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王興在飯否上表示:“阿里放棄大文娛已經是一件可以開始倒計時的事了。”阿里大文娛公關部負責人在朋友圈回應稱,“美團不開茶館真是可惜了一把手單口相聲的表演癖好”。
公開互懟背后,牽出來的是近年來以優酷為代表的阿里大文娛的頹勢。優酷作為阿里大文娛的主力,曾經的視頻行業老大,如今已經悄然掉隊。無論是會員數、用戶停留時長,還是爆款劇集、綜藝數量,優酷遠遠落在了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之后。
在視頻網站草莽發展時期,優酷是中國第一個的視頻平臺,以UGC(用戶生產內容)內容為主,對標YouTube,先后打敗了56、六間房、酷6等同期視頻平臺,并購了第一大對手土豆網,坐上了視頻網站的頭把交椅。
而當版權規范打破了原有的PUGC平衡圈,行業開始尋求購買版權和自制節目為主的模式,優酷開始走下坡路,加入了燒錢虧損的白刃戰中,沒能保住位置,反而淪為了行業老三。
錯過了UGC,版權和自制內容又大大落后于后起的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掉隊的優酷背后,是阿里大文娛戰略的乏力。
歸入阿里麾下,優酷四年三度換帥,追求融合的俞永福,激進參戰的楊偉東,一心求穩的樊路遠,阿里大將輪番上崗,優酷像一把裝備精良的機關槍,什么時候養精蓄銳,什么時候集中火力出擊,取決于將帥。這也就有了優酷時而火爆時而沉寂的表現。
如今的優酷,撿起UGC,再度發力短視頻,但視頻行業已經今非昔比,長視頻救不了優酷,短視頻更難。
優酷掉隊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從用戶數上看,2021年末,愛奇藝的訂閱會員達到1.07億,同比增長22%。同時,騰訊視頻付費會員數也公布增長至1.06億。但是,優酷近幾來已經不再公布用戶數了。
事實上,在用戶數層面,優酷早已顯出了頹勢。2020年,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分別以2.73億和2.03億的月度活躍用戶分列行業第一、二位,而優酷只有1.44億。2021年底,優酷日活用戶數為7500萬,而愛奇藝與騰訊的日活均超過1億。
在日均使用時長上,2021年9月的數據顯示,愛奇藝以日均使用時長29749萬小時排在第一位,騰訊視頻比愛奇藝少3000多萬小時,而優酷視頻僅有愛奇藝的約38%。
再來看營收,2021財年全年,阿里大文娛收入同比增長23.06%至人民幣240.77億元,經調整后虧損157.96億元。優酷部分的營收狀況沒有單獨披露。另外,翻看近年來阿里大文娛的營收狀況可以發現,其2021年的營收增速還能保持在20%以上,到了2021年就開始急速下降。
而愛奇藝2021年的營收就有289.94億元,相應的虧損有103.23億元。
在內容上,優酷近年來能被觀眾記住的主要就是2021年《白夜追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的熱播,但愛奇藝的《盜墓筆記》系列、《余罪》、《無心法師》以及騰訊視頻《鬼吹燈》系列電視劇關注度更高。
2021年的爆款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慶余年》、《知否》、《破冰行動》等中,優酷只壓中了《長安十二時辰》,來自對手的爆款遠勝過優酷。
綜藝方面,2021年優酷推出的原創網綜“這就是”系列《這!就是街舞》、《這就是灌籃》,尤其《這!就是街舞》成為爆款,但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騰訊視頻的《創造101》大火,引起了“偶像元年”的概念。
數據顯示,2021年,騰訊、愛奇藝、優酷共計推出131檔綜藝節目,其中愛奇藝54檔、騰訊視頻40檔、優酷37檔。綜藝爆款《中國有嘻哈》、《奇葩說》、《明日之子》、《吐槽大會》等,都是由優酷的對手推出。
單從內容來看,優酷也有一定的高質量產出,很核心的問題是沒有持續推出爆款。用戶可能會為了其中的幾個節目來使用優酷或購買會員,但是由于接檔的缺失,爆款拉動的流量后續沒有了承接,對用戶沒有持續的吸引力。
