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4275字|7分鐘閱讀
采訪者:正月
“增長”是消費需求不振時期的強心劑,是企業家關注的核心,也是他們的焦慮所在。
從消費紅利期轉向產業互聯網的今天,如何實現企業銷售高速增長,成為問題的 關鍵。銷售不再只是敲開客戶大門簽單的術,而是從組織結構上進行體系設計的道。
2020年5月,前阿里軍校校長李立恒(花名黑貓警長)作為商業評論新商業學院的獨家簽約講師,將推出《銷售組織增長訓戰營——阿里式鐵軍鍛造2.0》線下課程,幫助企業銷售總監及企業高治理解互聯網時代的銷售本質,并構建新銷售體系,實現高速增長的企業戰略。
2002年,曾任學校網管的李立恒加入阿里,原本應聘程序員的他被認為有做銷售的潛力,戲劇性地開始了自己的銷售生涯。
4年時間里,李立恒從菜鳥銷售成長為明星銷售。善于琢磨的個性讓李立恒鉆研并總結出本土化銷售成長體系,并在2008年擔任阿里軍校首任校長,將系統化的銷售科學復制到全國。
互聯網時代銷售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阿里的ASK銷售成長體系是什么?“中供鐵軍”的厲害之處在哪里?
在《銷售組織增長訓戰營——阿里式鐵軍鍛造2.0》開課之際,商業評論編輯正月對李立恒進行了專訪,請他就上述問題做了深度分享。
從菜鳥銷售到軍校校長
問:從學校網管到公司銷售是跨度很大的職業變遷,你當時是怎樣考慮的?又是如何適應這樣的角色變化?
李立恒:1998年我大學畢業,學的是信息工程,現在回想當時還沒有到技術窗口期,工作并不好找。
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還不發達,人們對于計算機和互聯網的認知也剛開始。
我當時對職業規劃和自我認知沒有太多想法,內心很迷茫,只覺得網管工作安靜,不用和別人打交道。

2001年在美商網工作的師兄給我介紹了電子商務的概念,并建議我去阿里投簡歷。我當時并沒有清楚理解電子商務,但布滿好奇。
雖然我投的職位是程序員,但在面試過程中,阿里同學建議我去做銷售。我當時覺得反正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如接受挑戰吧。
做了銷售后,我感覺自己和人打交道還可以,這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更多可能性。
而且在阿里,我能夠了解互聯網科技發展趨勢和商業價值,這是在學校做網管所無法觸及的領域。
問:在阿里工作十年間,從銷售菜鳥到銷售明星再到阿里軍校首任校長,是什么促動你一次又一次改變?
李立恒:我在阿里的經歷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做銷售,其次是做治理、帶團隊,很后是做培訓。
剛開始做銷售時,對我來說挑戰很大。我比較內向,是典型的理工男,喜歡琢磨,之前沒有太多的人際交往、向上治理等經驗,而且個性傲嬌。不過,我倒是我們那一屆里面第一個出單的。
在我看來,做好銷售有三個步驟——敲門、入門、出門。
我在入門階段花的時間比較長,大概用了兩年時間,琢磨銷售的科學理念,跟著業績好的同事做,研究他們為什么能做好。經歷這個階段后,我找到了銷售的門道,后面就很順利了。
在帶團隊過程中,我關于銷售的一些想法,通過培訓在團隊中得到了實踐。
2006年~2007年,阿里進入成長期,從組織角度講,進入了組織升級階段,崗位細化,需要為銷售服務提供系統化的培訓,像流水線一樣培養合格的銷售人員,并快速將標準化的服務普及到全國各地。
阿里有挑選業務骨干做培訓的傳統,成立軍校,選我做了首任校長,而我也因為喜歡挑戰自我的個性和強烈的好奇心接受了任命。
跟馬云學習當老師
