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持續虧損多年(但為什么從不缺錢)
要說京東完全不賺錢,也不是,只是在部分業務上的投入過大,導致整體的虧損。
1、京東金融其實是賺錢的,京東的虧損主要在倉庫建設和物流上,現在倉庫基本完成了。
2、京東這種企業虧損恰恰說明其發展策略的正確性,現在的虧損都是為后面的發展做鋪墊,真到哪天京東開始盈利了,那就是京東盈利的高峰期來了!
3、為什么亞馬遜虧很多年,市值依然很高?為什么房地產商都是欠銀行的錢,比自己的流動現金還多?連平衡都做不到,就別想當大企業。
4、京東的廣告費現在已經超過了它的盈利平衡。現在的京東已經成為四大門戶賺錢工具。自己么卻在一直虧錢。
5、京東現在就是要擴張,只要模式沒有問題,盈利是肯定沒有問題。所以看似虧損,還有人投資就是這個道理。
那么問題來了,京東一直在虧錢,為什么不缺錢?
對比一下蘇寧、國美你們就會知道了!
1、你們知道現金流對生意有多重要嗎?
2、國美,蘇寧們賣家根本不掙錢,或者只賺點辛勞錢。為什么他們還要開那么多店,還要低價大甩賣?
3、現在不掙錢,少掙錢沒關系的,打敗了對手,以后來就可以掙大錢了。這句話為什么:純屬扯淡?
三家公司經營模式的不同,但他們的目的就是獲取現金流,美蘇就是靠現金結算流進行資本動作來賺錢的。
舉個例子:假如我天天給你1萬,注重是天天都給,要求你3個月之后還我1萬,注重也是天天都還,你一年的現金流就是365萬。你掙錢了嗎?
天天有進有出,他們賺的就是起初的90萬和365萬的現金流還有銀行的利息。

道理很簡單。美蘇,假設一年100億營收,延遲三個月還款,手里就是25億現金流!延遲六個月還款,手里就是50億!假設瘋狂開店擴大現金流,一年200億營收了,延遲三個月還款,手里就是50億,延遲六個月,就是100億!
美蘇拿這些錢會存銀行嗎?不會!
在零幾年之前中國經濟大發展、大通脹的年代,在房地產瘋狂漲價的年代,有這么多錢不搞地產、不進行資本運作,怎么可能存銀行。
拿一塊地蓋個樓,幾年之后房價漲幾倍,你說賺多少錢?何況美蘇們通過房地產和資本運作掙錢了,銀行們反而會求著他們貸款,他們拿著銀行的廉價資金,就可以賺更多的錢!
所以,家電連鎖,只是美蘇獲取現金流的手段!賣家電只能掙點小錢,就算賠點也沒什么,而在別的地方可以掙到多得多的利潤!但前提是:現金流一定要充足!
這,才是美蘇們瘋狂開分店的根本原因!
所以,分析蘇寧(以及有巨大現金流的企業)的股價,絕對不能只看家電本身!一些機構仍然在分析蘇寧的銷售額、毛利什么的,并據此信心百倍,散戶們也在憧憬蘇寧的成長性,在懂行的看來簡直可笑得要命!
那么美蘇現在怎么樣呢?
我們還得從現金流入手:格力,早就先款后貨了,蘇寧撈不到便宜,所以蘇寧不愿意賣格力。由于價格問題,國美也和格力鬧翻。可2000年之后,尤其是2005年之后,海爾、海信、創維,越來越多的家電廠商要求先款后貨,或者很多一個星期、半個月就要付款。所以美蘇的現金流大減。
比如蘇寧和國美2021年的銷售額都是1100億元,假如還是十幾年以前的寬松環境,可以占壓廠商三個月甚至半年的資金,美蘇手上就有275億元或550億元;而現在只能占用半個月了,手里的現金立馬變成46億!
多少見不得人的項目,多少急需現金的虧損項目,會因為現金流大減而露出水面?