如今的優酷,只能位列視頻平臺第三。雖然是阿里大文娛的主力板塊,有金主加持,但相比當年的榮光,優酷掉隊了。
作為“三巨頭”之一,曾經的視頻網站老大,優酷的發展史足夠輝煌。
2005年4月,土豆網成立,是全球很早上線的視頻網站之一。一年后,古永鏘帶著優酷面世了。2006年,優酷就成為了中國第一家日播放量超過1億的視頻網站。
2009年,土豆網在過程中因為創始人王微離婚導致股權凍結,錯失視頻網站第一股的機會。2021年12月,優酷在紐交所掛牌,成為了全球首家在美的視頻網站,優酷開盤首日大漲160%,市值超過30億美元。
王微結束了離婚官司后的2021年,土豆,但市場不看好,土豆首日下跌12%,市值僅7.1億美元。隨后在2021年,土豆被優酷并購。
“那個時候優酷的市場份額占到25%,土豆有24%,合并后占了接近50%的市場份額。”優酷前員工張浩提到。他表示,早期視頻平臺的主要成本和虧損源是帶寬,那時候沒有版權,視頻網站上都是盜版的內容,包括美劇,優酷當時整體的策略跟土豆一樣,以PUGC(PGC和UGC結合的內容生產模式,即平臺生產內容和用戶生產內容結合)為主。
2021年3月,優酷推出首檔互聯網全互動式脫口秀節目《曉說》,2021年10月,“2021網絡第一神劇”《萬萬沒想到》累計播放量成功突破2億,優酷平臺上也有“叫獸易小星”等達人。到了2021年,優酷月度使用時長居所有手機APP使用時長第三位,僅次于微信和QQ。
然而,2021年是優酷的巔峰,也是掉隊的開始。
早期的互聯網沒有版權意識,UGC模式的視頻是主流。到2021年國家開始整治版權問題,樂視購買《甄嬛傳》獨播版權作為版權內容的標志性事件,隨后大量的電影、電視劇從視頻網站下架。
“我記得優酷在2021年第四季度實現了盈利,我們當時想著這么多年了,希望在財報上給投資人一個交代,于是減少了一些投入,剛好這個季度就被愛奇藝反超了。”優酷前員工王浩說。
背后的原因還是爆款拉動。2021年底,愛奇藝購買了大熱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上線首周,愛奇藝和PPS的播放量即突破千萬。騰訊視頻也引進了《權力的游戲》等一大批現象級美劇。
王浩提到,后來優酷就把所有的現金壓在了版權上,行業你追我趕開始了版權爭奪“刺刀戰”。幾輪燒錢之后,優酷也開始力不從心。
“當時找過騰訊、阿里,很后確定了阿里的投資,優愛騰三家站在了BAT三個陣營,繼續加大投資的結果就是環境越來越惡化了,版權價格增長快到超出想象。
“各家無底線加價,很夸張的時候,投委會上根本沒有科學、有邏輯的判定,看到導演、主演名字就得投一個億,然后才看得到劇本,鼓吹流量明星和小鮮肉,像是某個小鮮肉加上一個聞名的IP就一定能成。事實上優愛騰三家都不是版權大戰的受益方,錢都去了明星工作室。”王浩說。
2020年6月,愛奇藝憑借《盜墓筆記》開創會員付費高峰,成為業內標桿事件。《盜墓筆記》播出之前,愛奇藝會員付費用戶數約500萬,該劇播出后,其會員增速環比增長了100%,2020年至2021年間,會員數就增長到了2000萬。而優酷此時并無大的成果。
2021年,愛奇藝、騰訊視頻全面趕超優酷,國內長視頻行業正式進入了“三足鼎立”的時代。
優酷從頂峰到沒落,每一步都和其戰略定位息息相關。
合并土豆之后的優酷,一直將重點放在UGC上。當行業風向已經轉向了PGC與會員付費并行的模式時,古永鏘仍然在強調UGC和廣告創收,效仿YouTube大力推廣用戶自主生產內容。
優酷轉型并不算失誤。當時,UGC平臺很難找到盈利模式,而劇集和綜藝能帶來流量,撬動品牌廣告。當優酷將方向轉向版權和自制內容后,卻離老大的位置越來越遠。
“中國的長視頻行業比較畸形,好劇本好演員好的制作才有人買賬,而平臺付出的天價版權又賺不回來,但是不買版權又沒有流量,像搜狐視頻不買版權也就逐漸衰落了。”視頻行業專家路遙提到。
在嚴重燒錢卻找不到出路的時候,優酷選擇了投入阿里巴巴的懷抱。2021年,阿里以46億美元全資收購優酷土豆。
馬云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阿里的雙H戰略,娛樂(Happy)和健康(Health),阿里大文娛對應的正是第一個H。阿里大文娛在財報中顯示為數字媒體及娛樂,幾經拆分合并,2021年財報中顯示該板塊包括優酷、UC瀏覽器、阿里影業、大麥、阿里音樂、阿里巴巴文學。
