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由李志剛著作的《創京東》第一次出版。這本書采訪了258位京東有關人員,被劉強東承諾“10年內你是優選采訪我的書”。到第二年的5月,該書已經印刷13次。
由于該書厚達290頁,計28萬字之多,在當今碎片閱讀的時代,難免令人望而卻步。因此在此濃縮一下,以便讀者傳閱。感愛好更多細節的同學,就可以去購買全本詳讀。
一、回歸零售的本質
無論是劉強東的自序,還是書本里多個故事內涵的體現,京東商城的發展歷程,就是所謂電子商務回歸商業零售本質的歷程。
京東商城的出現,2003年的非典是一個時間節點。
在此之前,京東多媒體憑借正品低價,已經是國內很大的光磁經銷商,就是賣空白光盤和刻錄機。由于非典關閉了所有的批發市場,因此京東多媒體開始嘗試在網絡BBS上,與版主合作在線銷售光磁產品。
這件事并不構成京東商城成功的必然性,因此那年幾乎所有堅持做銷售業務的電子公司,都采用了同樣的方式。
關鍵點是:通過數據對比,劉強東發現線上渠道銷售的模式,可以讓消費者節約很大的購物成本。
正品,低價,好服務,這就是零售的本質。
因此,京東的由來,就是“借助互聯網,以新的消費需求與導向,不斷做出突破性的商業模式創新,從而重構供給鏈系統,達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很終為消費者創造價值。”
2004年1月1日,京東多媒體網站(JDlaser.com)正式上線,開始向電商轉型之路。
二、商業競爭的本質是技術競爭
京東多媒體網站上線之后,就是簡單的產品介紹,沒有專業的技術員工。很快黑客就在網站上留言“京東網管是個大傻瓜”,經過2小時修復,技術員還在回家路上,網站上已經再次被留言“京東網管還是大傻瓜”。
由此,京東招聘了第一個技術員工呂科,后來的京東運維部高級總監。
但是有技術基礎的劉強東,卻十分清楚技術系統在商業企業里的重要性。
早在2000年,劉強東就自己編寫了公司的ERP系統,一直用到2005年。是年,劉強東指揮呂科,共同完成了新一代的京東治理系統開發。以后數年,京東的治理系統都是脫胎于這個版本的架構。
2007年,負責財務的陳強生入職,在2021年,通過運營角度調研分析,整理出1000多個指標,建立了運營分析系統,由此可以對全公司進行橫向和縱向的運營效率分析。
2008年,技術副總裁李大學入職。李大學首先重構了京東商城的架構,完成了SEO搜索引擎優化。
2021年,京東商城完成從.net系統向Java技術切換,實現了支持天天交易1000萬單的容量。
2021年-2021年,完成了銷售猜測系統和自動補貨系統。

2021年,由100多人封閉開發的青龍系統上線,京東的物流體系進入了技術化時代。原來用PDA掃描一次系統需要23秒,提升到了0.3秒。配送員使用帶有青龍系統的POS機,從監控所有包裹的運行數據,基本達到了順豐快遞的質量水平。
2021年,京東開發運行了JIT及時生產系統和ALMS勞動力治理系統,將物流的人效和坪效產能很大化。
2021年,劉強東本人遠在美國留學,但依靠京東的信息系統,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通過手機、iPad看到京東所有數據,連倉庫在哪個環節出現了積壓,都能馬上了解到。通過內部監控系統,甚至還能了解到微博上、論壇上用戶對京東的評價。
三、員工的力量無堅不摧
從中關村時期,劉強東就實行了與員工的酒文化,定期與員工喝酒溝通。
京東高度尊重員工福利,尤其是對一線物流員工非常重視,因此有了聞名的一個段子:
京東擴張到,需要在建站。于是去挖當地韻達快遞站的站長。站長說好,還帶著全部手下集體跳槽過來。
原因是,京東配送站有空調。韻達快遞站連電風扇都沒有。
而另一有關一線員工培訓的故事,則更令人深思:
京東有員工培訓制度,但是在培訓配送員之后做滿足度調查,發現普遍性對培訓課程不滿足。
而對培訓不滿足的原因,竟然是上課時沒有吃的喝的零食。
京東培訓的負責人這才知道,藍領和白領對培訓的理解不一樣。白領認為培訓是學習,老師講的好,能學到東西是很重要的。藍領則把它視為福利,培訓的形式,安排的吃的喝的,形式上的尊重更重要。于是,2021年,京東對藍領的培訓,單獨增加了點心飲料預算。
正是由于京東整體重視員工,由此換來的是員工的忠誠、奉獻。雞湯勵志小故事,充斥了本書。
看《創京東》,讓我想起了《海底撈你學不會》。
2009年,時任北京市委書記劉淇視察京東,說劉強東的電子商務模式,“你們這買賣好,庫房是租的,貨是供給商的,什么都是別人提供的。”
而劉強東有一句話是:“京東的庫房是租的,商品是供給商的,京東靠什么做起來的?靠的是人!”
—–分割線—–
讀后感:
1、京東的成功當然有偶然性,但是劉強東自己的勤奮,就是成功必然性之一。

2、企業負責人一定要練口才,沒有演說能力,會錯過很多機會。
3、對員工好一些。他們是企業真正的經營資產。
上一篇:淘寶為什么刷單前要刷流量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