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家知名科技公司曝出員工貪腐事件。
9月8日,據多家媒體報道,蘋果供給商藍思科技原采購總監、助理鄭秋麗因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之便受賄554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
當日晚間,即有投資者通過投資者互動平臺,就此事向藍思科技提出疑問。
對此,藍思科技在9月9日上午回應稱,公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涉事前員工為公司業務治理人員,并非公司董監高,該事件純屬其個人的違法行為,不曾也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當日開盤不久,藍思科技股價即出現大跌,跌幅一度達到5.87%,隨后,在藍思科技做出回應后,股價有緩慢回升,截至當日收盤,股價報收32.51元/股,跌幅為4.66%,總市值為1425.19億元。
前助理5年受賄554萬,
有員工24歲即受賄
公開資料顯示,藍思科技成立于2003年,以制造玻璃起家,后于2020年3月登陸創業板,曾因拿下蘋果公司訂單而一躍成為手機蓋板領域的龍頭企業,主營業務為玻璃面板、觸控模組等,目前的主要客戶包括蘋果、三星、華為等。
藍思科技后,其股價曾一度出現暴漲,該公司創始人、周群飛的身家也隨之水漲船高。據悉,早在藍思科技當年,周群飛就成功以500億元財富,一躍成為新一屆內地“女首富”。
而此次涉案的鄭秋麗,據悉正是周群飛的前助理。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判決書顯示,2021年2月至2021年5月,鄭秋麗曾先后擔任藍思科技瀏陽園區采購部總監、采購部(三園區合并)總監、助理、中心采購部總監等職務。
經查明,在這五年多時間里,鄭秋麗利用職務便利,多次收受6家藍思科技供給商財物,很高一家收受250萬元,很低一家收受22萬元,合計收受賄賂554.15萬元。
具體來看,賄賂金額很大的兩家為迪富蘭科技和創科材料——兩家分別為藍思科技的拋光液供給商、研磨材料供給商,為了提高銷量、維持售價,他們分別先后多次送給鄭秋麗現金共計250萬元、160萬元。
2021年6月14日,鄭秋麗被瀏陽市公安局抓獲,后被法院判決犯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
值得注重的是,這并非藍思科技員工首次卷入供給鏈貪腐案。
早在2021年8月,就有消息曝出,藍思科技4名員工利用職務之便,收受供給商賄賂。
據當時的刑事裁定書顯示,2020年至2021年間,藍思科技負責手機保護膜開發與驗證的4位工程技術部員工,利用職務之便為藍思科技手機保護膜供給商伊萊特公司獲取了大量訂單,并收受賄賂,合計受賄約116萬元。
對此,湖南省瀏陽市人民法院對4人分別判處了10個月至3年10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這群員工中,年齡很大的出生于1987年,年齡很小的出生于1991年,很早受賄時才24歲。
大疆貪腐致10億損失,
字節跳動餐飲負責人天天貪1萬
藍思科技的例子并非個案。
事實上,科技圈或者說互聯網行業貪腐早已不是新鮮事,其中,供給鏈環節更是腐敗的高發地帶。
早在2021年1月,擁有1.4萬員工的無人機巨頭大疆就曾發布一則內部反腐敗公告,披露其在2021年,因供給鏈貪腐問題造成平均采購價格超過合理水平20%以上,保守估計給大疆造成了超10億元的損失。
而這一數字,約等于大疆2021年全年凈利潤(43億元)的1/4,2021年所有員工年終福利的2倍以上。
在這封內部通告中,大疆甚至用了“觸目驚心”和“冰山一角”這樣的詞匯來形容這次事件,并稱“預計牽涉范圍超過百人”。
為此,大疆處理了45名涉嫌腐敗和瀆職行為的員工,其中,涉及供給鏈環節的就有26人,包括研發和采購人員。而在處理手段上,有29人被直接開除,16人被移交司法處理。
值得注重的是,大疆創始人汪滔曾公開表示,早在2021年,意識到大疆存在腐敗問題后,他就曾一次性開除過幾乎所有采購部門(一個10人以上規模的部門)的員工,還陸續設置了一系列相關制度杜絕回扣問題。
然而,在4年之后,同樣的問題依舊存在。
實際上,在供給鏈這條線上,由于中間需要涉及多個環節的采料、備料、議價、博弈,能夠進行利益騰挪的空間也就很大,而腐敗又往往滋生于有權力尋租空間的地方。
在大疆的內部反腐敗公告中,就曾披露過供給鏈腐敗中常用的幾種手法。如在供給商底價基礎上,伙同供給商接口人加價分成;又或者利用手中權力,優先選擇可以給回扣的供給商、串通研發人員采購差品質的高價物料,私下搞皮包公司賺取差價等。
