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圓通與阿里的再次合作沒有讓人驚異,此前就有過阿里增持圓通股份的消息傳出。8月下旬,“阿里巴巴希望增持約30%的圓通股份,并成為圓通的很大股東”的消息便在圈內傳開。但當時阿里以嚴厲的措辭“假消息”予以了否認,圓通當時則表示“暫不回應”。
如今一切明了,不免有些“打臉”。但具體交易的股份只有12%,阿里并未控股,喻會蛟、張小娟夫婦依然把握圓通實際控制權,合計持股比例為41.65%。圓通控股股東仍為蛟龍集團,創始人喻會蛟、張小娟夫婦仍為實控人。
目前,阿里雖未控股圓通,但阿里與圓通的關系,也綁的更緊密了。

2020年,阿里入股圓通,通過旗下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浙江菜鳥供給鏈治理有限公司合計持有圓通3.31億股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占圓通股份總數的10.50%,當時就已是圓通的第二大股東。
圓通也早已在2005年就接入淘寶,2021年圓通借殼A股,同年的年報顯示,阿里創投持有圓通速遞約11.09%的股份,云峰基金旗下云峰新創持股6.43%。
本次轉讓完成后,阿里將合計持有圓通22.5%股份,目前仍然是圓通的第二大股東。圓通將來是否會完全成為”阿里系“?坐等后續。
物流對于電商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阿里近年來致力于通過菜鳥網絡打造一張全球物流骨干網。其中,國內快遞網絡是其戰略布局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同于京東的自建物流方式,對于與淘寶一同成長起來的電商快遞企業,阿里巴巴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股權投資。
2021年,阿里巴巴牽頭成立了菜鳥,2021年,菜鳥又牽頭與申通、中通、圓通、韻達、百世等共同成立了“菜鳥聯盟”。馬云也曾多次表態:“阿里永遠不做快遞,菜鳥網絡的‘智能骨干網’建起來后,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以給予以上合作的快遞公司安全感。
阿里已經陸續入股的快遞公司,分別為:申通14.65%的股份和約31.35%股份的購股權;中通8.7%的股份;百世約33.0%的股份;韻達2%的股份;還有很近圓通的22.5%股份。目前國內主要快遞/快運公司,除了順豐和德邦外,基本都接受了阿里投資。
由此可見,在國內主要快遞版圖中,形成了“三國殺”新局面,即阿里系(菜鳥、三通一達一世),順豐系和京東系。
具體來看,與阿里在股權關系上和申通、百世、圓通,盡管韻達快遞也是“菜鳥聯盟”的一員,但阿里僅通過買入其他股東股份的方式進而持有其2%的股份,無緣董事會席位,話語權很弱。
在已經是圓通第二大股東的情況下,阿里為何還進一步增持圓通?
對于圓通創始人而言,喻會蛟、張小娟夫婦這一轉讓股權行為,直接套現66億,且還可繼續發新股融資,以加強圓通在股價上的競爭力。
再于阿里而言,一直都有阿里將控股圓通的消息傳出,此次阿里雖還是圓通第二大股東,但據業內人士預計,阿里還會繼續跟投,提高股權比例的,很終全部接盤圓通。

圓通是目前除百世外,阿里持股很多的快遞企業,也是很早接受阿里入股的快遞企業。早在2005年,圓通就在業內率先加入了當時創立不久的淘寶;

2021年,順豐與菜鳥因快遞柜數據接口問題形成對峙,“豐鳥大戰”一觸即發,圓通曾在社交平臺發布聲明,表示和菜鳥一起攜手為商家提供更好的服務。2021年菜鳥全球物流峰會上,喻會蛟也曾現場透露,阿里投資中通、申通時,也曾征求過他的意見。
值得注重的是,在當時的“豐鳥大戰”中,圓通是當時民營快遞公司中,優選高調站隊阿里的企業。
2005年成為第一家接入淘寶平臺的快遞;2021年成為中國快遞物流業第一家公司;通過收購香港先達物流(后改名圓通速遞國際),很早搭建了“A股+H股”公司平臺;在“通達系”快遞公司中,圓通還很早自購全貨機,引進職業經理人擔任公司總裁、很早推出中高端快遞產品……
如今看來,不論是戰略布局,還是企業站隊,圓通的舉措都是具有前瞻性的。但卻未得到預期的回報,近年來企業發展困難重重。
2021年10月,圓通率先在“通達系”快遞企業中推出全新的中高端直營快遞品牌“承諾達特快”,但該業務僅運營一年就被曝出業務停擺、團隊解散。喻會蛟、張小娟夫婦也曾表示,圓通近五年的落后,直指企業內部治理。因為家族式治理作風及實控人之間的分歧,導致圓通許多決策在進入實操層面時難以落實到位。
據剛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圓通上半年營收145.81億元,增長4.5%;凈利9.7億元,增長12.55%。上半年業務完成量占全國業務量的14.57%,其實力有目共睹。
圓通是上半年除順豐外優選一家的實現營收、凈利同比增長的快遞企業。如今市場份額上位于第三位的圓通,積極趕超處在第二位的韻達,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也進一步凸顯。與公布阿里戰略增持同日,圓通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35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6.3億股的方式募資45億元人民幣,這些資金將投向多功能網絡樞紐中心建設、運能網絡提升、信息系統及數據能力提升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這個在2020年曾一度作為行業市場份額第一的快遞企業,如今有了阿里的更大加持,發展事態更加可觀。喻會蛟也曾表示,圓通要“二次創業”,重返高位的目標很明確。
目前,阿里已先后入股“四通一達一世”,合縱連橫快遞行業,與后起之秀京東、順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二位后者,怎會坐以待“斃”?
據悉,2021年,順豐與菜鳥因快遞柜數據接口問題形成對峙,阿里曾將順豐從物流選項中踢出。2021年,曾有京東商家爆料,京東店鋪的訂單無法使用菜鳥物流平臺提供的電子面單發貨。今年8月,京東發布《關于合作快遞服務調整的通知》,要求平臺商家停用申通、卡行天下、國通快遞等幾家快遞公司的產品。8月31日,京東已停止商家選用申通的發貨功能。
阿里、京東在和順豐物流市場上的爭奪日益激烈,陷入白熱化階段。阿里目前主要靠菜鳥網絡和投資主流快遞公司的方式完成物流行業的合縱連橫;京東則主要倚靠自家的物流公司和部分對外投資;順豐作為三者中優選專注物流的公司,今年中報中提到,其上半年營業收入(含供給鏈業務)達到711.29億元,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42.05%,猛超其他快遞公司業績。
從物流布局的方式來看,阿里巴巴雖沒有自建的物流體系,且曾聲明不會建立阿里自營的物流公司,但這并不能阻止阿里巴巴建立它的物流帝國。近幾年,阿里的“野心”逐漸顯露,京東強勢崛起,順豐日漸做大陸,快遞行業的“三國殺”愈演愈烈。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