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一、淘寶之前的大佬們是怎么試錯的?
我們看看在淘寶之前的大佬們是怎么試錯迭代產品的。
都知道飛機是萊特兄弟發明的,但很少有人知道為什么是他們。在內燃機發明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全球各地發明家都在投入研究飛機,萊特兄弟相對于其他競爭者,不是教育程度很高的,也不是很有錢的。他們勝出的核心原因之一是:在野外實地飛行測試的成本很高。他們自制了一個可以放在家內的小型風洞,然后制造縮小的飛機模型,在風洞內測試。這種做法,使他們嘗試各種新想法和小改進非常便捷簡單。
可以從許多類似的例子里面看到,解決一個問題的很核心瓶頸,實際上是通過各種工具,把試錯和改進的成本壓得很低,迭代速度提得很高。當我們的資金有限且找不到這樣一個工具之前就不要加大投入,因為那樣簡單失敗,至少徘徊停滯很久。
史玉柱在兵敗滑鐵盧“消失”了兩三年后,帶著鋪天蓋地的腦白金廣告強勢回歸,很多人把他奇跡般的重新崛起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卻少有研究他這兩三年背后的故事。我們來看看他都做了什么,他先是解散了原來的公司,帶著愿意留下的同事去了趟西藏開了個“反思大會”,然后一頭扎進了蘇南鄉鎮的老奶奶老爺爺群體里。
這時的他手上資金捉襟見肘,部下也所剩無幾,容不得半點閃失和資源浪費。他親自和目標客戶交談,不斷改善口味和配方。
親自撰寫文案,根據不同渠道反饋不斷迭代改進。當產品和廣告文案迭代改進的足夠好后是不是就馬上全國鋪開了呢?
不是,他先把全國市場再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區域和層級,然后再小規模的電視投放,再次改進迭代,這期間大約兩三年時間是沒有賺錢的,只是在不斷進行產品和廣告的迭代改進。當他覺得一切就緒后就借錢全國迅速鋪開,從而成就了暢銷十多年的腦白金。
我們先不管這個產品怎么樣,這樣的做事方式絕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事后他還提出了聞名的“爆米花機”理論。即當爆米花機工作不好的時候,你投入的玉米粒再少也是浪費;爆米花機器能炸出大米花的時候,有多少玉米粒都趕緊投進去。
做淘寶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人測款測圖都不做,拿著個產品就想上來推爆,大都敗得一塌糊涂。
測款測圖這些大家已經運用很熟練的技能就不說了,我們看一個新品在淘寶上簡單的迭代過程,一個新產品我們做出樣品后就可以拍照上直通車測試,數據反饋好就小量生產銷售,同時關注評價和售后反饋,有問題馬上改進,改進的日趨完善后大力投入推廣。
假如對產品足夠自信,資金也答應就可以把所有的玉米都投入爆米花機,全火力覆蓋,飽和攻擊。然后繼續下一個新品,流程化,系統化,周而復始你就實現了公司的曲指數增長。
有人肯定會說這樣說說很簡單,做起來就難了。做起來難就對了,簡簡單單就能實現年穩定收入500萬的事情不可能輪到咱們。人人都能站到那0.14%的人群里,那這個人群也就沒有讓人向往的必要了。
但我們也要看到現在確實是能夠提供真價值的人的絕佳機會,而且這條路也并不是無跡可尋,普通人走通這條路的例子也數不勝數。后面咱們會具體分解幾個我親手經歷的案例,如何在窮途末路時以極低成本(2萬元)左右完成產品開發到成品鋪開,很后實現60萬的穩定年利潤。
我們要找到自己在淘寶的安生立命之本,做能長期成長的,有持續積累的事。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10年后還在和00后,甚至10后一幫乳臭未干,拼勁十足的小孩子苦哈哈的拼S單,那就太悲催了。怎么確定哪些事我們必須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日日精進,久久為功;哪些事可以需要時再臨時學一下,甚至可以直接外包出去,這需要我們站在一個更遠的時間尺度上。
二、站在10年的時間長度上
站在了10年的時間尺度上,你看事情的角度就會大大不同。
剛入社會的年輕人會被10年的長度嚇到,他們以為那是很漫長的時間,因為回憶過去的10年他們經歷了從中學到大學的成長過程,經歷了一生當中人生觀世界觀從蒙昧到初步定型的劇烈變化,每一年每一天看過去的自己都是在成長變化的,所以回過頭去看10年時間是如此的漫長。