問:你出任阿里軍校首任校長后,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李立恒:我在銷售的入門階段發現了一種現象,人們衡量好銷售的標準是業績好,但事實上業績好的銷售人員可能未必真正理解銷售工作。
這種現象也發生在其他領域,很多人做得好,但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做得好。
我作為一個好奇心重又喜歡琢磨的“素人”進入銷售領域,首先從理論架構上了解銷售工作。
為此,我閱讀了很多書籍,比如《世界上很偉大的推銷員》《人性的弱點》等,還了解了很多美國硅谷公司的案例,熟悉到銷售是一門科學,但缺乏本土化。
我認為需要建立一套相應的框架,制定能夠定義的標準,讓好銷售成為可復制體系,而不是憑運氣或依靠個人特質。
事實上,當時就任校長時,我向馬云請教如何當好一名老師,他的回答是“你要從怎么當好一名學生開始”。我反復琢磨了這句話,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要有用戶思維。
中供鐵軍成立初期,左一為李立恒
在阿里軍校,我打造了一套機制,包括講師的招募、篩選和培養,課程的設計、評價等。
在這個過程中,我去摩托羅拉、華為等內部教育體系做得好的公司參觀學習,也和杭州大學、杭州師范大學等院校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明確提出把培訓當教育來做,立足人的長遠發展,這和講求短期成效的企業培訓有明顯區別。
問:阿里軍校當時提出了ASK(AttitudeSkillKnowledge,心態、技巧和知識)銷售成長體系,你是如何帶領團隊總結沉淀出這套體系的?
李立恒:在提出這套體系時,和內容相比,讓大家達成共識更為重要。
當時,有些人沒有意識到形成ASK銷售體系的重要性。一方面,在公司成長期,即使沒有系統的方法論,業務也可以增長,只是總結不出增長的原因而已。另一方面,建立這套體系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都不確定。
所幸的是,公司高層一致認為這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快速啟動了這個項目。
我自己的團隊有近二十個人,公司人力資源、員工關系發展等部門也參與進來,還抽調了業務前線的主管、經理和組長,并聘請外部智囊團,組成了一個百人團隊來打造銷售成長體系。
在咨詢公司的協助下,我們設計了一套調研問題和方法,并在前線抽取了兩千名銷售人員,對他們跟蹤近兩年時間,通過數據積累,總結和提煉出這套體系。
問:這套銷售成長體系對于塑造和傳承阿里“中供鐵軍”起到了什么作用?
李立恒:2000年,即阿里成立一年后,推出了面向中國供給商的B2B產品,日后明星輩出的鐵軍隊伍也隨之出現。
在這支隊伍的形成過程中,阿里奉行把培訓當教育來做的理念,使得銷售人員通過多種培訓課程的學習,不僅把握銷售的基本方法,還懂得如何治理,從而能夠從新人到優秀再到卓越,從業務員走向治理崗位。
而ASK體系是一套科學的銷售成長方法,讓每個銷售人員知道自己的業績是如何形成的,從而提高再次成功的幾率。而且,當時阿里面臨。
后如何保持增長?增長點在哪里?增長的邏輯是什么?策略的路徑是什么?這些涉及各個部門的問題,對于公司而言也非常重要。
通過這套體系,我們還得到了中供銷售人員的畫像,很后形成了銷售人員招聘原則“北斗七星”——誠信、驅動力(要性、喜歡銷售、言出必行)、個性特質(又猛又持久、open)、能力(悟性)。
對人才精細的顆粒度描畫,使得人力資源等部門在選人時更為精準。這套體系不僅為銷售人員提供了有力武器,還幫助組織獲得了源源不斷的人才。
問:離開阿里后,你投身汽車后市場服務領域。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你有什么感想可以分享給其他創業者?
