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盛的市場需求吸引來眾多云計算廠商,其中既有像VMware和眾多OpenStack服務商在內的私有云廠商,也不乏阿里云、微軟這樣的公有云巨擘。眾多廠商的進入帶來了混合云市場的百花齊放,競爭的大幕也隨之拉開。
經過10多年的發展,云計算一路高歌猛進,已經得到廣泛認可和普及。根據RightScale今年新發布的一份關于全球云計算市場的調查,58%接受調查的企業采用了混合云(公有云加私有云)。隨著云的普及,未來這一比例還會更高。
旺盛的市場需求吸引來眾多云計算廠商,其中既有像VMware和眾多OpenStack服務商在內的私有云廠商,也不乏阿里云、微軟這樣的公有云巨擘。眾多廠商的進入帶來了混合云市場的百花齊放,競爭的大幕也隨之拉開。
混合云大戰在即
2021年新年伊始,華為云舉辦了一場市場活動,公布推出名為HCS的混合云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全棧的云服務平臺,與華為云采用完全同樣的架構和API,旨在把華為云帶入用戶的數據中心,以確保用戶獲得真正一致的體驗。
華為云的此舉并不意外。實際上,其他幾家公有云服務商早就這么做了。2021年年底,AWS在其re:Invent2021大會上公布推出混合云產品AWSOutposts,要將AWS引入用戶數據中心。在此之前,微軟已經于2021年公布推出類似的產品AzureStack。與它們相比,阿里云走得更早,早在2021年就推出了類似的阿里云專有云ApsaraStack,可基于此提供混合云解決方案。
迎戰混合云,阿里云手里有哪些牌?

進入混合云市場的不只是有公有云玩家,傳統私有云廠商也不甘寂寞,紛紛將自己的私有云解決方案向混合云升級,包括VMware和各種OpenStack服務商也都推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混合云市場吸引各種廠商紛至沓來,背后是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和用戶需求在推動。這幾年隨著云計算的普及和技術的成熟,云計算的應用逐步走向深入,云的角色正在從資源支撐平臺轉向業務支撐平臺,云上業務越來越豐富,很多業務需要有跨越私有云和公有云的調度能力。其次,計算隨著數據走,IoT、移動設備的普及催生了邊緣計算的興起,邊緣計算節點與云數據中心并存成為現實,自然地也帶來了私有云與公有云整合的需求。另一方面,技術的進步為混合云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尤其是容器技術,它讓應用跨云部署成為可能。
來自用戶的真實需求也應證了這些行業趨勢。阿里云混合云產品總監謝寧介紹,阿里云有很多公共云的大用戶,它們的業務場景眾多,部分公共云客戶也有一些私有云需求,同時和已有的公共云業務形成混合云。另一方面,很多專有云的用戶也想用公有云,如此看來,線下和線上結合的需求越來越普遍。
“4年來阿里云專有云(ApsaraStack)積累了150多家客戶,其中不少客戶有借助公有云來應對業務高峰的需求。比如一些大數據和一些類互聯網應用,在重大節日或重要會議期間出現的業務高峰,假如借助公有云就可以很經濟地解決彈性、靈活性等問題。”謝寧表示。
阿里云用戶的需求也是整個云計算市場的一個縮影。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推進,我們可以看到,混合云正在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石,很多公司一方面借助混合云發揮公有云低成本、可擴展優勢,一方面通過私有云做到本地安全合規(保護重要數據),而容器等技術的成熟,加速了混合云的落地。內外條件的成熟共同推動了混合云市場的成長。
阿里云的混合云有何不一樣
作為中國公有云的領頭羊和全球云計算的三甲之一,阿里云很早就感受到客戶對混合云的需求。因此,阿里云在混合云的道路走得不僅早而且果斷。4年前,阿里云就推出了專有云ApsaraStack,與阿里云公共云同根同源,致力于將阿里云公共云的技術架構輸出到客戶的數據中心,讓更多的用戶享受到阿里的公共云技術,將阿里云公共云搬進客戶“家里”。
阿里云混合云不僅基于公共云架構,圍繞5大典型場景(混合云應用部署、混合云數據備份、混合云系統容災、混合云彈性應用、混合云DevOps),基于5層技術(治理、應用、數據、網絡、機房)打通,確保3個業務視角(購買者、治理者、使用者)的使用體驗,既能保證客戶使用混合云時的安全性,也能針對不同客戶規模場景調節優先級構建不同形式混合云。