但是對于進入社會且沒有持續成長的人來說,10年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沒有經歷過的年輕人可能還不理解羅曼羅蘭的這句話: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則是在模擬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復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物質豐富的今天,只要你有份正經工作,滿足肉身的生存是肯定的。但是對于思想的成長,事業的追求,人生的意義,這些不再那么緊迫的事情可能就會松懈,一松懈這些過去可以讓人郁悶很久的事,現在卻很簡單的被網絡世界所欺騙。
我們知道一些金融騙子鼓吹的資產復利增長純粹是胡扯,比如說你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給他存10萬,以20%的利息增長到他20歲就達到了近400萬,計算是沒錯, 關鍵是我們幾乎不可能找到每年持續增長20%項目。
但是人生成長的復利確實存在,你真的可以做到今年比去年成長不止20%,并連續保持20年。畢業時一起擠單間找工作,同一個起點的同學,10年后差距天壤之別的例子太多了。有的人30歲已經死了,有的人30歲才剛剛開始。
關鍵是要少走彎路,就是我們前面說的看問題的時間長度,假定我們用一年的時間看誰跑得很快,那得看個人的速度;但是假如我們用20年的時間來看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就是看誰走的彎路少。
很短的路就是少走彎路,很高的效率就是不返工,很快的進步就是不退步。我們需要客觀地去看你一年所能取得的成績,面對長遠目標的時候不要急于求成,成就一件事業需很長時間。
三、大時間周期的持續積累
我有個遠房堂叔,有次他請我到他那去玩,是租的一個小房間,墻壁上貼滿了他研究的彩票趨勢圖,各種彩票書籍堆的小屋無立足之地。他早年就在做電工了,收入還是可以的,我問他每年花在彩票上有多少錢,他說除了買書,差不多每年有一半的工資花在買彩票和參加各種相關的課程上,十幾年下來估計也有二十多萬了,除了偶然獲個小獎自我安慰下外基本都是白花錢。假如把這十幾年的精力和金錢花在任何一個可持續積累的領域,都會有不錯的幸福結果。
這就是一個沒有積累的典型例子,我們知道彩票每次出獎都是獨立事件,無論你全選擇8還是夢中的神奇數字,獲獎概率都一樣,而且這一次的結果也并不會被上一次結果所影響,那么你再怎么研究,下一次還是獨立計算,并不會因為你的努力而增加獲獎概率。高中學過概率的都明白這個簡單道理,但無論是貼吧還是論壇,依舊有幾百萬人熱火朝天的討論著彩票,浪費著生命。
曾國藩所謂結硬寨打呆仗,就是咱別老想著去使巧勁,那些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故事之所以成為演繹奇談, 關鍵就在于它的稀缺,那不是常態,那是小概率事件。人生可奮斗的時間就那么有限的幾十年,小概率事情咱等不起,它發生了是咱祖墳冒青煙,它不發生也不影響咱的主航道。
時不時看到一些老手的帖子,如“【深度淘寶經歷】當年做淘寶的你們,現在做了什么工作?”,“九年后回頭看——有迷茫、有膽怯”。我不是說他們失敗了還是錯了,人生沒到終點言敗就還早。其實很多人包括他們都是在淘寶嘗到過甜頭的人,否者不可能堅持這么久。
嘗到甜頭的原因很多,正巧碰到了神款,正好趕上了一波新的渠道紅利,這些都有不可持續的運氣成分。在初嘗甜頭后沒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能夠持續積累競爭力的事上。
碰到神款,找到系統漏洞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不可能積累為你的人生復利。
S單技術那不叫積累,什么螺旋,坑產,UV價值,看一篇文章都能弄明白的東西不能叫積累,而且可以看到的趨勢是監管會越來越嚴,操作會越來越累。
直通車鉆展等技術嚴格意義上也不叫積累,我們知道直通車的趨勢是會越來越智能化,大數據化。真正想學找個人帶一下一兩個月基本就能實操了,假如不愿花錢,對著派代的帖子自己多練練手,三五個月也能把握的差不多。
什么才是真正的積累?我們來站在10年的長度上看看哪些東西是人們不變的底層需求。
滿足人們的底層需求要求你能提供真正的價值,如上面所說S單這種利用系統漏洞的“黑科技”就是沒有產生價值的事,你可能會因此而獲得短期利益,但這是不可持續的,長期看甚至可能會害了你。
你樂此不彼的不斷折騰去研究各種漏洞,但是并沒有為這個世界帶來價值,你的個人也沒有積累,個人也會覺得對他人對社會沒有貢獻,會擔心被系統發現帶來懲罰,會越來越慌亂,越來越焦慮。
四、什么又是能真正產生價值的事?