所以當我聽說蘇寧在增發47億之后又要借債80億,我倒吸一口涼氣。蘇寧不斷融資,根本不是裝B的人說的“搞電子商務,擴大物流”。而國美曾干過五折賣地,把國美商都賣給了海航集團,拿到50億元,遠低于2009年的100億元。很顯然,國美也是缺乏現金流才不得不這么干的。
回顧07年左右的時候,中國經濟總體還不錯,美蘇究竟有多年的積累,靠吃老本和銀行貸款,也能繼續維持。可是這幾年中國經濟形勢始終不見好轉,銀行也控制得越來越緊,美蘇就會越來越缺錢。現在知道他們的形勢有多嚴重了吧?
好了,再分析一下美蘇目前的經營環境,看看他們的前途如何?
美蘇已經不可能采取過去那種瘋狂占壓現金、瘋狂開店擴大現金流、再拿現金流大肆進行資本運作的經營模式了。
首先,付款方式導致現金流大幅減少。
其次,店已經夠多,而且電子商務發展起來了。京東沖擊的,既是美蘇的利潤,更是現金流!
第三,美蘇有限的現金流也不可能有過去那么多好項目了,因為中國經濟整體減速,商業地產形勢嚴重,所以美蘇還會有多少利潤?
第四,連鎖店過去好歹還能掙點小錢,現在在電子商務的沖擊下肯定是賠錢的,而且越賠越多。但燙手的山藥不好甩,關個店相當于割一塊肉啊,方方面面都要賠錢!
總之:現金流緊張多了,利潤大幅減少甚至虧損,這就是美蘇目前面臨的局面。靠電子商務?只能暫時獲得現金流,而且中短期不可能賺錢!
理論上說,只要有現金流,虧損了也都關系!
比如一個企業一年現金流100億,每年虧1000萬。那么它運作幾百年都沒問題,因為10年才虧1億,100年才虧10億,只要現金不斷流轉,稍微延期幾天或幾個月還款,誰知道它是賺是賠啊。所以現金流有多重要知道了吧?
賠錢的企業只要有現金流,就可以耐心等待時來運轉;而賺錢的企業沒有了現金流,就會立馬死掉!
用這個理論我再分析一下京東。
只要京東的現金流不斷擴大,一年賠點錢算什么?他完全可以靠現金流長期支撐!所以只分析京東的利潤,以為京東每年虧幾億十幾億,融不了資肯定撐不下去,幻想著它在幾年內倒閉是不對的。
我只從現金流來分析:假如京東每年的營收都急劇擴大(年增50%以上,目前這個目標很輕松),那么手里的現金完全可以應付虧損和延期還款!
例如,假設京東今年360億營收,虧20億,延期還款一個月,那么京東到年底手里的錢反而多出了10億!(30億應付賬款,減20億虧損)。假設明年京東營收540億,又虧20億,但年底手里只會減少5億(45億應付賬款,減20億虧損,再付掉去年留下的30億應付賬款)。
所以只要京東的營收越來越多,而虧損不是大幅增加的話,京東手里的錢足夠用很多年。
所以,京東、蘇寧、國美之戰,表面上看是市場份額之戰,利潤之戰,但從財務角度來說,更加緊迫的原因,是現金流之戰!
誰的現金流被打掉,誰的褲衩馬上被扒下來!那么現在誰很急迫呢?顯然是蘇美啊,呵呵。都割肉賣地、連續融資了,現金流能不急嗎?所以蘇美只能靠欺負京東吸引眼球了,而京東,當然要奮起反擊。
所以表面上看,電商之戰似乎是一場鬧劇。但圈內人都明白里面的道理。劉強東很明白,張近東、黃光裕們,也很明白。但是,裝B的不明白,廣大仍然看好蘇寧的散戶們也不明白。他們以為劉強東在虛張聲勢,色厲內荏,但真正虛張聲勢的是蘇寧。
我們再看看電商的鼻祖,美國亞馬遜過去二十年一直在虧損,但市值卻一直那么高,就知道虧損并不代表企業沒有前景,真正看中的還是未來發展收益,這其實就是投資。
京東很大的股東是騰訊,但為什么一直都是劉強東說的算?只因他的股權架構是這樣設計的,劉強東等創始團隊手中的投票權1票=10票,而騰訊等投資人手中的投票權1票=1票,這就是AB股制度的魅力,即使你的股權再少,表決權也是你說的算!
來源:天線貓博客,歡迎分享本文!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3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