有必要指出的是,ApsaraStack是阿里云混合云解決方案的主力,但并不是阿里云混合云的全部。除了ApsaraStack之外,阿里云也和各種第三方開放合作。比如,2021年的云棲大會上阿里云公布與VMware達成合作,支持VMware云落戶阿里云,阿里云由此成為VMware在中國的首家CVP(CloudVerifiedPartner)。另外,阿里云也與私有云廠商Zstack有合作關系。
“我們的混合云戰略整體是開放的。我們有ApsaraStack,它讓用戶可以構建一個與阿里公共云技術架構統一、擁有一致性體驗的混合云;同時我們也對外開放API,提供被集成的能力,支持被第三方集成。第三,我們也積極支持政府和各行業開展的混合云標準制定工作,以更好地釋放混合云的效能。”謝寧說。
謝寧表示,阿里云混合云的很終目標是既滿足效率和安全需求的必選項,同時兼顧提升客戶體驗的加分項。“只有這樣才是一個好的混合云解決方案。”
未來如何演進
綜觀當下各種混合云解決方案可以看到,由于廠商各自的主業務不同,自然地形成了不同技術路線:一類是以AWS、阿里、微軟等公有云服務商為代表,力推的是將公有云技術架構延展到私有云中,致力于在用戶自己的數據中心部署一套與公有云同樣架構的云。比如,阿里云的ApsaraStack、微軟的AzureStack等。
另一類是以VMware、各OpenStack服務商為代表,方案是將自己的私有云與公有云集成,或者將私有云架構直接部署到公有云中。比如,VMwareCloudonAWS就是將基于VMware的云部署到AWS公有云上,運維和銷售都由VMware負責,只是借用AWS公有云底層的硬件資源。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廠商選擇了集成之路,即推出一個云管平臺,來統一納管各種異構云環境,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混合云/多云解決方案。

面對這些不同的技術,用戶到底如何選擇,不同的混合云技術路線未來會如何演進?對此謝寧表示,各種技術路線各有所長,分別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比如,云管平臺在一些行業領域可以發揮作用;基于傳統私有云技術的混合云解決方案在解決傳統高價值應用上也可以支持得很好;基于公有云的混合云解決方案在應對類互聯網應用方面優勢明顯。
“傳統私有云技術是為資源的整合而生,重在物理資源的高效利用;而公有云平臺在多租戶支持、資源彈性伸縮以及對業務的使能上更好。”謝寧說。
謝寧認為公有云技術架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機會。“要支持業務,比如要建立自己的業務中臺,公有云的這種低試錯成本的架構更靈活,能更好地支持創新。因為公有云PaaS層上有分布式中間件、分布式數據庫,對大數據等能提供更好的支持。其次,當大量應用要聚合到一個平臺,天然地需要多租戶能力,對多租戶的治理和對未知情況下的彈性等這些需求與公有云上的需求也趨于一致,自然地也會選擇公有云的技術架構。”謝寧說。
謝寧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線下業務向線上發展,云平臺的技術架構會逐步趨同,公有云的技術也會得到越來越多人認可。而在整個云平臺技術的演進過程中,阿里云都是可以滿足不同用戶不同發展時期的需求的。
具體而言,對于原生的互聯網應用和類互聯網應用,可以采用阿里云公共云、專有云以及基于專有云的混合云;對于傳統業務假如原來跑在VMware云平臺,可以借助VMware與阿里云的合作,部署混合云,實現與阿里云的互通和統一治理;對于那些部署在VMware云平臺上的新應用,可以通過在該云平臺上部署阿里云的分布式中間件、數據庫等提供類似公有云平臺的彈性和靈活性。
實際上,這正是阿里云在云計算市場的整體布局。在這個布局中混合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阿里云的業務從中小企業向更多傳統大中型企業拓展的 關鍵,對下一個10年阿里云能否續寫輝煌也至關重要。好在阿里云混合云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局,已經為阿里云在市場上的競爭贏得了先發優勢。
文章來源:未知
文章標題:迎戰混合云,阿里云手里有哪些牌?
本文地址:www.meyanliao.com/seo/6805.html
上一篇:新手如何做淘寶(淘寶運營怎么做)
下一篇:如何用標簽來打造淘寶店鋪爆款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3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