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上,彼時趣店的違約率低于1.5%,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好的數據(2021年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為1.89%),其主要原因為:
其一,2021-2020年正處于快速增長勢頭,總貸款量呈幾何倍增加,違約期尚未到來,且借貸總規模的增長有利于稀釋違約率數值,趣店IPO時聲稱其違約率僅有0.5%以此證實模式由于銀行業,就此看也是不客觀的;
其二,當時趣店與支付寶合作,以后者手中的數據做了第一道用戶甄別,有效規避了風險。
IPO之后,關于趣店的原罪問題被媒體揭露(起家校園貸后面向低收入人群的現金貸業務),加之支付寶也在進行由金融向科技公司的重新定位,雙方在2021年結束合作,這對于趣店是一個相當大的影響。
2021年的幾個周期的違約率明顯加大,是招股書周期的兩倍,雖然整體風險仍然可控,但其增長冒進帶來的風險已經有所顯現。
在2021年報中,趣店披露其壞賬率已經由2021年的0.4%迅速增至2021年的3.09%。
互金就其模式根本來看,在于資金的快速運轉,借貸雙方總盤子在平臺之上的高速流通便會掩蓋相當問題,當行業隨監管收緊之后,風險陡增。
這在玖富中也可以得到體現。
上圖中,2021年Q1發放的貸款違約率接近7%,與趣店不同的是,2021年幾個周期的貸款在一定周期內違約率并不明顯,甚至要低于其他周期的數據。
主要原因在于,玖富前期未有趣店綁定支付寶的關系,其違約率數據要大于后者,也即,趣店在一定周期內違約率的大幅反彈,既有政策監管的因素,亦有脫離支付寶之后業務的適應過程。

在模式大致相同,若未有殺手锏級產品,雙方違約率有趨同的可能性。
以12個月借貸周期為界,玖富長期貸款的違約率要明顯高于短期,2021年末,違約期在91-180天之間的比例為1.7%,與此同時短期房貸業務中該數字為0.71%。
雖然一定程度上玖富有控制整體違約率的可能性,但也并不容樂觀,上圖中2021年Q3的違約率斜率仍然較大,不排除其后有超越歷史的可能。
在此背景之下,趣店和玖富都在圍繞“消費貸”做足文章,如利用資金以及渠道優勢不斷擴充“借貸場景”,但整體上看兩家企業都面臨著極為明顯的違約率壓力,換言之,在百行征信正常運營之前,互金行業雖然改變了原來激進野蠻的成長方式,但這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百行征信為何難拿數據?

雖然百行有8大股東,但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和騰訊信用是其中的骨干力量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我們先看這兩家公司旗下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的表現。
從數值看,微眾銀行2021年0.51%的不良貸款率要領先于網商銀行的1.3%,且從放貸量看,微眾銀行期末表內貸款余額為1198億元,也要高于網商銀行的470億元。
這兩家公司背靠國內互聯網巨頭,手握海量互聯網用戶信息,微眾銀行擅長社交數據,而網商銀行又以阿里的電商以及支付寶的金融數據為基礎,加之雙方在近年的擴張中都強調“支付場景”的打造,數據維度亦在不斷完善,這都有利于不良貸款率的優化。
整體上,以上兩家公司在業務中已經優于整體銀行業,也由此看數據共享只是單方面付出,并不過于需要百行征信整合之后的網貸數據,加之激勵措施不足,企業在此的消極也可理解。
此外,以上兩家公司在違約率上的變化,亦不能說明社交和電商數據在征信中的優越感,主要原因為:
兩家公司定位各有不同,雖然均有補充社會原有金融體系的初級使命,但在操作中,網商銀行更傾向于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在2021年報中,披露累計小微企業和客戶1227萬戶,戶均2.6萬元,微眾銀行主要產品之一的“微粒貸”,則屬于純線上小額信用循環消費貸款產品,而向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是明顯大于個人小額貸款的(微眾銀行2021年72%以上的個人借款客戶單筆借款成本不足100元)。

由于雙方定位不同,加之阿里系的個人信貸產品花唄和借唄未在網商銀行旗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總絕對值的增加,這也意味著,同為互金產品,針對個人的小微金融貸款其風險要遠小于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尤其在外部環境日益復雜的局面下)。
就此來看,騰訊和阿里對百行征信的數據渴望度遠低于后者對自身數據的期望,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的議價能力,此外,由于百行征信的推出使兩大企業未能如愿獲得個人征信牌照,將原本對手轉為地位不對等的合作伙伴,難度自然不小。
從互金行業看,政策的層層加碼已經成功對其降溫,但由于前期的非理智擴張,加之相當行為并不規范甚至是違法的,使得中后期之后行業需要進入理智的發展階段,引入信貸征信數據,打擊多頭信貸的信息差問題成為行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否則難以從根本解決問題。
在《金融時報》報道之后,百行征信回應:與各股東方保持良好合作關系。希望這不是一句空話,也希望央行、互聯網金融協會能夠再出激勵措施,加速網貸征信工作的正常進行。
上一篇:淘寶店增加流量的辦法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3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