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球經濟受到較大影響,與2008年金融危機大大不同。疫情全面爆發阻斷了全球供給鏈、產業鏈、需求鏈、貿易鏈,把生產力、消費動力、資本拉動力都隔離在家里,難以有效釋放到經濟體。這種狀況就是依靠貨幣、財政兩大宏觀調控手段似乎也無濟于事。兩大宏觀手段可以刺激經濟,但卻無法將斷裂的供給鏈、需求鏈和貿易鏈“連接”起來。這也是美聯儲大幅度降低利率,而美股繼續史詩般狂跌的原因之一。
疫情導致供給鏈、產業鏈和需求鏈斷裂,這個“斷裂”概念更多是從線下傳統經濟思維思考的。而從互聯網線上新經濟角度考慮的話,“阻斷”的供給鏈卻恰巧能被云計算“連接”起來。在這次新冠疫情中,電商、數字物流、智能快遞、大數據和云計算大顯身手,在防疫和復工中起到 關鍵作用。

從防疫到復工,阿里云幾乎出現在兩場戰爭的每一個角落。超過1000萬企業組織用釘釘在家辦公,2億上班族在家辦公享受云基礎設施服務,天天有近億人通過釘釘健康打卡報平安;超1萬名開發者享受免費云資源,開發各類抗疫和便民小程序;近100家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采用“云數字防疫系統”實現安全復工,以保障金融業務的正常服務;智能社區防疫系統在全國122個城市上線服務,幫助社區物業極大提升了疫情防控和智能化治理水平。

大數據、云計算像煤炭、石油一樣,作為新型新科技能源資源需要全力挖掘;同時又如高速公路、高鐵、城市管網等設施一樣,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云”又與人工智能產業息息相關。“云”將支持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并幫助它們適應移動設備等新平臺。人工智能三要素:大數據、算法和算力,與云計算息息相關、一脈相承。算力正是數字時代的基礎,有了云計算的支撐,大數據支撐的科學決策、各種算法支撐的人工智能,智聯網支撐的萬物互聯,以及全面在線才有擁有可能。由此,全面支撐了疫情期間的社會治理、資源調配,科學決策,組織協同。
“云”將為未來城市提供數字基礎設施。到2045年,估計全世界將有60億人生活在城市中。由于“云”具備存儲和分析數據的能力,智能電梯、智能停車場、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空中出租車、火車和地鐵、農場和發電站都將變得更安全,并得到更好的治理。

經此一役,我們更要堅定不移地發展云計算這個新型基礎設施。不僅是因為要提振經濟,還因為云計算可推動我們加速進入數字時代,提升全社會的效能。從國際競爭角度看,云計算、人工智能是現在和未來的很強核心競爭力。從政府政策安排到各類資源扶持等,支持云業務龍頭企業形成中國強大的云計算核心競爭力,已經是當務之急!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1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