阿里大文娛版塊成立于2021年6月,第一任掌門為俞永福,在他之后,2021年底,楊偉東成為輪值總裁,到了2021年11月,樊路遠又接替了楊偉東。四年時間,三位掌門人,優酷在他們手上經歷了融合、激進、求穩三個階段。
第一位空降阿里大文娛的是俞永福,他擔負起整合阿里大文娛的責任,建立起“2+X”產品矩陣,即大優酷、大UC,以及淘票票等垂直業務群。
在王浩看來,優酷被收購后很大的區別就是領導層對內容的定義和重視,“原本優酷也有音樂、游戲頻道,早期游戲直播還沒火的時候,優酷是所有的游戲類重磅視頻回看的聚集地,優酷自己是一個小生態。但是被收購之后,優酷作為阿里大文娛的一部分開始去重,逐步放棄了UGC內容,很后就變成了播放平臺以及劇集、綜藝為主的平臺,和愛奇藝、騰訊視頻完全一樣了。這就等于優酷在愛奇藝發起的賽道去競爭和追趕了。”
俞永福之后,當時執掌優酷的楊偉東成為第一任輪值總裁。楊偉東上任后的重心仍押在優酷上,給優酷的定位是“劇集類型化+綜藝系列化,深耕圈層受眾。”
隨后熱門劇集《白夜追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爆款綜藝《這!就是街舞》《這就是灌籃》等接連推出。這一年優酷的市場表現并不亞于對手,但同時也面臨著視頻行業同樣的問題——投入越大,虧損越大。

阿里巴巴2021年三季報顯示,阿里大文娛虧損達48.05億元,虧損原因在于投資原創內容生產及購買版權。
至少在聲量上,優酷趕上來了。但不久之后,楊偉東本人就因為涉嫌經濟問題配合調查而離任。
樊路遠上任后,優酷的風格又變了。
優酷現員工李睿告訴燃財經,去年和前年優酷內部很動蕩,楊偉東在任時工作環境比較寬松,現在細節治理更嚴格。優酷現在的戰略是求穩,樊路遠提出的目標都很務實,比如長視頻保持高水平,短視頻有突破,要縮減虧損。
“樊路遠不像楊偉東那樣會通過花大錢買大劇換來大的流量,他甚至提出優酷可能需要兩年時間來整體沉淀,他認為現在整個產業鏈競爭還在膠著狀態,可能5年之后才能真正一決高下。”
很新的動態是,優酷要重新撿起UGC,在短視頻上發力。
優酷今年的目標是年輕化、短視頻、減少虧損。6月,優酷公布將進行重大改版,短視頻等PUGC內容將以雙瀑布流形式出現在優酷首頁熱播推薦下方,原“發現”模塊已經改為“動態”,在里面可以看到所關注的創作者發布的內容。此外,新版本還開辟了話題頁、討論區。
“今年我們還會做一個優酷號,拿了大部分的預算給優酷號的達人,包括一些MCN機構,優酷為了扶持這些賬號,甚至會跟一些優質早期入駐者簽保底加分成協議,公司已經在拉一些達人的清單了,會有針對性的去挖。”李睿告訴燃財經。
表面上來看,優酷的衰落主要源于平臺內容的斷層。
“18年世界杯,優酷花了近10個億買了世界杯的獨家播放權,用戶數大幅上漲,但是整體的內容承接做得不夠好,后期留存下降了。《這!就是街舞》和《長安十二時辰》是去年暑期火的,其他時段都很平淡,優酷整體內容的多元性不如愛奇藝,有點斷檔。”李睿說。
往深層看,其實還是戰略問題。

李睿提到,視頻行業雖然燒錢,但是各家都不缺錢,優酷的策略太搖擺不定了。2021年優酷燒錢不比另外兩家少,但到2021年就收縮了,四年換了三個很高領導,一個綜藝可能從拍攝到播出就一年過去了,很多東西戰略思想沒辦法一以貫之。
另外,雖然說是背靠阿里大文娛,優酷和阿里體系的生態并沒有完全打通。李睿舉例,《這!就是街舞》等頭部節目或者大劇能打通,但一般的普通節目沒有打通,更多的是項目制的打通,而不是體制性的打通。
優酷落后,阿里大文娛的其他板塊也不爭氣,那么阿里大文娛會像王興所說的開啟放棄倒計時嗎?
馬云曾在湖畔大學的演講上說:不要緊,我們給大文娛的時間是11年。在視頻行業專家張遠看來,阿里對優酷的定位不是創造營收,而是希望拉日活,本質上他們的運營模式不一樣,阿里收購優酷是一件站位的事,大公司核心領域的產品都要有,優酷補充了阿里的一個空缺。
易觀新媒體分析師馬世聰也認為:“阿里不會放棄大文娛,用戶在文娛內容上花費的時間非常多,尤其是在現在流量紅利消退的時候,存量用戶不可能拱手讓給對手。”

不過,優酷如今的困局并不一定是終局。
“視頻行業是個無限游戲。到現在為止,說誰更成功,沒有太多的意義,因為三家都無法盈利,都還在困境當中。”李睿說。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