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7日,阿里公布了對蔣凡的調查與處罰,為這轟動一時的新聞劃上句號。
經阿里巴巴集團廉政部調查,確認阿里在2021年投資如涵電商的決策與蔣凡無關,蔣凡對如涵電商、張大奕所有淘寶、天貓店鋪的經營活動并沒有任何利益輸送行為。
但調查組認為,蔣凡在公司重要的崗位上,因個人家庭問題處理不當,引發嚴重輿論危機,給公司聲譽造成重大影響,阿里也對蔣凡作出了“史上很嚴”的處分,包括:1、治理層提議并得到合伙人委員會批準,即日起取消蔣凡的阿里合伙人身份;2、記過處分;3、降級,職級從M7(集團高級副總裁)降級到M6(集團副總裁);4、取消上一財年所有獎勵。
從調查結果來看,阿里對蔣凡的此次處罰,應該是“史上很嚴”的重罰。因為,這是一樁私事。
盡管阿里給予蔣凡以重罰,不過,我們還是看到有不少“帶節奏”的聲音,不依不饒地認為這一處罰不公,他們更將這件事與此前“程序員搶月餅”事件參考對比。兩件事情,與蔣凡和程序員職位差異無關,因為蔣凡事件,說到底是一樁私事,“程序員搶月餅”卻不同,月餅確實不值錢,但那是公事。

故意混淆公、私界限,并非針對蔣凡個人,而是想通過蔣凡上升到對阿里的抨擊與質疑。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通過蔣凡事件推向阿里,這火燒連營的操作,在事件發生開始就精心部署,未審先判的生意不絕于耳,充斥網絡——馬云微博被整潔劃一的“水軍評論”搶占,幾個媒體平臺也被做號黨千篇一律的標題占領。
遺憾地說,這是商業競爭中常見的操作。當然,這樣的操作并不光彩。
2021年劉強東“明州事件”、2021年王興與女記者緋聞的謠言等等,都有幕后黑手推波助瀾。有人笑稱,目前電商圈年輕一代企業家,也就剩下黃崢獨善其身了。

人民群眾喜歡吃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家作為“成功人士”,有更高的社會地位,也掌控更多的社會資源和財富,“丑聞”,是某種社會心理的平衡——祛魅后的成功人士,原來也是普通人,甚至還不如普通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也要求成功人士更要潔身自好,要有與身份匹配的德行,立言,立功,更要立德。
群眾吃瓜之外,更重要的是有計劃地推波助瀾,將“丑聞”發酵、上升,有一個更為明確,更有利可圖的批判對象。商人重利,虧本買賣,沒有人做。
那么蔣凡事件,究竟誰在引導輿論,頻頻放冷槍,把這樁私事發酵到對阿里的批判和質疑呢?
蔣凡事件,引爆的一個很重要的 關鍵詞是“太子”,這個詞,是媒體捧的,確切地說,是“捧殺”。這個稱號,源頭是美團點評王興,阿里曾是美團重要投資人,不過,隨著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王興成為騰訊系大將,很終反目成仇,王興與阿里就有了講不清,理還亂的恩怨情仇。王興曾在朋友圈“盛贊”蔣凡和黃崢,認為這兩個人都極其聰明,蔣凡假如能夠贏得淘寶與拼多多的競爭,他就是當之無愧的“接班人”。
一位資深互聯網大佬說,“談接班人就是給人灌毒藥”。王興,應該是很早捧殺蔣凡的。
王興一直熱衷于嘲諷馬云,抨擊阿里,因為美團點評與阿里、支付寶有競爭,很近美團外賣因過高傭金,受各地餐飲協議質疑,餓了么與美團外賣競爭加劇,支付寶也進行改版,加碼本地生活,王興自然有動力去做,這也是他擅長的。
我更認為,作為新生代的企業家代表,王興應該不會這么做。
王興對阿里的抨擊,靈感源自劉強東,事實上,美團投誠騰訊,也是受京東模式的啟迪。京東與天貓的競爭,不言而喻,這水深火熱的競賽,持續了許多年。但我認為,劉強東與京東,也沒有必要這么去推波助瀾——一個明顯的證據就是,4月22日許多草根大號發布的文章標題是《馬云牛皮吹破?天貓總裁蔣凡婚內出軌網紅張大奕是接受性賄賂?》,蔣凡是淘寶總裁兼天貓總裁,這一系列稿件強調“天貓總裁”,是漏洞,此地無銀三百兩,因為市場有“京東VS天貓”的觀感,這些稿件,我更認為是競爭對手故意挑逗阿里與京東的矛盾。
事實上,我覺得這樣通過丑聞很終受益人來分析誰在幕后推波助瀾,意義不大。這件事,美團、京東、拼多多,甚至還有騰訊,誰都有嫌疑,都有動力推波助瀾,但放冷槍始終不是光彩的,也沒有證據實錘,只有邏輯推測。商業競爭,固然是勝者王,敗者寇,勝利者不受審判,我們不是更應該看到時代的進步,競爭不應該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么?
假如從個體來說,每個人都會犯錯,犯錯就要接受懲罰。蔣凡目前是接受了阿里很嚴厲的重罰。這件事就此結束。但對蔣凡來說,興許也是人生重要的一次轉折,從讀書到工作,他是一路順風順水,未曾碰到坎坷,古人說,文似看山不喜平,人生也應該要有跌宕浮沉才出色。這次蔣凡因為個人家庭問題處理不當,接受了嚴厲懲罰,我更愿意看到接下來他的“自我救贖”,知恥而后勇,臥薪嘗膽,用讓所有人都服氣的方式再次回歸。

上一篇:淘寶店鋪忽然垃圾流量很多該怎么辦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1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