砍掉中間商”的層面,并未觸及到“反向定制”等更為深層的合作模式。
相比之下,名創優品在供給鏈上要更具優勢,一方面名創優品側重全球供給商資源的精選和整合,并探索更深度的合作模式,比如直接參與到商品的設計研發環節,基于市場需求進行商品的定制化生產;另一方面名創優品與供給商的關系也更為緊密,3000家合作工廠,其中參股工廠超過300家。
供給商規模當然很重要,但“大而全”顯然不是1元店的核心競爭力。在整合供給鏈的基礎上,阿里未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供給商和貨品篩選,以及與供給商合作關系的探索上。而在這方面,深耕供給鏈多年的名創優品顯然擁有更成熟的體系和經驗。
從阿里方面透露的信息來看,目前淘寶特價版在線下1元店上與供給商之間尚未找到成熟的合作模式,比如結算模式、傭金比例、進場標準等等,甚至未來1元店是自營還是像名創優品那樣開放加盟,這些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摸索來確定。當然,阿里方面可能已經對此有所規劃,只是目前沒有對外公布。
憑借強大的資本和流量優勢,阿里很輕松地就可以完成對供給鏈資源的初期整合,但對供給鏈的精細化治理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燒錢可以燒來商家、用戶和流量,但短時間內燒不出一個成熟的供給鏈。在供給鏈面前,資本也不是萬能的。
“葉馬之爭”不會是一場速決戰
從線上、線下激進的市場策略來看,阿里明顯想希望打一場速決戰,以簡單粗暴的資本攻勢,給對手帶來碾壓式的打擊。假如說當年淘寶對哎呀呀的沖擊是摧枯拉朽的,那么今天淘寶特價版1元更香體驗店對名創優品的沖擊則布滿很多不確定性。
在我看來,“葉馬之爭”不會是一場速決戰。原因其一,阿里的“燒錢”只是前期吸引用戶和流量的營銷策略,任何“燒錢”都不具備可持續性,商家也不會配合阿里不斷地補貼,后期在商品定價策略上,會轉向更加暖和、合理,市場競爭也會相對緩和;
原因其二,從淘寶特價版1元商品的品類來看,其更多以“垃圾袋”、“數據線”、“紙巾”等商品為主,與“10元店”的名創優品則更多以充電寶、化妝品為主,二者在商品品類上并未出現明顯的交叉,因此表面看起來阿里來勢洶洶,但實際上并未與名創優品構成直接的競爭。

但需要注重的是,所謂“1元店”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噱頭,一種概括性的稱謂,淘寶特價版不只銷售1元商品,同時也需要靠更高售價的商品來獲得利潤。未來在這些較高售價商品上會與“10元店”名創優品產生更直接的競爭。不過二者在這些商品的定價上不會太過懸殊,因此后期競爭會更加焦灼,不會出現一方以壓倒性優勢勝出的局面。
葉國富批評馬云不懂新零售,在他看來名創優品成功的 關鍵在于“把品質做得很好,價格做得很低”,一名名創優品早期投資人也曾表示,名創優品的優勢在于通過優化的門店購物體驗,來提升這些商品的價值,使得“10元的商品在體驗上有100塊的感覺”。而阿里的1元店,目前來看除了價格優勢之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名創優品從創辦到用了七年時間,假如資本的力量能將七年的努力頃刻間化為烏有,那可真將是中國零售市場的莫大悲哀。從這個層面來看,我希望名創優品能夠扛住資本的蠻橫一擊。
下一篇:我的淘寶流量來源是哪里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