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天貓總裁蔣凡的“情感輿論”已經發酵了多日。就在4月27日,阿里巴巴公布了調查處理結果,給予蔣凡一系列處分,其中包括很“重”的一條:即日起取消阿里合伙人身份。
事情發展到這里,似乎已經塵埃落定。調查的結果有了,該吃的瓜也吃了,剩下的,就是各回各家?
其實,蔣凡還能不能做“接班人”,他的前途又會是怎樣,和公眾的關系真的有點遠。但假如認為一張被外界認為“寬嚴相濟”的罰單,就消弭了一場風波,似乎也不這么輕松。在中國商業觀察家眼里,它像是一個具備了各種元素的完美案例:互聯網巨頭下的年輕少帥,接班路上的花邊插曲,新型商業文明下的企業家精神,諸如此類。
安東尼·吉登斯把前現代和現代之間的關系形容為“斷裂”。這斷,就斷在了馬克斯韋伯所說的“新教倫理”上,落實在那些偉大的現代企業家身上。他們和前人很大的不同,就是不再把逐利當作任務和手段,而將其視作一種美德、一種能力。說白了,真正偉大的企業家能夠通過商業改造社會,證實自己的價值,而不是躲在家里數錢,享受生活。
當人們把目光投向蔣凡和張大奕的那點“花邊新聞”時,也別忘了,那位總裁夫人,確實不是“好惹”的。早已有網友發現,她在微博上曬出的都是和孩子出入高檔場所,豪宅游艇出鏡率奇高。當然,張大奕也不是“吃素”的,在她的鏡頭里,“炫富”的場景也從來不曾缺席。總裁生活的日常是怎樣的呢,人們很難不產生聯想。
蔣凡對張大奕到底有沒有利益輸送,他的商業決策和張大奕是否有關系,說真的,調查結果對身處企業經營之外的公眾而言可能一晃而過。重要的是身為一位企業家,蔣凡或許應該回答,他的理想和追求,到底是什么?心思,放在了什么地方?
蔣凡之后,誰能來接班?吃瓜群眾無非是看個熱鬧,但對阿里來說,又不光是選個人這么簡單。很多人都談到,蔡崇信闡釋過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三大特征:樹立道德標準,解決接班人問題,避免 關鍵人風險。但這個道德標準,絕不僅僅是“做個好人”。是否具有企業家精神,才是需要考察的 關鍵。而這一點又是一條永不過時的鐵律。
阿里巴巴不會對企業家精神感到生疏。多年前,馬云創辦過“中國黃頁”,他上門推銷慘遭“嫌棄”的視頻,在互聯網上隨處可見。從無到有,從低到高,阿里是怎樣一步步改變國人互聯網生活的歷程,馬云心里應該是很清楚的。他也很明白,要是沒有改變世界的雄心和苦干實干的毅力,一家超級企業是不會有今天的。

有些經驗教訓就在眼前,當當的“手撕”夫妻檔里,李國慶和俞渝誰對誰錯,爭論已無意義,但一場場連續不斷的鬧劇之后,公眾還是否能對這家企業布滿信心?當當究竟要留給公眾一段怎樣的商業記憶?難道就是“奪權”二字。一位企業家的公事和私事,真能分得開嗎?就在當地時間4月27日,京東稱劉強東案屬于個人行為,要求撇清連帶責任,遭美法院駁回。企業家之所以能成為企業家,是要在肩頭扛起相應責任的,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剛剛過去的今年一季度,是不平常的。受疫情影響,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要做好思想預備,發揚企業家精神,迎難而上、克難攻堅,同舟共濟、共克時艱。”——這句話的精神,各位企業家們值得細細品味,有一點一定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企業家必須心無旁騖,在困難時刻吃得起苦,在 關鍵時刻發揮得出創新、實干的硬實力。
大浪淘沙,企業家有沒有企業家精神,在如今的挑戰之下自然會顯露無疑。蔣凡、李國慶、俞渝……他們身后的企業,都已經和國人的日常生活交融在了一起。假如一味沉溺在“場外新聞”,是幫不上大忙的。人們呼喚的是敢想敢干、會干事、能干事而不是整天來事的企業家。
下一篇:淘寶如何獲得猜你喜歡流量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