對于個人,要關注你的身心健康。這點就不多說了,但是你要明白,要追求人生復利,你的“坡”要越長越好,巴菲特90%的財富是在他50歲后獲得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也是60歲以后才名滿天下。
對外的價值我分為兩方面。一是提供與需求匹配的產品,二是資本投資產生。后者也不多說,我們只說產品。
產品分為實物產品和服務產品,后者包括你為他人提供的各種服務,如打工本質上也是你為公司這個實體提供智力和體力上的服務產品,這類服務產品產生的價值增長就是我們上面談到的“對數成長路徑”,即天花板是很明顯的。
另一種服務產品如:直播,歌曲,文章等,這類服務產品是可以復制或可以一對多交付的,假如成功了就是典型的“指數成長路徑”。

但是這類產品也是競爭很激烈的,因為你只有做到頭部才可能吸引很多人來購買,這就不僅對你本身的努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很多拼的就是天賦和運氣。我們知道天賦和運氣都是小概率事件,是不屬于咱資質平庸之輩要追求的,咱們要把大概率事件踏實的握在自己手里。
我們就重點談談實物產品,這是多數普通人可以把握的“曲指數增長路徑”。對于淘寶來說,一個店鋪實物產品的交付主要分三種,第一種是客戶已經非常熟悉的“老產品”,大多是標品或半標品,當買家有這種需求時去搜索,你的產品正好滿足,那么他就下單了。
第二種我統稱為“新產品”,包括滿足新趨勢新審美的產品和新開發設計的產品。買家有時也不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假如你能洞悉客戶的深層需求,從而提供了更好的產品,那么現在你不用擔心新品前期的客戶教育成本太高,也不用擔心買家因為不知道這個產品而不去搜索導致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了。
因為現在有了大數據的“猜你喜歡”,猜你喜歡把“人找產品”的方式變為“產品找人”,而且可見的趨勢是猜你喜歡的占比越來越大,這就為創新產品開辟了新的可能。可看出平臺對這種產品也是非常渴求的。
第三種是粉絲(老客)經營,這相當于一個縮小版的“產品搜索”+“猜你喜歡”,你不僅提供了與需求匹配的產品,甚至還引領了這種需求。
這三種產品交付方式也不是涇渭分明的,對于第一種交付方式的產品,現在基本已經進入紅海期,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很后肯定會達到大廠直接參與,去除代理親自上場肉搏的動態平衡,批量更大,成本更低,利潤更薄,標準化更高。
第二種和第三種假如能做到很好的結合,那么就會發生神奇的化學反應,這個雪球會快速滾動膨脹,你將會成為眾人羨慕的神店。
不僅淘寶有很多這種店,傳統品牌也有很多,如蘋果,MUJI,戴森等,每一個單品都能成為細分領域的標桿,每一次新品發布都會贏得粉絲的翹首企盼。
我們的機會也主要在第二種和第三種方式上。有人會問營銷重要嗎?品牌重要嗎?當然重要,但是對于草根來說卻不是很緊迫的。
營銷是一個短時間可以學會的技能,即使你學不會,第三方外包公司也多的是。
而品牌的打造首先不是草根有能力立即辦到的,更重要的是品牌是依附在產品之上的,也就是說你不可能沒有一個好產品而先打造一個好品牌。正常的順序應該是你能不斷的交付更好的產品,一系列更好的產品形成了品牌。
要在這兩種方式的產品交付上形成長久的競爭力,要能夠實現復利增長,哪些是我們應該日日精進,久久為功的事呢?
