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宿遷成為京東數據中心布局重點,華東數據中心也開啟了京東自建數據中心的建設版圖。
文|張帥
在京東的投資版圖上,宿遷絕對是備受關注的一個點,原因也無需贅述。雷鋒網了解到,京東在宿遷的投資項目一共有12個,計劃投資近200億元,已建成京東信息科技園、京東聰明物流全國調度運營中心等5個項目,完成投資65.5億元;近期已開工和即將開工項目7個,計劃總投資130億元。
京東云華東(宿遷)數據中心就是京東在宿遷的重要布局,在計算力代表生產力的互聯網行業,云計算之下的數據中心在某種意義上象征著基礎硬實力,京東云華東數據中心建設于2020年,總投資35億,一期投資15億,二期計劃投資8至10億,現已投入6億,整個園區占地200畝左右,相當于19個足球場大小,是京東云骨干網絡節點核心數據中心之一。

一期:平滑自然冷卻控制
數據中心是京東龐大的業務體系的技術支撐,華東數據中心又是京東自建的第一個數據中心,承載業務規模和種類相當齊全,毫不夸張的說,京東有一部分是建立在宿遷之上。
京東云華東(宿遷)數據中心一號園區占地200畝,總投資超30億元,其中設備投資約24億元,總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包括4棟數據中心樓(模塊)和一棟綜合樓。
一期數據中心的投產也經歷了三個階段,先是2020年投產的模組1,華東數據中心2021年底拿地并開始設計,2020年4月份土建開工,2021年4月實際運營,建設速度還是比較快的,這也和當時京東業務發展速度暴增,需要數據中心來支撐有關,彼時快速運營才是第一要求。
因為建設速度快且宿遷并不是很初選址地,模組1沒有采用大膽技術嘗鮮,而是采用更為成熟的方案,不過模組1也給了其他模組以參考,京東云在后續的模組建設中就充分吸收了模組1的建設經驗,模組1設計PUE是1.4,實際運營過程中京東云將PUE控制在年均PUE≤1.3(實測)。
1模組內部的數據機房和配電室由相同的小模塊組合而成,可根據使用需求靈活布置、調整模塊內容。單個數據中心模塊的建立面積為6萬多平米,總機柜數1138個,分別布置在10個模塊機房內,4個標準模(4KW)、3個高密模塊(8KW)2個網絡傳輸間,和1個微模塊(12W)機房,總能存放約4萬5千多臺標準服務器。
模組4在相同地板面積的情況下增加了35%的機柜數量,4模組可容納1556個機架,單機柜功率在4kw到12kw,設計PUE小于1.35。模組4在供電方面采用高壓直流加UPS加市電直供方式,針對不同業務采用不同供電模式,另外在冷卻系統方面用上了平滑自然冷卻技術。
京東云數據中心水冷機房
數據中心空調系統的能耗一般占總能耗的20%-40%左右,其中制冷壓縮機的能耗又占到空調系統總能耗的70%-90%。因此,利用自然冷源來解決數據中心的散熱問題成為數據中心創新技術的核心考量之一。
傳統自然冷卻板換的開啟只有0和1兩種狀態,不能和冷機并行運行,京東云的創新是在數據中心外樓放置數十個溫度、濕度、風速和液位等傳感器,機房內不采用傳統的點裝式探頭,而是光纖測溫,規模應用不僅提高了精度還降低了成本。
中心控制系統對室外、室內、溫度、水及設備各方面數據進行采集,進而控制系統閥門、變存器,帶動風機、水泵,包括控制冷水機系統實現平滑聯動。冬天板換完全打開,冷機停止工作,在過渡季板換可開啟一定的角度,冷機部分運行,甚至可以開半臺冷機,基本實現無人工干擾下的自動運行。
江蘇宿遷地區,一年中大部分時間的溫度在-5~35℃之間,年均氣溫14.2℃。京東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宿遷的天氣狀況下,一年大概有1/3的時間可利用板換冷卻,通過平滑自然冷卻技術,一年有將近5個月的時間可以完全利用室外的自然冷源,大幅降低運營成本。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2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