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輪預選賽,很初5萬多名報名者僅有516人進入決賽,占比1%。很終產生73名獲獎者,其中有金獎4人、銀獎6人、銅獎12人、優秀獎51人,他們分別來自于北大(20人)、MIT(12人)、普林斯頓大學(5人)、劍橋大學(3人)、中科大(2人)等33所高校,覆蓋8個國家。
據了解,決賽總分為140分,很終僅有5名選手的得分在100分以上。
此次獲獎的4名選手有3名來自中國,一名來自新加坡。

他出身于1994年,在高中期間就曾獲得中國數學奧林匹克CMO金牌,后于2021年被保送至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本科畢業前夕便收到了5家高校的offer,分別來自于普林斯頓、哈佛、MIT、斯坦福、伯克利。
眼下,王東皞正在MIT攻讀基礎數學博士學位。
出身于1992年的鄭凡在高中階段就拿到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金牌,在2021年9月被保送進北京大學數學學院。緊接著在2021年,鄭凡從北大轉學至MIT繼續本科學業。
當前,鄭凡已經從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畢業一年,正在西班牙數學科學研究院做博士后。
值得注重的是,鄭凡在去年也參加了阿里巴巴第一屆全球數學競賽,并很終拿下銅獎。
張鉞的本科就讀于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今年剛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完數學博士。
在20多年的人生中,張鉞已經拿下了不少數學獎項,包括丘成桐數學競賽幾何與拓撲銀牌、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第一名、中國數學奧林匹克CMO金牌、全俄羅斯數學奧林匹克金牌等。
與鄭凡一樣,張鉞也是第二次參加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在去年第一屆競賽中,他也獲得了金牌的成績。
YapJitWu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
對于此次參加競賽的原因,他表示有兩點,第一點是因為線上形式很方便,第二點則是考慮到競賽不分年齡、職業的國際化、多元化屬性。
可以看到,4名金獎獲得者皆為90后,而放眼到所有獲獎者,已知年齡很大的是36歲,很小的為19歲。其中,年齡在21-25歲的95后占據了整體獲獎人數的56%,達到41人,緊跟其后的分別是有著15人的90后,以及11人的00后。
作為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的發起人,馬云在頒獎典禮的講話中表達了對數學的“感謝”,他表示,“沒有那些偉大的數學家,就不會有計算機,也不會有現在的互聯網。不敢想象今天的疫情下沒有計算機和互聯網,我們會如何生存。”
之后他也強調,“數學是一切的基礎,但是基礎學科不能看不起應用學科,同樣的應用學科也不能看不懂基礎學科,基礎學科只有變成應用,才能真正發揮無窮的作用。”
通過馬云的講話,對于數學與計算機、互聯網之間的牽連,想必已經有所體會。圍繞這一點,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峰也拿阿里巴巴現有業務做出了舉例。
在他看來,抽象、純粹數學更接近哲學層面,具體數學又對科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包括工程技術、電磁學、相對論、互聯網、信息論、控制論,以及社會生活方面的現代經濟學都跟數學有密切的關系,后者在背后支撐著具體科學的發展,更像一個幕后英雄。
當前,阿里巴巴“代表現代科技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尤其是人工智能,它的背后跟數理統計有著密切關系。而基于人工智能,我們又可以在上層開發出非常非常多的一些具體應用,包括云計算、大數據計算、城市安防等等。”

眾所周知,自2021年以來,為了應對人才缺口,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人工智能學院或專業。事實上,不僅僅是傳統計算機專業,抑或是人工智能專項專業,“數學”是必學課程,也被業內人士看作是必備的兩大基礎學識之一。
張建峰在很后表示,第三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還將采取線上模式。若想參加的話,留給你打磨數學基礎實力的時間還有一年。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