李立恒:在阿里的經歷,尤其是阿里在戰略和商業上的判定,以及對商業的理解,都讓我在自己的創業中受益頗多。
而阿里的工作方法、治理和經營,我在自己的公司里也一直都在使用,受益至今。
前一段時間看羅永浩做直播,感覺自己和他一樣,在創業過程中邊奔跑邊學習。有兩個心得想要分享。
第一,創業者需要敬畏創業。創業者將創業看作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做這件事的格局,以及能做成什么樣。
馬云的創業觀決定了阿里的商業邏輯和使命中存在利他的因子,使阿里的商業行為具有了擔當。
而現在不少年輕人對創業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他們認為創業是個資本游戲,這種想法注定了他們的創業不會真正成功。
第二,是非即成敗。創業者有時會做一些違反當初理想的事,比如為資本服務,追求高估值。因此,我希望提醒創業者,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還是要堅守原則。
從推銷到推薦
問:今天,我們已經從消費紅利時代進入產業互聯網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變革下,銷售工作將發生哪些變化?
李立恒:這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我們進入了全新的互聯網時代,促使銷售從推銷式向推薦式轉變。
當然,這種變化也源于另一個維度,即消費者本身。無論是B端還是C端用戶,都在發生本質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消費心理、行為和習慣。
在推銷時代,消費者喜歡做選擇,因為那時候物質不是尤其豐富,超市琳瑯滿目的貨架能給人帶來滿足感。
但是今天,消費者不愿意做選擇了,就像刷頭條、刷抖音一樣,等著被推薦感愛好的內容。
面對不同時代的消費者,銷售模式應該是不同的。在推銷模式下,銷售人員采用的是賣方思維,我有什么就賣什么,不管消費者真正要什么。就算銷售人員想知道消費者要什么,也沒有工具和時間去了解。
而今天的銷售應該是買方思維,也稱為用戶思維、市場思維。在互聯網和數據的賦能下,對消費者的觸達和認知變得更為簡單,銷售人員就可以精準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然后將很適合的產品和服務推薦給消費者。
在這種情況下,銷售工作本身也發生了變化。以前,銷售和運營普遍是分離的。
但在今天,市場營銷、銷售、運營都成為一體,整個銷售活動包括了觸達、傳播、轉化、服務、反饋、評價等眾多環節。不同環節有不同的人員來完成,一個完整的銷售活動有六七個角色共同協作。
同時,建立了一整套的客戶關系服務系統,因為服務成為了銷售中很有價值的部分。服務好、口碑好、評價好,就能形成飛輪效應,從而不斷裂變出新的客戶。
而對銷售人員而言,由于崗位細分,以前“一張嘴兩條腿都能干”的銷售人員印象被改變了,專業度成為崗位匹配的 關鍵。
問:你與商業評論新商業學院將聯合推出《銷售組織增長訓戰營:阿里式鐵軍鍛造2.0》課程。與1.0相比,2.0有哪些變化?在課程設置上又有哪些特點?
李立恒:在1.0對應的推銷時代,很 關鍵的是怎么找到客戶和如何簽單。所以,以前的很多培訓都聚焦在客戶治理和簽單技巧,關注的是怎么帶團隊,搞文化,做事情。
而在2.0推薦時代,銷售培訓課程是教你如何建立企業營銷系統,如何從使命愿景、商業主張、商業理念出發制定戰略,如何做到戰略落地,如何人崗匹配,如何給產品定價等。
打個比方,企業就像海上航行的船,去什么樣的海域、造什么樣的船、航程有多長,都要經過系統化的規劃。等全都搭建好了,按部就班去做就可以了。
但是,很多企業都沒有造好這艘船,對于銷售的認知還停留在“人海掃街”的階段,沒有熟悉到商業的本質就是銷售,將銷售上升到企業戰略的高度。
在這次課程中,我將用圖表、案例等形式,講述互聯網時代的銷售旅程以及基于旅程的團隊分工,讓銷售治理者能夠“從0到1”地重塑數字時代的銷售團隊,并手把手地幫助他們進行從理念到操作的實踐,進而實現公司業績在互聯網時代的快速增長。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3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