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釋放新動能國產芯片趁勢崛起
中國作為全球很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對集成電路的需求旺盛,據統計,2021年中國消費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芯片。假如芯片不能把握在自己手里,將會被國外“卡脖子”。

過去,我國明確提出在2025年實現國產芯片自給率達到70%,并明確提出突破集成電路 關鍵設備,積極打造完整的“芯片-軟件-整機-系統-信息服務”產業鏈協同發展格局,實現 關鍵裝備、材料的全面國產化。

隨著“新基建”風口的到來,這一目標的實現正在加速。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多個領域加速崛起,帶動芯片產業也迎來發展機遇。在“新基建”動能的釋放下,芯片產業將迎發展“春天”,一方面,“新基建”將帶來大量的新增需求;另一方面,“新基建”有望引導我國半導體產業進入新一輪發展周期,2020年國產替代將會成為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主線,除了設計環節,芯片代工、封裝、測試以及配套設備和材料等更多環節將會迎來協同發展。
另外,三大運營商在全國建設5G基站的腳步不斷加快,全年近60萬座基站建設目標正在進行中,這將會進一步帶動芯片中上游的需求增長,成為半導體市場回暖的主要動力。
國產替代提速自研芯片引發關注
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形成了IC設計、芯片制造和封裝測試三大產業環節。在芯片設計方面,我國不斷取得新突破,在追趕國際水平的路上開始向高端領域發力。根據統計,2021年中國10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總銷售額占全行業產業規模比例的一半。
作為諾基亞的芯片供給商,天線貓展銳再次引發行業關注,其剛剛發布全球第一個5G芯片虎賁T7520,采用了6nmEVU制程工藝及多種先進設計技術,大大降低功耗,提升續航能力,帶動國產芯片沖擊中高端市場領域,中國芯發展邁向新臺階。
在芯片制造上,我國芯片企業也取得矚目的成績。近日,國內芯片龍頭企業中芯國際再發力,完成14nm的量產之后,開始沖擊7nm,ASML光刻機的入廠,使芯片產能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中芯國際向泛林團體購買用于生產晶圓的機器和設備,進一步促進半導體制程國產化。
另外,國內第二大芯片代工廠華虹也表態,2022年將實現14nm工藝芯片量產,目前集團14nmFinFET工藝全線貫通,且良率超過25%,為國產芯片提速發展再助力。
在芯片封裝上,國內封裝基板產業升級也正在加速國產化,本土封裝基板需求迅速提升。深南電路作為中國封裝基板領域先行者,目前通過實施“半導體高端高密IC載板產品制造項目”,實現高端高密封裝基板核心技術的突破,形成集成電路產業國產化的配套需求。
綜合來看,擺脫國外依靠,把握核心技術已經成為共識,國產芯片的加速發展,使我國逐漸把握半導體領域的核心話語權,然而在中高端領域的發力,才是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角力點,讓我們拭目以待。

上一篇:如何獲取更多的淘寶搜索流量
文章地址:http://www.meyanliao.com/article/online/11250.html