圖源:視覺中國
無獨有偶,貪腐、通報、移送司法機關等 關鍵詞同樣出現在華為、小米、阿里、騰訊、百度、滴滴、美團等科技巨頭和互聯網巨頭身上。
2021年12月25日,華為消費者BG大中華區執行副總裁滕鴻飛已被帶走調查,被調查的原因是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而據媒體估算,騰鴻飛的年薪或在500萬元左右。
2021年7月19日,小米發布通報郵件稱,原中國區市場部員工趙芊,因利用職務便利向合作供給商索要好處費,且金額較大,違反“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已被公安機關拘捕。而涉案金額,有消息稱高達700萬元。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曾在2021年發布一份《近年互聯網公司涉腐反腐案件榜單》顯示,2021年至2021年上半年,互聯網行業共發生反腐事件29起,其中京東8起,阿里巴巴、百度各6起,騰訊3起,易果生鮮、去哪兒網、樂視、合一集團、360集團各1起。
往近了看,2020年6月16日,滴滴曾披露了一起重大腐敗舞弊案件——原滴滴某部門高級總監于某聲在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在公司服務器采購過程中,違規向供給商提供“幫助”,并收受供給商巨額好處費及購物卡、醫療貴賓卡、汽車等物,4年累計受賄超過1000萬元。
同月,字節跳動也曝出貪腐案。在一封廣為流傳的內部信中,字節跳動通報了內部兩起以權謀私、涉案金額巨大的貪腐案,一起是EA前負責人收受供給商賄賂600余萬元。另一起貪腐案的主角則是一名遠離權利中心的行政餐飲前負責人,3年內貪腐1000多萬元,幾乎相當于平均天天貪腐1萬元。
此事一度引起熱議,甚至有網友針對此事專門在知乎上發起了一個“字節跳動行政餐飲前負責人三年以權謀私1000余萬,你想說什么?”的問題討論。截至目前,帖子已經有1057個關注,160個回答,118萬瀏覽量。
千里“追兇”、參觀監獄,巨頭上演花式反腐
針對企業內部的腐敗問題,巨頭們也并非沒有動作。
實際上,早在十年前,從BAT,到京東、美團、滴滴等互聯網公司及科技巨頭就已經陸續走上反腐的道路。
2009年,阿里出臺《商業行為準則》,次年淘寶就在內部率先成立了廉政部門,2021年又升級為阿里廉政合規部,阿里很初創業團隊“十八羅漢”之一的蔣芳出任很高負責人,成為了阿里優選一個敢動馬云的女人。
與此同時,2021年和2020年,阿里還分別增設了“首席風險官”和“首席平臺治理官”一職,分別由曾任杭州公安局刑偵支隊大隊長的邵曉峰和花名為“滅絕師太”的阿里合伙人鄭俊芳出任。

騰訊和百度在內部反腐上也是“狠角色”。騰訊反腐的故事中很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數對被視為馬化騰昔日愛將與心腹的騰訊前在線視頻部總經理劉春寧的“千里追兇”。
2020年,時任阿里副總裁的劉春寧被警方帶走,被調查的原因則是因為牽涉前東家騰訊商業賄賂案,涉嫌在騰訊任職期間利用電視劇采購權收受巨額賄賂。
倒在百度一支由經偵專業退役刑警組成的“職業道德委員會”刀下的員工也不在少數。曾有媒體統計,自2021年成立以來,百度“職業道德委員”9年間已處理超119人,上至3位副總裁,下至實習生。2020年4月,原百度集團副總裁韋方也因涉嫌貪腐犯罪,被移送公安機關。
圖源:視覺中國
BAT之外的巨頭們也不甘示弱,美團設有“重案六組”,華為設有“三道防線”,滴滴也有著自己獨立的風險合規部,京東則創立有“廉潔京東”網站,并設立了每年1000萬元的反腐獎勵基金,對舉報腐敗問題和拒絕受賄的員工進行獎勵。
據悉,劉強東甚至曾放言,“你貪十萬,我就是花一千萬調查取證,也要把你查出來!”
2021年3月20日,京東甚至還組織京東云公共業務部,前往北京市第一看管所參觀,通過了解監獄生活來提高內部員工的反腐意識。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企業在招聘時都不乏“反舞弊調查”的職位。據BOSS直聘顯示,美團點評就于7月22日發布了一則招聘反舞弊調查員的信息,月薪在2萬到4萬元,跟誰學則稱要以50-80K、14薪招聘反舞弊監察專家。
但從現實情況來看,總有人為了利益以身犯險,巨頭們的反腐之路只能不斷升級。
上一篇:淘寶流量和訪客哪個重要
下一篇:寶貝如何利用上下架時間做淘寶引流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3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