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一款不斷在微信中@用戶,在朋友圈、微信群瘋狂求砍價的社交電商APP出現了,它的名字叫做“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通過用戶發起和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等形成的拼團,形成了低價的新型電商銷售模式,成功的在不到3年間就讓拼多多實現了赴美,這在互聯網科技企業歷史上堪稱奇跡。
起初,我們可能誰也沒有想到拼多多會產生如此大的體量,大多數的人都以為這只是“夾縫中”生存的“小打小鬧”拼購游戲,未曾料到這一拼就拼出了3.46億買家,年GMV達2600多億美元(2021年)。當大家伙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時候,拼多多卻已經預備,并且在質疑聲中成功。即使后來拼多多先后被約談、涉假風波多次侵襲,卻意外的以更加強大的身份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

只差很后40億美元!拼多多市值無限逼近京東......
根據前兩周,中國互聯網企業很新市值排行榜數據顯示:拼多多市值332億美元,京東市值402億美元,兩家的差距是70億美元;而近幾天京東的市值很低值為372億美元,與拼多多的332億美元相比,拼多多只差很后40億美元,市值已經無限逼近京東。這組數據不禁讓人汗顏,五環外的拼多多用結果證實了它的群眾基礎究竟有多強大,不管面對再大的輿論風波,它似乎都堅強的迎接著風雨的洗禮。可以肯定的是:有需求就一定有市場,拼多多只是牢牢的把握了它的用戶群體以及用戶群體的實際需求,所以才能在挫折中不斷負重前行。
在大眾眼中,拼多多似乎是沒有資本拿來跟京東相提并論的,正如很多網友所說:京東是大商場,拼多多是趕大集,兩者不在同一個頻道上面。但是拼多多卻以此方式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了極致,比起品牌形象定位上更加高大上的京東,接地氣的拼多多同樣有存在的理由,而且具有必然性。可以肯定的說,只要你定位清楚:一分價錢一分貨,那么拼多多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負面纏身”時拼多多的抉擇
當然低價、有群眾基礎并不能成為拼多多平臺賣山寨、劣質、涉假產品的正當理由。每一個用戶在拼多多上購買產品都有一個美好的愿景,那就是:我不期待你是什么大品牌,也不希望買到假的大牌,我們只希望在平臺上能顧買到即使是在沒有品牌的情況下,健康、安全、實用的正規合格產品,這是用戶很低的訴求。
好在,拼多多在傾聽了輿論的聲音后,積極的向大眾做出回應,認真自省自糾,配合有關部門進行積極整改,加強監管,態度是極其誠懇的。在后續的平臺治理過程中,拼多多強制關店1128家,下架商品近430萬件,批量攔截疑似假冒商品鏈接超過45萬條,以此來保障3.46億買家在拼團的過程中盡量買到正規合格的產品,此時似乎對于拼多多的聲討大家應該告一段落。
或許我們應該理智的看待拼多多的成長逆襲。從至今,經過輿論的洗禮之后,拼多多的平臺監管力度正在逐漸加大,可能這就是拼多多市值趨于穩定且不斷上漲的原因之一。我們期待著拼多多的口碑會如市值一樣跟京東的差距無限縮小,同時也期待著拼多多履行監管責任不只是“喊口號”,因為要想長遠的發展,拼多多就必須要在自己的地盤上治理好自己的商家,否則與京東看似無限逼近的市值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到很后終究也可能只是黃粱美夢一場,被打回原形。
上一篇:淘寶內容流量怎么做分為哪幾部分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