第二種方式交付的是“新產品”,在新產品的提供上主要又分為兩種方式,一是從外部市場尋找,主要的體現就是測款測圖。
很多人現在做淘寶還在隨便弄一堆貨就上架,賣不動時就到處去找“黑科技”,找“大神”,然后一不小心就虧得再也不相信馬云了。
正確的方法我稱之為“721法則”,整個單品應該把70%的精力放在測圖測款,迭代改進等策劃階段,直到拿到滿足的數據才進入下一步。
千萬別浪費了淘寶為我們提供的這個絕佳的低成本試錯平臺,這也是我在上一篇說的淘寶的一個經常被人忽略的重要功能之一。然后20%的精力放在前期推廣上,10%用于后期維護。
二是自己對產品進行設計改進。這并不需要什么高難度的知識技能,很多人實際上是被自己的思維給限制了。
這需要我們對產品有足夠的敏感度,一方面自己就是這類產品的深度使用者,或者和使用者天天泡在一起,另一方面日日鍛煉培養自己的敏感度和審美觀。要洞悉客戶的深層次的需求,要建立以創新為核心的個人生活工作體系,及鼓勵團隊創新的長效機制。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本質上也是在天天不停的精進想如何做出更好吃的壽司。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甚至說:“但我覺得,我還能做出更好吃的天婦羅,天天我都這么想。”
第三種方式,這里的粉絲(老客)經營主要是指以產品為核心的客戶維護。不包括前面已經分析過的以交付“服務產品”為主的主播,明星,某尤其天賦等情況,因為他們成功的偶然性太大,不在我們可掌控的范圍內。
這種方式的前提仍然需要你提供“不一樣”的產品,然后才會有后面的故事,對經營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需要你能成為某一細分領域的意見領袖。你(或你產品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你的審美能力就是粉絲(老客)所追求的,所仰望的。同時在滿足客戶需求時不要忘了你本來的特色,而去一味的迎合客戶成了泯然眾人矣。
在天天的具體行動上同樣可以遵循“721法則”,即天天把70%的時間放在“新產品”的尋找開發,個人審美能力,市場敏感度等可產生人生復利的事上,20%的時間放在臨時需用的技能和與他人協作配合上;還有10%用于隨機探索,就是那種你學習時完全不知道學來干嘛,純粹是好奇。
記住你今天的每一個動作都要能為未來埋下伏筆,你今天成交的每一單都要為下一單做鋪墊,從而五十年后才能收到今天做的事情的利息,這就是利滾利的人生復利。
說到這里路徑就很明確了,找到“很濕的雪”——自己感愛好的領域,確定一個“長長的坡”——10年長度,選擇一個正確的角度——可指數增長的平臺,在可復利成長的著力點上日日精進,久久為功。占山為王,將心注入,志有定向,心有定力,不忘初心,不忘本謀,不焦慮,不猴子扒苞米,不斷試錯,曲指數成長,在大時間周期上壓倒性的投入。10年后終有小成,20年后你就是專家,30年后你就是該領域的代名詞,如同壽司對于小野二郎,天婦羅對于早乙女哲哉,價值投資對于巴菲特。
后記:
無論你爬到哪一級,一路上都有人設計無數的坑,總有一款適合你。越往上,身邊的誘惑就越多,這簡直布滿致命的吸引力。
落后的人是親眼看著自己被打敗的,沒有人玩陰謀詭計。不是你不知道什么路是正路,只是正路太辛勞,你往往選擇走一條簡單的小路。
但是我還是希望這篇文章能被迷茫中的人看到,我懂你們的驕傲與辛酸,因為我也是你們中的一份子。
個人單干和打工很大的區別在于“不確定性”。那些“不確定性”不會給他帶來痛苦和焦慮的人早在缺衣少食的遠古社會就餓死凍死了,我們是追求“確定性”的人的后代。
不確定性會讓你腎上腺素上升,會讓你痛苦和焦慮,會讓你急病亂投醫亂了陣腳和方寸。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從底層邏輯上理清前進方向,在你爬升的道路上祝你一臂之力。
作者:無鋒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