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近坊間盛傳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帶幾個彪形大漢,闖入當當總部,搶奪公司公章。這件事霸占了各大頭條。這讓大家再次關注起了這個曾經很出名現在有點落寞的當當網。還記得上次當當網出現在大家視野里是李國慶接受采訪怒摔杯子。具體事件大家也都了解,今天咱們就不說了。
今天從當當入駐拼多多來看一看拼多多的發展。他到底能不能成為下一個阿里巴巴。
第一流量問題,沒有流量沒有用戶,任何一個平臺都會完蛋。拼多多為什么能發展起來這很大的原因在于他接入了微信這個超級流量池。微信全球月活躍用戶數高達10億。但是微信卻始終無法很好的變現。無法真正意義上把這些用戶轉變成客戶。雖說微商之前很火,但是微商始終無法正規化,他只是通過微信這個平臺發發消息,頂多是通過微信在收付款。微信也嘗試過微店,但是很不成功。
直到拼多多的出現,天生自帶社交屬性。二者一拍即合。拼多多背靠微信的巨大流量,前期通過低價吸引大量流量。積累了大量的客戶。還記得很瘋狂時朋友圈天天的幫我砍一刀嗎?正是這種病毒式的傳播,讓拼多多瘋狂擴張。到2021年拼多多年度GMV破萬億,月活用戶數到5億。這里提一句。很多人對拼多多的看法就是低價便宜質量差。其實你們只看到了表象。拼多多的低價只是一種前期吸引顧客的手段。不要忘記微信的很多用戶是40歲以上的爸爸媽媽群體。他們不會使用支付寶無法使用淘寶等其他購物軟件購買東西,而這一部分人又有購物需求,和很強的購買力。(這部分人很有錢,大部分事業有成)這就像以前的電視購物和很近十分火爆的二類電商。微信支付的便捷讓他們滿足了購物需求。前期很大一部分拼多多用戶甚至沒有拼多多app,而是直接在微信鏈接里下單購買。

第二產品問題,任何一個商業的底層就是產品。產品決定了你能走多遠。很多人覺得拼多多上產品不行,其實很多小賣家產品其實是和淘寶天貓的貨源是一樣的,但是拼多多上往往比其他平臺便宜。但是前期很多人在拼多多上購買產品。覺得質量有很大問題。或者很難購買到正品。原因是很多知名品牌在拼多多上沒有開設旗艦店或者專營店。這其中原因很多。有一部分是看不上這個平臺,但是很大一部分是平臺之間的競爭。有些品牌只能選擇上一個平臺。跟天貓和京東一樣。很多品牌在雙十一的時候就會面臨二選一的困難。兩個平臺只能選一個。針對這一點拼多多的應對是扶持小品牌成長。構建自己的品牌產品。很多二三線品牌在天貓京東上都有旗艦店和自營店。但是因為品牌的知名度和自身實力的不足導致無法在天貓京東的競爭中有很大的優勢。于是拼多多給他們拋去橄欖枝。你到我這里來。我給你大流量扶持。幫你打造成拼多多里的大品牌。何樂而不為呢?雙方互利共贏。一個賣了貨,品牌知名度提升了。一個有了自己的品牌商。
很近又有國美和當當入駐拼多多。這其實也是拼多多在壯大自家的品牌商,在完善產品升級這一塊。當然還有布局線下的意義。這個咱們有空再說。

第三是快遞物流,相對于其他兩個平臺,拼多多是沒有物流優勢的。淘寶有菜鳥,整合了四通一達。京東有自己的京東物流。一旦菜鳥下的四通一達拒絕給拼多多發件,留給平多多的選擇就不多了。郵政和順豐。順豐太貴,那就是郵政了。但是郵政快遞并不是很好的選擇。很多原因導致郵政有自身的缺點。拼多多現在就在著力解決自己的物流體系。傳聞拼多多在和極兔快遞接觸。不知道后續,拭目以待。
第四個問題就是支付。這個目前來說還很難解決。拼多多還是依靠微信和支付寶。一旦這競爭的帷幕拉起。這兩個支付入口很可能關閉。那樣拼多多就會很難受。完全受制于騰訊和阿里。但是這種情況估計不會發生。因為支付寶和微信不會同時關閉。一家不關閉另外一家也不會關閉。這樣說應該能懂吧,大家都需要流量和流水。
其實不難看出,拼多多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而且效果很好。目前拼多多已經是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了。拼多多的迅猛發展已經引起了阿里和京東的注重。后面會不會有激烈的競爭我們拭目以待吧。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1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